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肇高速公路管理中心 广东 510000
摘要:在公路建设中,路基挖填在所难免,由此形成了大量的路堑路堤边坡。这些新形成的边坡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滑塌,出现边坡滑塌首先必须对滑坡体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确定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综合治理,来保证对滑坡治理目的的实现。本文结合江肇高速公路K57+630~+770段左侧路堤边坡滑坡,对路堤边坡滑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建设;滑坡成因;处治措施
一、工程概况
江肇高速公路K57+630~+770段左侧路堤边坡(运营里程为K267+796~+656)原设计为三级,为半填半挖地带,最大填方高度约19m。一级坡坡率1:1.5,二、三级坡坡率1:1.75;一级坡高8m,二级坡高6m,三级坡高5m;一、二级坡坡面采用植草防护,三级坡坡脚采用浆砌片石护脚。
受2012年6月中旬连续强降雨的影响,该左侧路堤出现滑坡,最后一道后缘位于中央分隔带附近,滑坡前缘剪出口位于坡脚鱼塘内,滑坡体沿线路方向长约140m,高约19m,滑体厚约13m。
二、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该路堤边坡(见图1)地貌属丘陵区,坡面植被较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原自然边坡坡度在15~26°之间,线路走向316°,路堤边坡坡向226°。线路左侧坡脚为鱼塘,常年积水。
图1 K57+630~+770左侧路堤滑坡全貌(2012.06.26)
线路右侧为路堑,共设两级,坡率1:0.75~1:1.0,分级坡高8.0m,最大坡高16m,一级坡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墙+菱形骨架植草,二级坡采用菱形骨架植草,目前该路堑也出现滑动。
根据补勘、原勘探资料和地质调查结果,该路堤边坡主要由以下地层组成:
1、填筑土(Qme)
褐红、褐黄色,稍干,主要由粉砂质泥岩风化土(石)经人工回填而成,表层含少量碎石、砾石,中~深层含有大量碎石。褐黄、灰黄、杂色,湿~稍湿,呈硬~可塑状,主要由泥质砂岩、灰岩残积和亚粘土和少量坡积亚粘土填筑而成,遇水易软化流失。分布于路基,层厚4.0~9.5m。
2、坡残积粉质粘土(Qdl+el)
褐红、褐黄色,土质不均匀,含较多碎石,稍湿呈硬塑状,粘性较强,主要由粉、粘粒及石英砂粒组成,遇水易软化。层厚5.7~17.0m。
3、震旦系泥质砂岩、泥灰岩(Z)
①全~强风化泥质砂岩、泥灰岩
呈黄褐、灰色,岩体破碎,夹中风化岩块(见图2)。全风化泥质砂岩呈黄褐色,原岩结构完全破坏,岩芯用手可掰断,属极软岩,风化物为亚粘土;强风化泥质砂岩呈褐黄色,原岩结构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全风化泥灰岩为灰色,呈粘土状,湿,软~硬塑,强度极低(见图3)。层厚9.2~19.0m。
图2 强风化泥质砂岩、泥灰岩 图3 全风化泥灰岩
②中风化泥质砂岩、泥灰岩
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芯破碎,局部呈短柱状,偶见少量岩屑,岩质较硬。揭露厚度2.2~5.3m。
③微风化灰岩
深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完整,呈短柱状。见方解石脉填充,岩质坚硬。揭露厚度3.0~4.7m。
(二)滑坡成因分析
根据补勘资料、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该路堤滑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该高路堤为陡坡路堤
该路堤填筑于15~26°的自然斜坡上,填筑体最大高度约19m。
2、坡体内存在顺坡向软弱夹层(泥灰岩风化物)
自然斜坡的岩土体主要为坡残积粉质粘土和全~强风化泥质砂岩夹泥灰岩,其岩层产状为190°∠21°,泥灰岩为灰白色(见图4),全风化物呈粘土状,软~硬塑,受水后其强度较低。
图4 全风化泥灰岩(灰白色)
3、地下水和承压水的作用
由于在陡坡上填筑路基,堵塞了原有地下水的排泄通道,使基础中裂隙水遇到填土层阻碍并向上承压,水位不断升高。据2012年8月21日现场实测,坡脚地下水埋深0.3m,二级平台埋深1.25m,一级平台埋深5.0m,路肩埋深6.7m,总体上地下水埋深较浅,K57+660(K267+766)断面的地下水埋深:路肩处8.0m,一级平台处5.6m。
4、坡脚常年泡水
坡脚鱼塘内常年积水,浸泡基底,使其强度不断降低,软化坡脚岩土体。勘探资料表明坡脚处软弱层的深度为4.0m左右。
5、边坡稳定性分析
由于该路堤坡脚为鱼塘,常年积水,坡脚岩土体在泡水后其强度逐渐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在地下水动水压力的作用下,形成沿填挖交界面的一级(浅层)滑动,该滑动体后缘位于一级坡中部,前缘位于护脚墙底部,该级滑坡目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当一级(浅层)滑动形成后,由于前部失去支撑抗力减小,逐渐形成二、三级(深层)滑动,其破坏模式为沿顺坡向软弱结构面(泥灰岩风化物)的直线性滑动,该滑动体后缘裂缝分别位于硬路肩与路缘石结合部位和中央分隔带,该级滑坡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
