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对于妇产科这一高医疗纠纷的科室,加强安全管理意义重大。护理安全工作是妇产科护理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医院管理、护士责任心、医师技能和孕妇本身心理状况都会存在不安全因素,如何保证产妇和孩子人身安全,如何让家属对医院放心,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在我国各项法律体例的完整明确提出后,政治经济水平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法律意识逐渐得到清醒认识,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医患纠纷现象越来越多,而且纷繁复杂。尤其是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安全,而潜在的安全问题则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值得探讨。
一、什么是妇产科护理安全
妇产科护理安全,简而言之就是保证产妇和产后妇女的护理工作安全可靠性。医学上,把护理安全定义为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能发生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对患者身体、心理造成伤害的现象。
二、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护患冲突。护理人员在自认为工作已经做好了的时候经常会忽略一些细节,比如对患者心理需求关心不够,对潜在的危机认识不深,预后工作没做好等。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忽略了患者的隐私权,过分询问,追问,私下讨论都会对未婚先孕,遭受性侵的女性心理上造成厌恶感和不信任。
1.2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够。很多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不高,这些素质偏低的护理人员实习生或见习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会碰到棘手的状况,不同的护理人员技术方面也会存在分歧,这些往往会导致误诊和事故,损坏了医院形象,失去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1.3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现在的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考核多半是在专业素质上,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往往容易忽略,而妇产科这样一个特别的科室,妇女在妊娠前多半都会有焦虑和烦躁情绪,产后的心理差异也很明显,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障碍,尤其是产妇在分娩时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及时的语言抚慰是非常有效的,送一杯糖水,递一帕纸巾,一句安慰关怀的话语在产妇心理都会发挥重要作用。不能正面完整的回答患者的问题也会让患者猜忌造成心理障碍,护理人员语言强硬态度不好都会造成误解,因此沟通也需要注意技巧,否则将不利于患者康复。
1.4制度不明确。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术前观察,接产,出血状况、有无难产、产后婴儿护理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医院都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责任分配,由于妇产科预后性不好多半是急诊,因此近年来,产妇难产、婴儿跌跤、产妇误服药物甚至胸牌挂错造成抱错婴儿的现象也不再少数,马虎大意,制度不落实,对产妇和婴儿都是不责任的表现,自然而然也会增加医院医患纠纷的现象。
1.5人才欠缺。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医学专业往往因为学制在五年以上而让对医学感兴趣的同学望而却步,学习过医学的同学往往男生居多,这些学历较高、表现突出的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当主治医师,学习中等下游的学生才会选择工资不太高,工作繁琐的护理工作,他们在对待产妇尤其是高龄产妇往往不知所措,县级甚至更低级诊所的护理人员更是滥竽充数,高危产妇临时状况、新生婴儿临时状况、产妇产后行动不便发生意外、等临时状况由于专业知识缺乏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自身学习的内容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偏差,这种潜在的危险对产妇和医院自然带来危机。
1.6助产人员缺乏。助产人员已经普遍越来越少了,熟练接生的前一辈逝世后,现在社会对助产人员的培养不够,接产时如检测胎心、引产的医生和护士都没有接产人员经验丰富,操作熟练。
1.7细节失误。妇产科的预后性不强,多半不能预测生产时间和胎儿大小,接生时核对婴儿性别,称体重、婴儿沐浴、穿衣、照料产妇等事情繁琐,婴儿窒息、产妇大出血、接生手法、处理脐部这些细节都是产科潜在的威胁。
1.8 产妇心理障碍。产后妇女体内激素水平增高行为状态都不太稳定,有抑郁、焦虑、失落、行为失控等非正常的念头,可能会引起安全事故。
1.9家属不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孕产妇最需要观察,检查胎心、胎膜,有些家属不注意观察,不遵循医师建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患者的周围环境不重视,都会产生危险,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家属对医生或者护士有意见和误会的前提下发生的。
三 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人们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越来越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安全,当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积极性不高,缺乏现代化护理理念,不能将自身的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紧密联系时,很可能造成较大的安全问题。
1.2 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的规章制度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安全问题都与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的规章制度有关。有的护理人员自认为经验丰富,想当然地处理问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可能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甚至发生抱错婴儿的问题,将阴道填塞的纱布遗忘而引发产褥感染的问题,严重影响医患关系,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的护理人员未能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进而导致产妇会阴切口感染、裂开、新生儿院内感染等【1】。还有的护理人员未能规范安全用药和用血,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导致患者用药和用血出现差错,甚至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1.3 护患之间缺乏沟通 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紧张繁忙,很大程度上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难以完全照顾患者的情绪,满足患者的全部需求,还有的护理人员态度生硬,冷漠,缺乏热情,对待产妇缺乏关爱,对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表现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情绪;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未能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泄露患者的月经史、婚育史、个人史等个人资料,在选择分娩方式、胎盘的处理、采集脐血方面没能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常常导致患者对于护理服务不满意,甚至引发护理纠纷【2】。
2 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
2.1 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护理质量的优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全面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树立为患者服务的理念,热情、耐心为患者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妇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2.2 健全妇产科护理操作规程 完善的护理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准确意义重大,因此,要根据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详细制定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3】。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重视产房、治疗室、洗婴室及爱婴病房的消毒工作,尽量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加强设备和药品的管理,产程的监护及新生儿管理等。设置婴儿交接登记本,当婴儿送出产房后,由其监护人确认并签名。配备安全配套设施及婴儿丢失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紧急状况,护理人员必须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全方位寻找婴儿。
2.3 加强妇产科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切实为患者提供服务,主动耐心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和卫生宣教工作,消除孕产妇的不安和忧虑,尽量用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患者及家属。善于运用语言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主动沟通的服务意识,融洽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孕妇的情绪状态,对可能存在的产后抑郁症等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护理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讨论整体来看,造成产科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护理人员的态度和沟通,医生的专业水平和适时讲解是最根本的因素,对于医生来说,医师精湛的专业素养,强烈的责任感是应该做到的,作为护理人员,护士良好的沟通,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护理服务的水平,熟练的护理能力,灵敏的观察力,亲切的关怀对患者都是有益处的。产妇要随时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报告给医生和护士。家属在关心照料产妇的同时,也要做好病人和医师的桥梁工作,配合医生护士治疗。另外妇科护理的实际操作中,除了医生和护士的责任心强之外细心也很重要,为了把失误降到最小,做到对产妇、新生儿负责,降少自己的麻烦,医生和护理人员以及家属在细节上也不可马虎。
参考文献:
[1]杨亚娟,周立.我国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j].上海护理,2005,5(1):56—58.
[2]吴慧勤,杨明月.产科护理安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0):100.
[3]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267.
论文作者:刘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产妇论文; 妇产科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患者论文; 婴儿论文; 都是论文; 家属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