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站建设项目施工中面临着裂缝现象,影响到变电站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因此文章在简要分析变电站建设土建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就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防治
引言
在变电站施工期间,经常会出现土建裂缝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混凝土发生状况而导致的,此种情况不仅会对变电站的外观造成影响,如果问题严重,还会对整个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变电站建筑工程裂缝的成因,加强防范和治理,减少裂缝发生,从而为变电站的质量提供保障。
1 变电站建筑工程的裂缝成因分析
1.1混凝土配合比例不当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未能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例进行合理控制。如果水灰的比例过小,而水泥用量过多,那么极易使水泥在凝固过程中出现水化热的现象,从而破坏了水泥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导致裂缝发生。如果水灰比例过大,在混凝土结构中会残留大量水泥水化后剩余的水分,形成水泡,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大地降低。同时,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的过度集中的水泡和气孔极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1.2混凝土硬化
等混凝土工程全部完成之后,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进行硬化,而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需要消耗许多水,因此会产生水化热效应,尽管混凝土的强度很大,但是在发生水化热效应时会产生巨大的拉应力,并且在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缩变形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1.3温度因素
在施工的时候,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以及恶劣的天气都可能导致温度裂缝。若是温度变化极端,则裂缝数量也比较多,甚至会出现大裂缝,这些裂缝会妨碍到变电站建筑工程的安全。一般来讲,冬天会产生一些大而粗的裂缝,夏天的裂缝往往比较细小。
1.4施工裂缝
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施工,进而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比如在进行混凝土截取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施工,导致混凝土截面较小造成的裂缝。此外在钢筋混凝土没有完全固定好之前,进行底座的拆除会导致超载、堆积等问题,进而造成裂缝的产生。
1.5沉陷裂缝
混凝土沉陷裂缝产生于施工时结构地基土质不均匀、松软或回填土没有夯实、不合理结构造成浸水等原因,裂缝由不均匀沉降产生,或由于模板刚度不满足实际情况,或者模板支撑施工中间距过大,底部支撑物松动等原因导致,尤其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模板支撑选择在冻土上,冻土解冻就会产生不均匀基础沉降,使得混凝土结构裂缝发生。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2 变电站建筑工程的裂缝的防治措施
2.1优化配合比例
对于水泥材质而言,施工方最好选择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在此基础上掺入粉煤灰。针对粗细骨料而言,在减少掺入水量的前提下可以视情况增大粒径,通过这种措施来减少泌水或者收缩的状况。这种状况下,水泥将会减少本身的水化热。一般情况下,针对水泥最好控制于1.5%或者更低的含泥量,对此掺入适量的粗砂以及中砂。在选择外加剂或者掺合料时,应当致力于改进混凝土具备的综合性能,对于消耗水泥与纯水的总量进行适度的减少。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杜绝过高水化热的出现。配合比的设计需要按照选择的水泥用量,低水灰比等等进行,投入的料更应该有非常准确性的计量,保障搅拌的时间,保障浇筑的合理性分层,在振捣方面也需要匀速和适度,不能出现随意的工程性施工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控制温差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外部因素和混凝土自身特性对施工造成的影响。从实际状况出发,持续修正施工方案,防止类似模板变形的状况发生。所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由施工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看护。如果有变形或位移的状况发生,可以及时上报,中止混凝土的浇筑,将模板修复后再进行浇筑。当然,季节的温度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温保湿,采取蓄水法和覆盖法来减小内外温差。如果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施工,为了防止水分出现大量蒸发的现象,需要做好必要的降温措施;如果在寒冷的冬季进行施工,为了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大大降低,需要做好保暖以及通风工作,进而降低裂缝出现的几率。
2.3混凝土浇筑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规范施工技术,制定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方案,为预防裂缝的产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施工,将混凝土分为若干个层次,当浇筑完第一层之后,需要在混凝土还没有初凝的时候迅速浇筑第二层,之后再逐层浇筑,这种施工方式可以使得混凝土有效散热,避免温度的持续升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全面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方式只适用于建筑面积较小的工程,对于一些建筑面积较大的工程来说,可以采用分段分层的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这种方法需要以水平方向为基点,而斜面分层的方法则适用于长条状结构的施工。此外,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模板和模板拼接的地方,会出现相应的施工预留缝。因此,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对施工预留缝进行全面的浇筑工作,并且进行相应的振捣工作,以此避免发生收缩的现象。同时,在混凝土预留缝浇筑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模板和模板之间的连接性,这对混凝土表面发生雷裂缝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2.4加强养护管理
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较好的搅拌方式,让混凝土更加均匀,以此达到使用的标准。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混凝土浇筑的力度,不能出现过度振捣的现象,也不能产生漏振的现象,尤其是抹面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二次抹面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应对风雨以及酷暑和烈日。初期的混凝土结构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免有干裂和温度性的裂缝产生,后续需要对养护的使用模板做拆除的处理,尽量减少可能产生的外力破坏作用,施工荷载不能过早出现,特别不能出现过载的现象。另外还需要强化人员在此方面的专业性,不断的提升对混凝土的认识,不断的加强人员和团队的合作精神,关注混凝土工程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安排的过程中,关注质量的检测,严格的把好质量关,减少混凝土裂缝结构的出现。
2.5防治沉陷裂缝
不均匀沉降是沉陷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重视对土质和土地基的选择,在施工前必须考察施工区域的土地结构,根据情况进行增修。要对混凝土模板的刚度给予保证,这样就可减缓裂缝在沉降过程中的产生,保证各个方向的受力均匀性,避免集中在某一处着力,从而导致沉降压力致使裂缝产生的情况发生。土地在浸水情况下会变得非常松软,极易发生沉陷,应该要避免在该类环境中施工。在浇筑完成后应尽量维持模板一段时间,并且在拆除的时候严格按照步骤顺序进行。另外,在搭建冻土模板时要对冻土融化后所产生的沉降问题进行考虑。
3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多采用加气混凝土材料,受到材料自身、温度变化以及施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极为容易导致土建工程出现裂缝现象,不仅影响到工程的外在美观性,也对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对导致裂缝的各种因素了然于胸,并通过强化材料质量、相关技术措施以及严把施工工艺等措施来有效防范裂缝的产生。根据不同裂缝的阐述原因,做好相应的优化处理工作,从而提升施工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江彩霞.浅谈变电站土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与控制措施[J].科学之友.2013(12).
[2]刘嚞.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7(21).
[3]董文龙,薄东航.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措施[J].科技风.2017(10).
论文作者:陈志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变电站论文; 水化论文; 模板论文; 发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