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有效策略论文_陈友文

实施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有效策略论文_陈友文

广东省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大山背小学 广东 梅州 514300

现今社会中许多性别冲突皆来自性别认识不充分、思想观念守旧,许多问题皆来自两性性别角色认知差异,若不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则无法解决社会中性别的冲突与问题,所以小学生性别平等教育实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未成年人的“性别角色认同”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维网络中完成的,而这个网络是男权中心的守旧的文化网络。性别平等教育在中国的中小学几近于无,或者更糟糕的是学校成为“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偏见)的原发地。

一、校园中两性平等教育的困境

教师两性平等教育知识普遍不足(幼儿园、小学尤其严重),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质未受到重视,尤其是性别教育课程与教材缺失。当今代表校园文化的重要文本——教材,以及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进入了一个新的视角——性别视角:教材和教师的活动在怎样有意无意地形成、传递社会性别文化?这样的性别文化是令人满意的还是需要质疑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使它更趋向合理化,更有利于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自由充分地发展?

二、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观念

1.针对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目标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华表示,在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学校应该系统地引导学生树立性别平等的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只有将性别平等理念内化为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外化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2.小学是性别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努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合理的性别自我认识,学习处理性别的人际关系,促进性别的共同发展。

3.社会性别是平等的理论内核。长期以来,人们将性别气质、性别角色和性别分工的差异仅仅归结为生理性别的差异,主张男阳刚、女阴柔,导致生理性别决定论以及性别的刻板化印象。而社会性别在正视性别生理差异的同时,更强调社会、文化的建构,主张性别气质的多样性、性别角色的丰富性、性别权利的平等性。

4.社会性别是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包括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男女不同的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

性别分工是指社会依据性别不同而分配劳动的方法(如男主外、女主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两性平等教育议题固然有其长期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能落实于日常生活当中。要协助个体培养性别敏感度,有能力觉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和差别待遇,责成社会提供更多的善意和资源,容许个体适性发展的空间,以创造更丰富的生活和人际互动,并在所有制度文化之中实践多元包容,提醒家长和教师通过有心的规划寓两性平等教育精神于日常生活之中,使中小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能深入落实。

三、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策略

1.深刻理解性别平等教育。

性别平等教育并不是“无视性别”的教育。在国内,自倡导男女平等以来,大部分学校采取男女同校、同班的教育形式,对男女学生采用一模一样的教学方式。这种无视性别差异的教育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是打破了男女之间的性别界限,也确实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存在其背后的问题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师乃至社会从来都是有性别的,而且这种性别是被社会所标定的”。长期以来的社会规范与传统观念,学校所使用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式,以及校园设施等仍是以男性为主导的,换句话说,这种无视性别的“教育传统将达到男性的标准视为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的标准”,它忽视了两性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忽视了女性作为一个单独的“人”所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只能说无视性别的教育仅仅是在做到性别平等教育的第一步即性别均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却未触及性别平等教育的本质,无法解决影响性别平等教育的多种其他问题,反而滋生了学校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

2.尊重差异的性别平等教育。

“平等”是衡量所有人,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社会文化或政治地位,都享有同样的权利的一项准则。“平等”事实上含有公平权利及资格的概念,除了维护人性的基本尊严之外,更谋求建立公平、两性的社会对待。由此可见,教育中的性别平等寻求的是男女两性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公平”的对待,极大发挥自身潜力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见,若要达到性别平等,首先就要做到性别公平。“公平”即“不偏不倚”,“偏”“倚”二字就已经表明“公平”是承认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性别公平”是建立在男女两性享有平等权利的前提下,但更多的是强调男女两性较于彼此的独特性,它更倾向于用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女两性以使他们达到平等的状态。当女性作为与男性一样的人类“群体”时,教育必须对两性施以相同的教育;但当其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时,教育就应尊重其个人的独特性,施以不同的教育,这样才能做到“不偏不倚”。

总之,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就是要创建一个多元、平等、开放、相互尊重的校园环境;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鼓励学生尊重差异,发展自我的特殊性,并且以平等心来和各式各样的人互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性别平等意识。

论文作者:陈友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8

标签:;  ;  ;  ;  ;  ;  ;  ;  

实施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有效策略论文_陈友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