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供电局营销稽查中心)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营销风险管控成为电力企业关注的中心之一。本文针对当前营销风险管理现状,从数据产生、统计分析入手,规范营销风险数据分析模型,明确提出风险数据应用范围以及具体的运用模式,以期全面支撑营销业务风险管控。
关键词 风险脉络 稽查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数据治理
为了有效应对电力改革带来的变化与影响,供电企业已经开始从专业角度研究并开展营销风险系统化管理。作为风险管理驱动管理核心的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各供电企业也开始探索建立营销稽查风险数据库,记录营销风险详细信息。但通过对电力企业营销风险数据运用考察发现,目前企业营销风险数据梳理不全面,运用效率较低,无法通过大数据应用实现数字稽查。
1.电力营销风险数据现状分析
本论文采用资料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对供电企业营销风险数据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数据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1)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认识不足。营销人员对于风险评估数据如何进行运用,风险数据可以揭示哪些问题与现象认识不全面。
(2)风险数据来源杂乱,有效统计较难度较大,难以提供治理策略。由于风险数据库中对数据产生缺乏引导与治理标准,因此数据即便放在统一平台上进行统计,也无法寻找趋势点。
因此要想提高营销稽查风险数据的运用效率就必须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即风险数据的全面来源包括哪些,可以反馈什么现象,引导哪些管理活动;如何形成数据统计分析的模型,引导数据治理标准。
2.电力营销风险数据特点和管理意义
(1)营销风险数据类型较多
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涵盖内容广泛,与其他多个电力业务环节环环相扣。由于营销风险管理的特征,现有营销风险数据专业类型较多,风险数据量极大。
(2)营销风险数据表达方式各异
同一种风险数据或者问题,在不同的班组、稽查人员以及不同的问题发现渠道中,表述不同,导致了无法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
(3)营销风险数据统计方式分散,难以实现统一分析应用
营销风险数据类型较多,导致存在多种营销风险分析统计取得,且各渠道互相独立,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问题与风险缺少一个平台进行统计与运用。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有效供电企业营销风险数据统计分析,可以揭示的现象与趋势,包括揭示稽查风险分布状况,明确风险高发业务环节,聚焦稽查对象,提供企业管理失效因素,确定导致损失的系统原因,进行业务风险分级,指导业务风险管控分级。
3. 供电企业营销风险数据分析策略
营销风险数据分析策略如下图,主要包括全面梳理风险数据来源、建立数据编码规则、建立规范化数据台账,使数据分析应用全面系统规范,并作用于差异化稽查和分级预警中。
(1)全面梳理营销风险数据来源
全面开展营销风险数据来源辨识,通过全面对八大电力营销专业的85个业务环节进行了分类整理,界定其所属专业、所属业务环节(问题分类)、风险等级,规范问题的描述,所属专业包括:业扩报装、计量管理、抄核收、客户服务、用电检查业务、线损管理、停电管理、项目管理。
(2)建立营销风险数字化稽查模式
在实行数字化稽查工作中,制定一整套稽查问题编码管理系统,使营销业务问题使用统一的数字语言进行环节间的传递,对办案流程进行实时跟踪和记录。
编码管理系统是对风险问题按照专业分类序列逐一顺序用数码予以统一编号,精益化实现营销业务风险的数字评估。其最大优点是对八个专业的每一个业务环节都明确责任,更加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及每一个角落,避免管理的盲区、漏洞和失误;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自动、互动和联动”,提升问题统计规范性,提升企业营销业务管理境界。建立统一的编码系统,设计规范的编码标准,具体来说包括编码规则、码段和编码值三方面内容。
对风险问题通过设计共三段五位的编码规则,第一段(第一位)代表专业,第二段(第二、三位)代表业务环节,第三段(第四、五位)代表业务问题,营销各专业风险编码如表所示。
(3)制定风险台账规范数据名称与结构
为有效的运用数据,了解营销风险的现象与趋势,就必须在数据产生前,统一规范数据名称与结构。本论文通过调查发现,营销风险数据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业务名称
业务环节
危害描述
风险描述(问题描述)
风险等级
因此在开展风险编码后,制定一整套稽查问题编码管理台账,使营销业务问题使用统一的数字语言进行计量、环节间的传递和统计分析。营销稽查风险台账应包括“发现问题时间、单位名称、稽查形式、稽查主题、工作单编号、客户编号、用户名称、业务分类、业务环节、问题编号、风险等级、问题名称、问题补充描述、整改建议、问题属性、发现差错电量(千瓦时)、发现差错金额(万元)、退补差错电量(千瓦时)、退补差错金额(万元)、差错分类、稽查发现人、整改状态、复查时间、复查结果、复查人”等信息,其中,问题描述采用“原因(要素的状态/变化)+引导词(导致/造成)+后果(导致的直接后果)”的方式进行统一描述。
营销稽查风险台账做为营销稽查风险信息统计的唯一载体,由各个稽查人员分别录入并统一汇总。
(4)营销风险数据统计要求
在营销稽查风险数据的分析中,可应用信息化平台作为载体,提升统计分析效率和统计结果的规范性。如建立营销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以营销业务稽查风险库为依据,平台将问题明细台账和稽查风险库手册的风险等级数据进行关联并同步导入,使每单问题信息通过各种图表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实现了稽查数据精益化、系统化管理。系统分析方式包括
1)稽查数据统计分析。包括各单位稽查发现问题数量、各单位稽查发现问题差错率、各类业务发现问题数量分布、各单位稽查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各单位各月稽查发现问题数量、各单位稽查发现问题风险等级分布、在线稽查异常数据分布。通过营销稽查信息自动生成各类稽查信息图表,重点对各业务存在风险或问题的数量、各时间段存在的风险分布、业务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危害类别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2)各单位稽查实时数据监控。包括各单位稽查差错率月度分布、各单位稽查发现问题月度分布、各单位稽查发现问题专业分布、各单位稽查整改率月份分布、各单位稽查风险分布。通过设置稽查地图区域稽查数据展示及各单位稽查数据展示功能,各单位营销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账号权限配置,通过登录信息平台实时查询本单位稽查信息和排名。
3)稽查人员工分模型。包括工作积分台账、工作量信息综合分布,通过建立员工工分计酬自动计算模式设计及工作量展示模型,实现通过稽查台账自动对营销风险数据进行统计,智能计算员工工分计酬模型分数。
(5)通过营销稽查月报开展营销风险数据预警
通过营销稽查月报对当月发现营销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设置“红绿灯”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等级高、风险数据较多的风险标注红色风险等级,要求各单位重视该类问题,做好对照分析自查,举一反三;对当月曾经发生的其他营销差错标注黄色风险等级,发生问题单位需要关注并做好问题整改工作;对当月未发生营销差错的风险标注绿色风险等级,表示供电企业该类风险在上一阶段管控较好。风险预警界面表格如下图所示。
5.小结
随着数据治理结构的清晰,各种统计与分析质量将逐步提升,有效指导营销稽查业务的开展。本论文,主要基于营销业务风险脉络的梳理,明确数据治理的结构,为趋势分析奠定基础,同时数据分析统计与运用的提出,为稽查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引用文件:
[1] 叶永乐. 多系统数据分析对比在营销稽查工作中的探索及应用[C]// 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 2014.
[2] 梁雪青. 基于广义规则归纳算法的电力稽查关联问题分析模型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9):256-259.
[3] 高琼. 多系统数据分析对比在营销稽查工作中的探索及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6, 18(23):94-94.
论文作者:钟立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风险论文; 数据论文; 业务论文; 各单位论文; 台账论文; 发现论文; 统计分析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