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4 月2 日,湖北省就业促进会召开了湖北就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座谈会。会议回顾了湖北就业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为推动新时代湖北就业的深入发展和持续发展、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湖北省人社厅副厅长董长麒致辞,他在致辞中总结了湖北就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经验,提出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共同做好湖北就业工作的思路和要求,并致谢湖北就业战线老同志的历史贡献。省就促会会首席专家周腊元摘要宣读了《非凡巨变——湖北就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报告》,系统阐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湖北就业巨变和启示,本刊在报告原文基础上进行节选并精简,予以刊载,旨在与就业战线工作者交流经验和体会,提供思路和启迪。
非凡巨变
——湖北就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报告(节选)
供稿◎湖北省就业促进会
总瞰
从1978 年到2018 年,湖北省就业改革开放走过了40 年非凡历程,取得了巨大成绩。
由于高校与企业的本质不同,双方动机不对称、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高校追求前沿科学研究,以创新理论为导向,企业追求市场占有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且双方分属于不同的体系,制度上存在根本差异。高校中缺乏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专业人员,以及信息发布、交流的平台,高校科研工作者对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企业对高校的科研能力都不甚了解。科研工作者无法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大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来开展项目研究,容易造成科研成果前沿理论性偏多、实践应用和技术开发性偏少、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的情况,导致双方在需求对接上严重失调。
平稳化解了三次大的失业风险
从改革开放初期,化解全省十余年积累下来的城镇近百万知青就业难题;到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化解二百多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再到2008 年至2010 年,化解世界金融危机对经济和就业的冲击,巨大成就载入就业史册。
三千万农业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湖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改革开放前,80%的人口在农村。在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推动和城镇化发展的强力吸引下,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艰辛转移,成为了市民。有两千万劳动者则是通过务工经商实现了职业转移,其中绝大多数是进入城镇成为“农民工”。据调查分析,到2018 年底,湖北省城镇常住人口已占55%,比1978 年增长35%,农业劳动力富余率已由1982年的58%下降至10%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城乡分隔的就业格局彻底改变,城乡大门完全开放,农业劳动力就业已经完全不受身份、地域的限制。2018 年,湖北省农村非农职业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70%以上,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就业扶贫已经转向就业脱贫,通过就业脱贫的家庭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
就业创业的价值贡献促进了改革发展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全省已基本建成了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从收费服务转变到补贴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五级贯通;市场就业机制基本建立,从2015 年以来,全省在市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人数占新就业人数的90%以上。
就业规模、质量持续扩大和优化
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湖北省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就业规模看,40 年来,全省城镇实际从业人员由458 万增长到2086 万,新增就业1628 万人。特别是近10 年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规模连续实现70 万人、80 万人、90 万人的跨越,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92.84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8 年的4.21%逐步下降至2017 年末的2.59%;调查失业率从2008 年的6.5%逐步下降至2017 年末的4.88%。从就业结构看,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第三产业已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增长点,三次产业从业人数比从2007 年的47.3:20.7:32 调 整 为2017 年 的35.4:23.2:41.4,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共享经济迅速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组成的新经济蓬勃兴起,成为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新动能,催生了大量新岗位、新职业,使就业空间进一步扩展。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劳动报酬收入普遍增长了百倍以上,劳动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就业机会增多、选择性增强,社会保险逐步完善。
纵览
城镇新增就业
40 年来,湖北省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援企稳岗等政策,使失业保险预防失业功能从理论走向实践,为稳定就业局势做出了贡献。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近年来,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在2.6%左右,调查失业率在4.8%左右,均持续处于低位。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结构逐年优化,一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比,从1978 年的76.9:14.2:8.9,优化到2017 年的35.4:23.2:41.4。城镇失业人数逐年减少:近年来,湖北省一方面实行了“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和“六项特别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实行“稳定就业”“促进就业”两手抓,着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有效维护了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深市港股通方面,前十大活跃标的分别为腾讯控股、招商银行、融创中国、东阳光药、中兴通讯、农业银行、吉利汽车、丰盛控股、石药集团和建设银行。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0 年来,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到实施农民工有序化流动工程,再到消除各种障碍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的“统筹城乡就业试点”,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化的分割,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城乡统筹就业格局。
党的十八大后,湖北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了发展新动力。