该路堤滑坡严重威胁着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若不加治理,可能会造成该段路线塌方断道,不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经会议决定对该段线路进行应急抢险,在路基土路肩和硬路肩采用多排竖向钢花管注浆加固,防止滑坡向山侧牵引。在应急抢险过程中,经受了7~8月期间“韦森特”、“苏拉”、“启德”等多次台风的考验,但是在主车道上仍然出现了一条长18m的牵引裂缝,如果没有抢险工程的作用,势必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滑动,后果不堪设想。
三、处治工程措施
(一)处治范围
根据滑坡变形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Ⅲ个加固区:Ⅰ区,为严重病害区,里程为K57+691~+751,长60.0m;Ⅱ区,为重度变形裂缝区,里程为K57+620~+691,长71.0m;Ⅲ区,为轻度变形裂缝区,里程为K57+751~+770,长19.0m。
(二)滑坡推力计算
岩土计算参数主要根据相关试验数据和以往边坡病害处治经验,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建议设计安全系数取K=1.3,滑坡推力计算结果见表1。
(三)加固防护措施
1、K57+691~+751(Ⅰ区),加固范围60.0m
1)坡形坡率
对该段路堤进行刷方,一级坡高调整为10.0m,坡率按1:1.15整顺,一级平台宽2.0m。两侧变坡段各设5.0m长过渡段。一级以下边坡夯填裂缝,整顺边坡。
2)加固工程措施
①路肩设竖向钢花管注浆(应急工程),钢花管横向和竖向之间采用钢筋焊接连结,硬路肩段铺砌混凝土路面,土路肩段浇筑混凝土,上部覆土并植草绿化。对施工期间破坏的防撞栏和路缘石进行恢复。
②一、二级坡设预应力锚索框架+斜向钢锚管框架加固,框架内覆土植草。
③一、二级平台设竖向钢花管注浆,钢花管横向和竖向之间采用钢筋焊接连结,然后浇筑混凝土平台,平台上部覆土并植草绿化。
3)排水措施
①在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以下2.0m各设仰斜排水孔。
②在二级坡锚索框架梁竖肋下部设一道截水沟,二级平台设一道截水沟,一、二级平台水沟间设两道吊沟相接。
2、K57+620~+691(Ⅱ区),加固范围71.0m
1)坡形坡率
维持原坡形坡率不变。
2)加固工程措施
①路肩设竖向钢花管注浆(应急工程),钢花管横向和竖向之间采用钢筋焊接连结,硬路肩段铺砌混凝土路面,土路肩段浇筑混凝土,上部覆土并植草绿化。对施工期间破坏的防撞栏和路缘石进行恢复。
②一、二级坡各设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框架内覆土植草。
③一级平台设竖向钢花管注浆,钢花管横向和竖向之间采用钢筋焊接连结,然后浇筑混凝土平台,平台上部覆土并植草绿化。
3)排水措施
在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以下2.0m各设仰斜排水孔。
3、K57+751~+770(Ⅲ区),加固范围19.0m
1)坡形坡率
维持原坡形坡率不变。
2)加固工程措施
①路肩设竖向钢花管注浆(应急工程),钢花管横向和竖向之间采用钢筋焊接连结,硬路肩段铺砌混凝土路面。
②K57+751.5~+760.5段一级坡设锚索框架加固,框架内覆土植草。
3)排水措施
一级平台以下3.5m设仰斜排水孔。
四、治理效果
(一)经过裂缝封闭、路肩硬化及坡面绿化条件下,地表水往坡体内渗流减少许多,同时路面、坡面的水流入截水沟内集体排出,很好地解决了降雨对边坡的冲刷,同时也提升了边坡环境。
(二)原坡体及填方路基内的水,通过坡脚仰斜排水孔,得到经常性的疏排,减少了坡体内的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三)坡体经钢花管注浆、预应力锚索格梁综合加固治理后,通过2014、2015及2016年度对该处的边坡监测,说明我们的滑坡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是正确的,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五、结束语
边坡滑坡是最常见的公路病害之一,它往往受到地质、地形的影响。而导致滑坡的原因除了地质勘查、设计等不足之外,往往与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及施工工期息息相关。我们在做好勘察设计的同时,还应严把施工质量关,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如果出现公路病害,通过病因分析并加以合理处治,保障道路运营安全。
论文作者:贺少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标签:路堤论文; 泥灰岩论文; 滑坡论文; 钢花论文; 路肩论文; 砂岩论文; 平台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