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训子家书
陈科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作为一代名臣,他严以修身、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作为一代名儒,他提出并一生践行“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理念。他被后人评价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功、立德、立言,皆居绝顶”。
王阳明从小深受祖父王伦、父亲王华言传身教的影响,忠孝友悌、淡泊名利、清廉正直的王氏家风,不仅为他后来的为官为人为学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也充分体现在他对王氏后辈的教育中。《王阳明全集》中收录了七篇王阳明写给族中子女的家信,这些家信融入了王阳明虽为名扬天下之士,却只求子女从小学会读书执礼,立志做好人、成良士,不求功名利禄、荣身肥家的质朴家规。如今读来,不觉让人肃然起敬。
谨守礼法善治家
1527年,王阳明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在挥师起征思恩、田州的途中曾给长子正宪写过两封家书,即《寄正宪男手墨二卷》。那年王阳明56岁,正宪正值弱冠之龄,小儿正亿才两岁。长子正宪虽为王阳明嗣子,但王阳明视如己出。王阳明每次为国事远征,就把长子托付给魏廷豹、钱德洪、王汝中等弟子。他在家信中提到,“家众悉宜遵廷豹教训,汝宜躬率身先之”“德洪、汝中辈须时时亲近,请教求益”,要求正宪作为王家之后,须给家人和大小童仆作出表率,并虚心向长辈求教。
信中王阳明对一些弟辈及家佣不守礼仪家规多有不满,如正宪叔辈王守度奢纵如旧,须引以为戒;家佣宝三长恶不悛,断已难留;添福等辈终日营营,不知为谁经理。王阳明因有国事在身,无力顾及家事,于是要求正宪对这些人因势利导,并告诉他要时时提醒家人和童仆们,如果家中有桀骜不驯、不肯遵奉约束之人,必须“痛加惩治”。
这两份家书一直被正宪珍藏,王阳明弟子邹守益对两卷家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信中“读书敦行、日进高明”“钤束下人,谨守礼法”,真乃“一善一药”。
从小立志勤读书
王阳明曾留下一篇著名的训子家书,这便是他46岁时写给长子的《示宪儿》:
在王阳明看来,“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在长子正宪10岁那年,便以书扇告诫:“汝曹为学,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正宪20岁那年打算参加科举考试,王阳明在家书中写道:“汝本领未备,恐成虚愿。汝近来学业所进吾不知,汝自量度而行,吾不阻汝,也不强汝也。”后来,当王阳明获知正宪与族中叔兄同赴杭城就试,还是很高兴的:“科第之事,吾岂敢必于汝,得汝立志向上,则亦有足喜也。”他高兴的不是正宪从此走上科举的道路,而是他有颗上进的心。
谷氨酸能靶向的抗抑郁药物研究基础源于NMDA受体阻断剂氯胺酮抗抑郁效果的发现。氯胺酮是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供人类使用的麻醉剂,同时也是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它于2000年被报道能在治疗后数小时内引起抑郁症核心症状的明显临床改善;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重要发现,这一发现也引发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大力研究,以了解谷氨酸信号在抑郁症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并用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势就是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克服了以往课堂强制性、封闭性以及单向性的缺点,重视师生间的有机互动和交流。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族中的侄辈们,王阳明也是关爱至切。他在家信中两次提及四侄正思的教育。他曾写信给诸弟子,说像正思这样的孩子从小过于骄纵,你们对他的教育决不可放纵。后来听说正思学业有所长进,王阳明又写了一封家书对其褒奖:“此是家门好消息,继吾书香者,在尔辈矣。”王阳明还告诫正思等侄辈,如今民风日下,习俗移人,即使是贤者也未必能幸免,要做到“脱去凡近,以游高明”并非易事,但要时刻铭记“尔辈须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
3个咖啡产区之间咖啡豆中咖啡酸含量差异不大;保山市较临沧市及普洱市在绿原酸、葫芦巴碱、D-(-)-奎宁酸含量均偏高,临沧市、普洱市之间差异不大,说明不同产地的小粒咖啡因生长的海拔、气候、土壤等不同,咖啡中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在进行不同地区的咖啡品质评价时,增加绿原酸、葫芦巴碱、咖啡酸、D-(-)-奎宁酸等指标的评价,能更加客观、科学、全面地分析咖啡豆的质量品质。
学做良士致良知
王阳明11岁那年便立志成贤,成为一时佳话。有一天,他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却不认同,他说:“登第恐未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此言一出,父亲王华笑道:“汝欲做圣贤耶?”王华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后来果真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圣贤。“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深谙此道的王阳明后来也时刻不忘对族中子弟进行立志的教育。
他倡导“四民异业而同道”,并不奢望正宪在科举这条路上取得成就,他最关心的是正宪是否读书立志。王阳明曾以书扇题赠正宪:“汝自冬春来,颇解学文义,吾心岂不喜?顾此枝叶事,如树不植根,暂荣终必瘁。植根可如何?愿汝且立志!”不求功名,唯重立志进取之心,这就是王阳明对子女教育有别于时俗之人的地方。
短短96个字,把从小要勤读书、循礼义、端心术、做良士的教诲阐述得通俗易懂。
后来王阳明又多次在给族中长辈的家信中谈到要教育正宪从小学会做好人、成良士,其中在给太叔克彰的信中提到:“正宪读书,一切举业功名等事皆非所望,但惟教之以孝弟而已。”在《寄正宪男手墨二卷》中,王阳明告诉正宪:“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诚爱恻怛处,便是仁,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矣。汝于此处,宜加猛省。”后来,明代“江西四谏”之一的王阳明弟子陈九川将先师这封家信中对“致良知”的解读归纳为“诚爱恻怛之心是致良知”,认为这是“先师平素教人不倦者”,在家书中对此反复提及就是希望正宪等王氏后辈们能传承不息。
第二,加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增强政府指导服务,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和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培育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发展龙头企业资本市场,采取划转国有股产权、注入财政资金、引入社会资金等方法,组建农业投资公司,为加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贡献表彰活动,调动各方力量,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王阳明这七封家书,倾注的都是对族中后辈的良知教诲,而跃然于纸间的,还有他那份源自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编辑 / 李茜 rmzkl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