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唐崖镇民族中心小学 445600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是古代先贤给我们遗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国粹,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一些通俗易懂的诗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这就点明了学习古代诗词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那么应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达到传授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呢?
一、扫清障碍,粗通大意
古诗词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遥远的,因而教学时教师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作者的生平事迹、思想倾向、历史背景、所学内容创作背景等进行必要的介绍,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其次古诗词中的许多文言词语理解、特殊用法,对当代中小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陌生的,教师也有必要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学生就基本能从整体上了解诗词的大意了。
古人云:“知其诗,不知其时可乎?知其诗,不知其人可乎?”也说明诗人及诗人所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孩子必须了解的。
如教学《秋思》一诗时,先给学生交代清楚作者张籍的生活处境和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学生们就不难理解这首诗的思乡之情了;诗中一个“见”字,把秋天来临万物凋零、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凄凉景象写得十分形象,也是这个“见”字才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就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研读这个字;“恐”“不尽”则表现出了诗人当时那种急切的心情,这些字眼学生都读懂了,对诗意也基本理解了,古诗词教学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组合作突破疑难
古诗词中许多文言词语的含义、用法都比较特殊,学生难以理解,有时教师也难以讲述清楚,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辩论,进行学习,对突破难点是很有效的。
如教学《泊船瓜洲》时,诗中的“绿”字是全诗的文眼,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学生合作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各自的经历,联系过去所学知识,通过比较“润”、“湿”、“满”、“到”等,来体会“绿”用得精妙。
又如《长相思》一词中“千帐灯”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好理解的,可让学生联系看过的电影场面进行讨论体会,就能比较准确地理解了。
三、反复朗读,感悟真情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这段论述很好地阐释了“读”的重要性。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以学生反复诵读为本。可采取学生自读后教师正音、范读引路、个别朗读、分男女读、分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词,达到成诵的要求,让学生调动各个器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感受读书的乐趣,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的意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巩固练习强化基础
古诗词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的熏陶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而在突破重难点、把握诗词大意、领悟思想感情后,还要进行巩固练习,强化知识的积累。如课后进行词语解释,诗句意思解说、改写等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都是十分必要的,还可通过课外诵读古诗词,拓宽视野,提高语文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画”,“改”等方法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
常言说:“诗如画”,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副多么静谧清幽、令人遐想的美景啊,让学生画一画定能加深印象。
又如杜牧的《清明》、王之涣的《凉州词》等可以改成散曲小令,可以改成散文,可以改成现代诗行,学生通过改写古诗,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学习自信心,还锻炼了语文能力,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教无定法,各有搞法,个人教学体会,与大家探讨。
论文作者:李美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古诗词论文; 学生论文; 诗词论文; 语文论文; 大意论文; 很有论文; 中小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