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对于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的意义分析论文_陈雷

陈雷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邳州 221300)

【摘要】 目的:分析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在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的检出率。结果:在初次诊断中,有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周围血片中检出幼稚细胞,检出率为87%。其中其中幼稚细胞在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中的检出率为91.43%(32/35),在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中的检出率为79.17%(38/48)。同时,幼稚细胞在白细胞数量超过10×109/L的白血病患者中的检出率为96.55%(56/58),显著高于白细胞数量正常和数量少于4×109/L的白血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中,周围血片中的幼稚细胞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是该指标不具有特异性。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采用外周血涂片检测幼稚细胞的检出率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1],白细胞高增生的白血病患者幼稚细胞的检出率高于低增生患者。

【关键词】 周围血片;幼稚细胞;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16-02

根据第四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标准,其中最简单的诊断方法就是形态学,只要骨髓涂片检查中原始幼稚细胞≥30% 就可以确诊[1]。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非常典型的临床症状,此时如果周围血片检测发现幼稚细胞。但是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在周围血片的检测中也没有发现幼稚细胞,就容易延误疾病的诊断[2]。为了探讨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在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我院随机选取了100例相关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且均为初诊患者[3]。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为16~78岁,平均年龄为(62.3±7.5)岁。从疾病的分型来看,2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其中有10例为L1型,8例为L2,2例为L3型;44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其中1例为M1型,7为M2型,4为M3型,7为M4型,12为M5型,1为M6型,5例为急性混合型白血病;4例为淋巴瘤白血病;4例为浆细胞白血病。

1.2 诊断方法

本组患者在骨髓穿刺前,通过耳垂或者手指来采集外周血样,然后采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液进行染色处理,并在油镜下分类出100个有核的白细胞,并对其中的优质细胞数量进行统计。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PASS1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检出率

在初次诊断中,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8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周围血片中检出幼稚细胞,检出率为87%。其中幼稚细胞在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中的检出率为91.43%(32/35),在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中的检出率为79.17%(38/48)。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2.2 不同白细胞数量中幼稚细胞的检出率

幼稚细胞在白细胞数量超过10×109/L的白血病患者中的检出率为96.55%(56/58),显著高于白细胞数量正常和数量少于4×109/L的白血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在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片的临床诊断中,幼稚细胞主要是指白血病细胞。这是因为该细胞属于血液细胞的异常克隆,会在疾病的某个发展阶段产生停滞,所以也属于幼稚细胞。本次研究中的幼稚细胞就是指白血病细胞[4]。

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白血病细胞会在形态上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一些异常。但是我们现有的医疗检测技术和检测环境还不能对白血病细胞的质量异常进行检测,所以目前还是以其形态学的异常为主要判断标准[5]。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中的细胞都相对比较成熟,不会存在幼稚细胞。只有当人体骨髓库中的细胞增生出现异常,或者是人体的骨髓屏障被破坏之后,周围的血液细胞中才会有幼稚细胞,对周围血液中幼稚细胞的数量进行检测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6-7]。本组的研究结果可以对此观点进行的佐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出现增生异常的白血病患者的周围血片中都可以发现幼稚细胞,对于白细胞数量正常或偏少的白血病患者来说,他们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的检出率低于显著低于白细胞数量较多的患者。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白细胞数量超过10×109/L的白血病患者中的检出率为96.55%,显著高于白细胞数量正常和数量少于4×109/L的白血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仅仅依靠周围血片中出现幼稚细胞与否来诊断白血病是不可靠的,易引起漏诊。为提高诊断白血病的敏感度,对一些周围血片中未发现幼稚细胞的可疑患者,应进一步行骨髓穿刺术。

综上所述,在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中,周围血片中的幼稚细胞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是该指标不具有特异性。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采用外周血涂片检测幼稚细胞的检出率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高增生的白血病患者幼稚细胞的检出率高于低增生患者。

【参考文献】

[1]陈黔,张彦,胡艳等.高原地区76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周围血片幼稚细胞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0,09(17):804-805.

[2]顾友祥.外周血有核细胞连续监测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非正规化疗的指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20(09):2219-2220+2222.

[3]王颖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系白血病干细胞的分选、鉴定及靶向治疗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2.

[4]白桦.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5]李斓,崔艳琴,邢吉燕等.外周血涂片镜检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J].贵州医药,2013,08(32):731-732.

[6]卢静.14例儿童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疗效观察[D].苏州大学,2013.

[7]马薇.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医症状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论文作者:陈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3

标签:;  ;  ;  ;  ;  ;  ;  ;  

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对于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的意义分析论文_陈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