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 CT室 438400
摘要:目的:探讨肺血管疾病的X线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到的52例肺血管性疾病的X线征象,找出各类疾病的特异性和共同点,并进行总结。结果:肺血管性疾病按血管类别进行分类,分为肺动脉性、静脉性、动—静脉性、毛细血管性及肺血管内(外)皮性,其中肺动脉性又分为肺动脉扩张、狭窄、发育异常。讨论:X线诊断肺血管疾病部分有特异征,部分有一定参考价值,部分无特异性。
关键词:肺血管;扩张;肺动静脉瘘
本文报告一组肺血管性疾病,并主要根据X线平片特征、临床病理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借以提高对本组疾病的诊断水平。
一、一般资料
本组系近十年来所收集的52例患者病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0岁。38例经X线、手术、心血管造影和/或病理证实,14例是依典型临床及X线特征作出诊断的。
二、疾病的类别与X线特征
本组52例肺血管性疾病中完全性肺静脉畸形联接4例;肺动静脉瘘3例;毛细血管性如肺硬化性血管瘤8例;血管内、外皮细胞瘤3例;肺动脉性疾病34例。
1、肺动脉瓣狭窄14例:全部病人均经平片、造影、手术证实。都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心慌、气促、劳累后加剧。胸左缘2~3肋间可听到3~4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P2减弱~消失。10例局部可触及震颤。心电图皆示右心室肥厚,5例有劳损。
2、特发性肺动脉段扩张2例:多系肺动脉壁弹力纤维先天缺陷引起。本组两例于体检发现,无任何临床表现。X线特点:两例均见肺动脉段不同程度扩张,呈半圆形。其中1例还伴两侧肺门动脉扩张,右下肺动脉经测定宽径为2.3cm。右心室未增大(心电图及超声检查皆正常),外周肺血管纹理正常。
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指由于非心脏大血管畸形或非肺、气管病变引起的一种肺动脉压力增高症。多由肌型小动脉内膜增厚或形成垫状、瓣状物突出腔内而致。
4、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10例:本病目前有两种推测,其一是支气管反复感染、阻塞致继发性肺动脉及分支发育不良,其二是原发于肺血管畸形,而诱发支气管和肺部感染所致。也有人将其命名为单侧透明肺。本组病例男、女各5例,其中6例有胸闷、咳嗽,2例痰中带血,4例无自觉症状。
5、肺动脉瘤3例:多系先天性,主要是肺动脉壁区域性菲薄,内压升高而形成的一种囊状、梭形或梭囊状扩张。也见有感染因素或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本组3例,2例分别并存于“房缺”、动脉导管未闭;1例体检发现,无临床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一侧肺动脉缺如1例:可能是胚胎期第6对动脉弓发育缺陷引起或过早闭塞的结果。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于其它“先心病“。
7、肺动脉及分支狭窄3例:是指肺动脉瓣环以上直至肺动脉末梢整个过程中,任何部位出现的狭窄(不论先天或后天原因),本组3例皆经造影证实;其中瓣上环形狭窄1例系缩窄性心包炎致;另一例主肺动脉中段及分叉部狭窄者则合并于法鲁氏四联症;第3例左肺动脉干狭窄系与胸、腹主动脉,肾动脉大动脉炎共存。临床表现3例各异。前者表现右心排血受阻,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不能平卧,右心衰。后二者分别出现严重的紫绀及高血压。
8、完全性肺野静脉畸形联接4例:是由任何先天性原因使总肺静脉不发育或总静脉继发性闭塞,造成左心房和静脉丛完全分离,肺静脉通过残留一干或二干原始肺一体静脉通道畸形联接。按病理解剖分心上、心内、心下及混合四型。本文见心上型3例,心内型1例,2例经手术或造影证实;2例形态特异。临床表现3例均有头痛、头昏及轻度紫绀,劳累后加重,1例无紫绀。胸左2~3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
9、肺动静脉瘘3例:③多系末梢性动脉微血管环的发育缺陷,形成薄壁的血管囊并与肺循环沟通,其导入血管为肺动脉的分支,引出血管为肺静脉分支。一般出现两种形式的动—静脉瘘直接沟通。一是指肺的较大动脉、静脉支直接沟通;二是指肺的细小动脉、静脉支直接交通。前者常构成单个或多个血管瘤样囊腔;后者多构成广泛的窦状血管扩张。本文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男性。2例出现咳嗽,嘴唇轻度紫绀及杵状指,1例有痰中带血,心肺尚未闻及杂音。
10、肺硬化性血管瘤8例:②⑤本病是一种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假肿瘤。该瘤于1923年由Lage率先描述。本组病例均经平片、手术病理证实。女7男1。6例出现咳嗽、痰中带血,2例无自觉症状,均于透视发现。一般病程缓慢,最长1例达15年之久。X线特点:⑴病变呈孤立结块,位于中、舌叶各2例,位于下叶3例,上叶1例。其大小分别在1.5cm~4cm范围内,呈类园形度尚均匀,边界清楚。⑵出现空气半月征2例,它是以肿块周围出现新月状透亮影为其特征的,这一征象Back曾报告了两例硬化性血管瘤出现空气半月征。
三、讨论
由本组肺血管疾病所显示的X线特征,就其诊断价值而言,归纳起来有如下情况。
1、特异性诊断征:“雪人”征是由左右肺静脉构成一总干,不引入左房,而汇入左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右房,与胖大的心腔构成。该征象对确诊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心上型),具有肯定的独特价值。
2、有价值的诊断征:⑴单侧肺门动脉萎小,肺血减少,伴患肺透亮度增加。这一征象对诊断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缺如和一侧肺动脉狭窄,有一定的价值。非特异性诊断征:即肺血管疾病表现为结块影,如肺动脉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外)皮细胞瘤等。
因此,准确的识别和分析上述征象是提高对本组疾病诊断的关健;适当的多体位投照,如正、侧、斜位或点片,必要时体层及多轴透视,是提高对本组疾病诊断的基本条件;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动力学改变,是提高对本组疾病诊断的重要基础。遵守这三个原则,诊断的正确率无疑会如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白人驹、张雪林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2010;第3版,第286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2]中山医学院主编,病理学(上册),1978;第一版,第214~216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3]郭德文等,肺动静脉瘘的X线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80;14:259。
[4]李铁一,现代胸部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林洪平等,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学特点[J];放射学实践;2010;08:43
论文作者:康传红,张元忠,蔡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肺动脉论文; 血管论文; 静脉论文; 肺静脉论文; 征象论文; 动脉论文; 狭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