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人民医院 636400
摘要:目的:研究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收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使用PICC置管治疗,观察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价值。结果:入选患者实施PICC置管前感染率高于实施后,护理有效率低于实施后,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置管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在肿瘤护理中能够提高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PICC in tumor nursing care. Methods: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48 patients with cancer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ICC catheter,and the value of PICC in tumor nursing was observed. Results:Patients with PICC catheter infection rate is higher than before after implementation,the nursing efficiency is lower than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er than befor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P < 0.05). Conclusion:PICC catheter is safe and easy to operate. It can improve the effect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in tumor care,and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keyword] PICC;Tumor Nursing;value
PICC是经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置管方法,目前,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且效果显著[1]。从临床实践上看,PICC能够延长患者静脉治疗的时间。肿瘤患者在治疗中,化疗是治疗项目之一,但反复的穿刺不仅损伤了患者的血管壁,而且增加了感染的风险,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2]。此外,肿瘤治疗中需要使用具有高渗透性和刺激性的药物[3],对患者的血管产生了较大的刺激,因此,临床中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在肿瘤护理中,PICC置管方式对提高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对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为例,分析内容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48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2.1±2.3)岁。根据肿瘤类型划分,淋巴癌例,肺癌例,肠癌例,脑肿瘤例,乳腺癌例。结合病史、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无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1.2 方法
选择穿刺部位,将贵要静脉或者是肘部正中静脉或头静脉作为穿刺的位置,由于贵要静脉较粗且直,静脉瓣比其他静脉的静脉瓣少,因此,当患者的躯干与手臂为垂直的装填,通过贵要静脉穿刺就会直接传到上腔静脉,而且对于其他静脉穿刺来说,贵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最高。
测量插管长度。通常插管长度从上肢左侧测量平均是(41.1±3.2)cm,从上肢右侧测量是(37.7±3.8)cm,同时测量双臂上侧臂围和上肢两侧插管的长度。方法是将患者的手臂外展成90°,从预穿刺点沿着静脉走向至腋下,再从腋下延伸到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一直至第3根肋骨的缝隙延伸。
具体操作:对确定的穿刺点进行常规的消毒,直径在25cm左右,准备好无菌毛巾和无菌手套,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根据管道的长度修剪导管,穿刺时采用插管鞘,进针角度要保证在16°-30°,若出现回血情况,要在少许进针后在送鞘,并撤出进行穿刺,然后在从插管的鞘中拔出导管,将其送入中心静脉至符合预先测量的程度位置。操作完成后,撤出导丝和插管鞘,连接肝素帽,使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对穿刺点周围进行消毒,可使用碘伏或安尔碘,然后用透明胶膜固定导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入选患者实施PICC置管后的感染率和护理有效率,调查患者对PICC置管前后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值和X2检验,当P值<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入选患者实施PICC置管前后的感染率和护理有效率
入选患者实施PICC置管前感染率高于实施后,护理有效率低于实施后,置管实施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在临床治疗中,患者需要长期接受静脉滴注治疗,与其他疾病的治疗相比,肿瘤的治疗时间比较长且不具有固定性,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多次接受化疗药物的输入。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通过静脉给药,可以留置穿刺针,连接输液装置,虽然能够满足治疗的需求,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短,在加上导管容易堵塞、感染、静脉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使用的药物对血管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因此,给患者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而PICC置管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之处,弥补了治疗的缺陷,PICC导管的尖端位置是在上腔静脉,进而能够快速对刺激性较大的化疗药物进行稀释,减少药物对血管的的刺激,起到了保护血管的作用[4]。本次研究中以我院肿瘤患者为例,分析PICC置管的价值,结果发现实施后患者的感染率降低,有效率上升,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但PICC置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因此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3.1心理干预
患者缺乏对PICC置管的知识,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如恐惧、焦虑、烦躁等,护士要及时与患者交流,说明PICC置管的作用、目的、效果等,争取患者的理解和技术的支持,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置管。同时,分析患者不良心理诱发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为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争取患者的信任。
3.2术后观察护理
在完成PICC置管后的24h内,护士要密切观察置管的穿刺点情况,是否出现出血、肿胀等异常,患者是否感到疼痛,触碰是否出现硬结。监测患者的心率,体温,调整输液速度,若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测量患者的臀围,观察臀围的变化,避免因血管内插导致的血液循环减慢,导致肿胀的情况发生。
3.3导管护理
要保证患者的导管固定状态,在穿刺后2d内,为患者更换固定导管的透明敷贴,此后每周更换2次。检查导管的通畅性,掌握正确的冲管、封管的方法和流程。叮嘱患者在置管4h后做握拳和屈伸前臂运动,每天训练2组,每组20次,同时,观察患者穿刺点导管是否发生堵塞,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5]。
3.4并发症护理
(1)管腔内返血是并发症的一种,该症状的发生是上腔静脉压力大,肝素帽发生松动,或者是正压封管不当。护理时的清洗过程要注意避让穿刺点,若打湿了穿刺点,要采用毛巾快速擦干,若敷料被污染会导致伤口感染,要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处理。(2)局部感染作为并发症,是肿瘤患者抵抗力下降后受到病菌的侵袭后导致,如导管护理、消毒过程未达到标准等,对此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培训,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基础护理措施,护士操作要按照要求进行,敷料保持清洁和干燥,置管消毒过程符合相关标准。(3)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多是选择的导管型号不当,封管操作不标准,穿刺中对静脉内膜和静脉瓣造成频繁的摩擦,使血管发生损伤,此外患者凝血功能不正常,穿刺中推送导管速度过快也会损伤血管,导致静脉炎[6]。护理中要抬高患肢,使用硫酸镁热敷,红外线照射患处,穿刺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和血管,插管过程中控制好力度和速度,完成插管后第1d要进行预处理操作,完成置管后24h,要更换敷料,为避免更换敷料时带出导管,要从下至上去除敷料。
综上所述,PICC在肿瘤护理中应用价值高,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减少并发症,护理满意度高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杨莉. 研究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34):219-220.
[2]于晓杰,周鹤丽. 研究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7):211.
[3]郭志娟.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01-202.
[4]刘珊珊. 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8):231-232.
[5]陈莹,王小慧,李芳. 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的施行价值评定[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3):376-377.
[6]段秀丽. PICC在肿瘤护理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36-637.
论文作者:赖修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导管论文; 肿瘤论文; 价值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