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
成绩和经验来之不易,问题和教训更是宝贵,对于做好新时代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创业促就业
转移就业规模大,速度快:近十年来,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基本保持在1020 万—1160 万人区间。2018 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86 万人。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基本确立。“劳务品牌”成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渠道:湖北省通过实施劳务品牌战略,先后评选确定三批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这三批“十大劳务品牌”带动300多万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了城乡劳动者稳定就业、素质就业。部分劳务品牌输出地充分发挥劳务品牌的效应,推动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提高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劳务收入。返乡就业创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2018 年出台了《湖北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人社部门着力推动政策落实落地。2018 年底,全省返乡就业人数为39 万人,同比增长46.6%。
扶持创业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2008 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6个高规格、含金量高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文件。2012 年,省政府将城乡就业创业培训40 万人列为“十件实事”之首,进一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2009 年以来,全省为95.52 万人开展了创业培训,实现新增创业101.35 万人,带动就业356.43 万人。项目化推动成为扶持创业的重要渠道:依托项目实施,每年举办“创业湖北”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引领全省各地纷纷跟进,吸引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为扶持创业的重要平台:评选出一大批环境好、服务优、有特色、专业高效、有更多示范引领和更加具有广泛代表性影响力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力推动湖北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创新创业。创业担保贷款成为解决劳动者创业资金问题的重要手段:将创业担保贷款的对象从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在湖北省自主创业的城乡劳动者(含外省来鄂创业人员);提高了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42 万笔,贷款金额335.52 亿元。创业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工作考核体系,把创业工作引向深入,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
40 年来,湖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发展。经过20 世纪“老三化”、九十年代的“新三化”和新时代“四化”(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三轮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落实就业政策
40 年来,湖北省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延伸、扩展、丰富、完善。2010年,《湖北省就业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就业政策从暂时性的行政措施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资金投入得到保障;政策覆盖群体不断扩展;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截至2018年末,全省累计投入创业担保贷款基金27.67 亿元,期末实有贷款余额79.92 亿元;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5.53 亿元,直接扶持创业40.63 万人,带动就业132.9 万人。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3.加强心理辅导工作。虽然突发事件在经过处理之后已经结束,但是其必然在广大师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部分学生或者教师会表现出一定的恐慌,这对于师生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十分不利。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状态,学校还应当加强对师生展开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和老师能够正确面对这类突发事件。
40 年来,湖北省的就业创业与改革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一方面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为就业创业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与此同时,就业创业充分激发了湖北省丰富劳动力的活力,使闲置的劳动力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使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三千万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既提升了湖北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又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近百万劳动者艰辛创业,不仅给就业带来了倍增效应,还极大地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大量失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既满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力的需要,又加大了消费对改革发展的推动力。40 年来,湖北省经济能够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一条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就业创业的价值贡献。
2.4 帮助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高校辅导员应该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力求将最新最全的就业和招聘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其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用单位的需求特点,使其有针对性地学习职业知识,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同时,辅导员还应该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提高其就业成功几率。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
40 年来,湖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发展,实现了人力资源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向市场化配置的根本转变。
行业规模稳步扩大,营收总量明显增加。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共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网站632 个,全年发布岗位需求信息374 万余条。为96009 家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为19542 家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广泛开展活动,促进就业效果显著。众多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参与“春风行动”、“就业服务周”等公益性就业服务活动,参与“我选湖北”计划,承办“楚才回家”活动等,助力人才返乡创新创业。民营机构发展迅猛,服务品牌逐渐形成;加强推进力度,园区建设亮点纷呈。
