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大豆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豆是山东省菏泽市主要油料经济作物,大田种植面积约7万亩,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均有种植。近几年,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也日益严重。为保证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好大豆的高产攻关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经过我们在定陶县陈集镇、半堤镇等乡镇监测、实验,认为大豆必须选用良种、平衡施肥、合理播种、适度密植等措施,并适时抓好病虫害的预防治理。现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给大家: 一、选地与整地 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明显降低。整地前要施足底肥,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 二、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实践证明,大豆种子的可种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单株粒数减少,抗病性降低,品质下降。因此,应该杜绝使用自留种,在选用大豆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大豆品种以菏豆15、菏豆19、鲁豆11等品种为主。 三、实施精细播种 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进行翻耕,深度22~25厘米,作业时不起大土块,要扣严,不重不漏。耙耢结合,达到平整细碎,10米宽幅内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平方米内直径3~5厘米土块不超过10个,耙深10~15厘米。 土壤水分适宜。整地后播种时土壤水分含量应为22%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 适期播种。夏播大豆在小麦收获后,只要墒情适宜,即可播种。最佳播期为6月10日至25日,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 四、田间管理 大豆在幼苗期生长缓慢,杂草容易滋生;大豆有根瘤菌共生,根瘤菌是好气性细菌,中耕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增生。多次中耕除草还可加强土壤的爽水性和蓄水性。为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和根系发育,应提早进行人工铲地除草与机械或畜力中耕。在大豆生长过程中,一般可进行2~3次中耕除草。 五、病虫害防治 大豆病害。危害大豆的主要病害有30余种,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近年来常发生的几种病害: 1.大豆霜霉病:霜霉病多雨年份发病严重,引起叶片早落或凋萎,种子受害霉变。一般发病可减产6%~15%,重则减产30%~50%。 2.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斑点病常有发生,尤其在冷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多,干热天气则阻止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幼苗、叶柄、茎、豆荚及豆粒。 3.大豆花叶病:花叶病是大豆病毒病,症状变化很大,主要表现为黄斑型、芽枯型、重花叶型和皱缩花叶型。 4.大豆孢囊线虫病:为典型土传线虫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受害植株结荚少或不结荚,结荚的种子干瘪,瘦小,百粒重明显减轻。 大豆虫害。1.食心虫:以幼虫钻入豆荚,蛀食豆粒,严重时一般会吃掉大半个豆粒。当食心虫高峰出现时,喷洒2.5%敌杀死,亩用量20~40毫升。 2.大豆蚜虫:一般可用2.5%的敌杀死乳油、5%的来福灵乳油、富尔3%啶虫脒乳油,每亩用药15~2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 六、适时收获 大豆收获期因收获方法差异而不同,人工收割应在大豆黄熟期进行,收割后晾晒5~7天,即可脱粒。机械收获应在完熟期进行,应抓紧收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联系电话:0531-82629816大豆高产栽培技术_大豆论文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_大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