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审计人才培养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人才培养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审计学、会计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具备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分析和解决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最近几年,审计教育在中国财经类高校里已有“遍地开花”之势。相对而言,美国是世界上较早把商科教育提高到高等教育层次的国家之一。分析美国审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相关课程的设置现状,对中国审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与审计人才培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高校审计教育课程设置 中国高校审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包括实验课。本文统计了内蒙古财经学院、上海会计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等14所高校审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中国高校审计教育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特点、趋势等。 中国审计学专业基础课设置,主要包含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银行学、统计学、审计学等相关课程。14所高校审计学专业基础课开课列前五名的课程依次为:管理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法、宏观经济学,其中管理学在被调查的14所高校中开课率达到100%。 而审计学专业必修课设置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审计类,如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计算机审计、内部审计、绩效审计;一类为会计类,如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学、高级会计学。审计类课程为其主体,而会计类课程设置为其基础。14所高校审计学专业必修课设置中,审计学原理开课频率最高,达到了93%。 根据数据统计,14所高校审计学专业选修课设置的知识仍为“会计类”课程和“审计类”课程为主。如会计类课程有税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高级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会计电算化)、国际会计;审计类课程有基建项目审计、审计案例、审计专题、会计审计史等。其次,审计学专业选修课设置面较广,14所高校开设专业选修课有129门之多。与审计学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不同的是,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中“会计类”课程所占比例高于“审计类”课程。换言之,在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中“会计类”课程设置已占了主体。税务会计或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以在14所高校中的开课率达到78%而位居专业选修课开课榜首。 中国高校审计学专业实践课设置主要以会计模拟实习为主,而开设审计模拟实习所占的比例不高。14所高校审计学专业实验课程设置较为单一、趋同,缺乏多样化。根据数据统计,实验课开课频率较高的依次为:会计电算化实验、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 美国高校审计教育课程设置 美国审计教育一般融入会计学课程,审计学对会计专业而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审计学课程设置模式因校而异,如具有IAEP(全球内部审计教育伙伴)资格的高校,审计学课程设置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课对象亦因学生层次不同而异,如本科生与研究生不同,初级课程与高级课程不同。 作为基础课程,美国高校以审计的法律环境、抽样审计和审计程序等课程为主,特别强调审计计划制订和风险导向审计,还有环境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和专业标准等。较多高校开设了如交易环节审计、采购环节审计等课程,以体现审计涉及知识面广、要求技能多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基础课还包含一些普遍运用的审计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CAATTs)。美国175所高校设置与审计相关的基础课程开课率超过90%的有审计目标与环境、审计风险、内部控制、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报告、公认的审计准则等。 美国11所高校在信息系统审计系列课程的统计数据显示,内部控制、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电子商务审计等课程的开课率均超过50%。现在开设的课程已延伸至内部控制、电子商务审计、欺诈行为、连续或在线审计。11所高校内部审计课程统计数据显示,内部审计标准、内部控制、沟通技术心理学、内部审计报告、审计业务程序、欺诈行为均已超过60%。现在开设的课程已延伸至内部审计标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程序、欺诈行为、信息系统审计、抽样审计、风险评估等符合现代手段的内部审计。 美国高级财务审计课程开课形式有两种:独立课程或一门课程分两次讲座完成。独立高级财务审计的课程涉及保证服务、业务环节管理审计(BMP审计)、审计研究及国际审计问题。美国11所高校高级财务审计课程设置统计数据显示,高级财务审计课程设置的独立课程涉及审计的不但面广,而且较为细化。 中美高校审计课程比较的启示 中美高校对审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都在发生变化。这其中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共性。中美高校审计教育课程设置正从一个传统的以过程为主的财务报告的陈述向以信息质量与过程相统一的趋势转变,涉及如保证服务及BMP审计等内容的补充性课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设计审计教育课程、制订审计计划时,中美高校都在不断地增长审计实务对信息技术的比例。如在基础审计课程中欺诈和信息技术等相关的内容都在增加。在高级审计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互联网控制等内容。 差异性。由于中美高校在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审计教育注重道德准则教育、法律环境教育等“软”的审计知识教育,而中国注重审计原理、审计技术等“硬”的知识教育。美国高校将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这一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多以案例、家庭作业和课外阅读的形式存在于教学计划之中。而中国高校在审计课程设置上较为雷同,高校之间缺乏个性与特性,且会计类知识与审计类知识分层较为明显,审计实务技能方面涉及知识面相对较窄,对道德准则、审计法规教育、专业标准等方面重视不够。 中国审计课程设置模式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实践课设置方面,大多采取先会计类知识,再审计类知识。如在专业基础课中会计类课程占了绝大部分。而在专业必修课上,审计类课程又明显多于会计类课程,中国审计教育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是从“专才”的视角来培养学生。相比之下,美国的审计教育课程模式分为初级财务课程、高级财务课程,审计作为整个课程的一部分,较之中国审计教育课程设置多样化。从美国开设的审计课程看,审计课程设置目标明确、细化、实用。如基础审计课程设置有31种课程之多。美国审计课程设置对学生掌握和丰富审计知识、审计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是在实践中学习审计、领会审计、掌握审计,是在厚基础之上加宽、加高的“通才”教育方式。而中国开设的审计课程只有10余种,相比之下,中国开设审计课程较为单一,且课程多样化不够。一些课程亦脱离实际需求,过多强调理论性,学生在学习期间难免有枯燥、说教之感。 美国审计教育注重“审计课程群”的开发,如美国信息系统审计课程群、内部控制审计课程群等。具体而言,美国在信息系统审计课程群设置方面,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如电子商务审计、连续在线审计、欺诈行为、保证服务等。内部审计课程群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相比之下,中国在信息系统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方面设置的相关课程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亦没有形成相关的审计课程群。 在美国,开设审计教育的高校积累了相当多的内部审计案例材料。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从审计的角度来观察欺诈性财务报告,实际的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道德价值观。相比之下,中国审计人才培养在课程开发与设置上,对审计案例教学重视不足,具体体现在开发与设置的审计案例教学的课程种类较少。从这一点上看,中国高校应向美国学习。决策者应注重对审计案例教学的整理和搜集,形成多样化的审计案例教学库。美国开设审计教育的高校聘请实务部门的审计专家来校讲课,可分为一次讲座,也可两次讲座,甚至多次讲座,这样可以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所取得的经验带至课堂。通过他们在课堂上直接讲授经验,既可以暂时弥补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促使教师向这方面努力。而中国对校外审计专家或专业人士来校讲课重视得不够,也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开课制度。标签:审计学论文; 课程设置论文; 会计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课程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