失业保险
40 年来,湖北省城镇新增就业实现跨越式增长,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改革开放、实现小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138)卷叶光萼苔陕西变种Porella revolute var.Propingua(C.Massal.)S.Hatt. 杨志平(2006)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
1998 年起,湖北省启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在企业普遍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缴社会保险费,确保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
启示
40 年来,湖北省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规模逐步扩大,方式更加灵活,促就业的效果愈发显现。实现了培训主体由单一机构向多元化转变、培训对象由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向社会各类人员转变、培训目标从解决再就业的当务之急向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转变。
就业工作必须坚持服务改革大局,在破解难题中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40 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做好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和部署,找准定位,破解难题,做到有为有位。在十年“文革”结束后,正是全力落实“三结合”方针,千方百计解决近百万回城知识青年失业问题,社会才得以稳定,从而保证全省改革开放顺利启动。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的压力,失业保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稳就业的作用,取得显著成效。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必须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大局中去谋划,作为改革发展全局中的优先目标,始终保持有为才有位的精神状态。
就业工作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传统的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和“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固定工用工制度,严重束缚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人力资源的创造活力。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促进就业体制机制,才是解决当前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和根本出路。正是一步一步地推进,逐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鼓励和调动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在深化改革中构建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就业工作必须坚持强化政府责任,在促进就业上打组合拳
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各级政府责任,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一靠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把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和就业质量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二靠积极就业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更多招收员工,鼓励劳动者更积极地创业和自谋职业。三靠机制灵活的市场。政府要承担培育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行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不足、援助困难群体的责任。四靠政府投入。就业工作的核心价值是使闲置的劳动力资源转变为现实增值的人力资本,这就必须始终确保就业投入。政府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加大对促进就业的投入,每年预算安排的就业资金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应保持在1.5%以上。五靠便捷高效的服务。就业服务的生命力在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坚持始于需求终于满意和注重实效。要建立一套运行高效、服务优良、机制灵活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就业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广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方便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
目前,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决定自10月15日16∶00起恢复正常防汛工作。洪峰未造成电力设备设施受损,主动停运线路已全部恢复供电。所有安置点均正常供电,应急发电设备未启用。目前云南电网公司维持自然灾害(强降水、地质灾害)黄色预警,迪庆局结束应急Ⅲ级响应,丽江供电局结束Ⅳ级响应。迪庆境内沿江地带水位基本恢复正常状态,迪庆局水位观测人员已经全部撤离现场进入待命状态;灾民安置点已无人居住,保供电人员已全部撤离。丽江局灾民安置点已无人居住,经灾情研判并经政府同意,丽江局应急人员、装备、车辆已全部撤离。
就业工作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激发人口资源红利
湖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人口的就业转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现实难题,必须作为就业促进工作的重点。在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同时,必须统筹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从湖北省实际情况看,一方面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毕业大学生和供给侧改革带来传统产业减员需要安置;另一方面,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进城需要就业,导致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把工农、城乡发展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在就业工作中不能重工轻农、重城轻乡。要通过打破户籍、身份、所有制和地域限制,为劳动者提供自由、畅通、平等的流动机会,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积极稳妥地将“农民”转为“市民”,促进城乡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发挥就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就业工作必须坚持走法制化轨道,在促进公平就业上消除就业歧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是就业促进工作走向法制化的一项重要标志。要依法创建公平就业环境。就业工作必须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劳动者无论是报考公务员、应聘企业员工,还是自主择业,都不得因民族、性别、身体状况、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到歧视。要依法消除就业政策落实中的阻碍。确保法律规定的惠民政策在湖北省不缩水、不折扣、不降标,特别是含金量高、促进就业创业效果好的政策,应当细化、实化、硬化,确保落地、落实。
泰诺速效胶囊是美国常见的感冒镇痛药品。1982年,泰诺速效胶囊遭人投毒,两天内造成了7人死亡。一时间,恐慌席卷了全美,警方费尽周折,依然没有破获此案。后来有人将此次事件称为美国遭受到的首次“生化危机”。
标签:湖北省论文; 劳务品牌论文;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论文; 人力资源服务论文; 湖北省就业促进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