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效果分析论文_宋阳

宋阳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组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两组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静脉穿刺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打折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减少留置静脉针期间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品管圈;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86-02

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品管圈,可通过圈员之间的相互协同与合作,遵循品管圈宗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的循环展开,寻找临床护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关对策,以更好的落实到临床工作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新生儿科的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是新生儿科护理中的一个重点亦是难点,如何做到保证静脉留置针易于留置而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做好妥善固定,以满足临床输液输血等治疗,是针对静脉留置针护理的重点[2]。为更好的达到以上目的,加强临床护理操作能力,规范要求,降低新生儿科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并发症,本研究主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中的应用,以有效延长静脉留置时间,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等确诊,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1天~28天,平均(6.1±0.3)岁,住院时间5~14天,平均(7.1±2.1)天;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1天~28天,平均(6.0±0.3)岁,住院时间5~14天,平均(7.2±2.0)天,两组性别、年龄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组干预方法

1.2.1确立品管圈主题 首先设定品管圈名称为“袋鼠圈”,设定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

1.2.2从科室根本出发分析原因 新生儿科静脉留置针于本科的应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但针对静脉留置针的维护,相关护理人员尚缺乏统一经验。尤其在静脉留置针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留置针管路的堵塞、导管的脱出、打折以及异位等“跑针现象”,而且静脉炎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等现象时有发生。故通过“袋鼠圈”活动,认真组织品管成员进行相关讨论,从科室基本情况出发结合现实状况,分析主要原因,如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置管部位的选择不当,穿刺成功后未妥善固定或束缚过紧,有部分因输液间隙未做到有效封管,需要加强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带教培训。

1.2.3及时提出改进计划 定期进行品管组成员的集体讨论,制定有效的改进计划。可通过加强相关培训,确保组员进行正确合理的穿刺前准备,选择相对较表浅及粗直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且穿刺部位尽量避开炎症、瘫痕、硬结及关节活动,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在成功穿刺后,使用弹力绷带和纱布对患儿皮肤及活动关节进行固定,且注意透明敷贴与皮肤避免形成空隙及气泡。在粘贴敷料时要确保消毒液完全待干。对于静脉穿刺留置针部位,绷带固定束缚不宜过紧,衣物不宜过紧,各班护理人员交接班过程应加强巡视,重点观察,调整适宜的暖箱箱温湿度,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1.2.4设定目标并制定相关计划 定期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以实验结果作为依据,将品管圈所指定的关于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护理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更好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的质量,降低并发症。同时根据所指定的计划,定时组织品管组相关人员进行统一讨论,如出现对现状不满是应查找存在的不足,提出有建议的改进意见,通过组员的集体分析与探讨,妥善解决问题,最后由圈长对“袋鼠圈”活动进行总结。

1.3 对照组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穿刺时留置导管,术毕妥善固定,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1.4 研究方法

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两组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静脉穿刺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临床新生儿科护理过程中,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最容易出现导管的堵塞、导管的脱出打折甚至出现静脉炎等,导致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过短,需要反复静脉穿刺等,而增加患儿的痛苦甚至导致局部静脉炎和感染的发生[3]。

本研究观察组实施“袋鼠圈”针对静脉留置针的品管圈活动,发现干预后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方面,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静脉穿刺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本科实施的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改进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新生儿科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4]。在实施过程中以如何做好留置针管理为中心,并一切从患儿出发,通过圈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在实施品管圈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关问题的分析解决,最后制定有效对策,并付诸行动,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关于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打折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先注重留置针穿刺后的约束方法,认真组织低年资护士学习各穿刺部位的约束配合方法,并融会贯通,认真掌握[5]。在实施静脉穿刺的操作过程中,须有经验相对丰富的带教老师在场进行技术指导与把关,指导新上岗护士或经验相对欠缺者进行正确的穿刺后约束。再根据患儿胎龄及体重调整适宜的暖箱温度湿度,故观察组发生静脉穿刺针相关并发症显著减少。

综上所述: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减少留置静脉针期间相关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卜铃铃,陈蔚.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科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4,8(19):86-87.

[2]郑晓燕,张碧玉,池玲珊.品管圈对提高新进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3):3456-3457.

[3]王平,郭蒙.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新生儿科新分配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67-168.

[4]熊菲峰,李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1):77-80.

[5]左四琴,秦楠,肖佳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81-84.

论文作者:宋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效果分析论文_宋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