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发展的大潮中,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进步,逐渐形成了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能够在信息收集、传递、整合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在变电站工作中占据了较大优势。本文主要以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中关键技术应用的探讨。并且,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也简单讨论,希望能对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
引言:变电站在智能电网中至关重要,它对于电网的运作,配电传输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变电站智能化的发展带动了智能电网工作效率的提高,体现了工业中自动化的重要性。而变电站在实现自动化的同时,引进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就能够在某些方面实现完全自动化,使变电站取消人力监管模式。自动化技术的进行,不仅提高了智能电网的工作效率,同时使智能电网工作安全性大大提升。
1、共网传输技术应用
智能化变电站的工作系统主要根据三层两网的模式进行,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取共网传输技术。从共网模式发展来看,其主要工作重心偏向数字化,同时结合网络通讯技术,对共网模式进行保护。通过智能终端的控制,来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讯技术能够对智能化系统中保护设备的突然失灵进行防护,并且实现变压器保护的跳闸作用。在智能电网工作中,变电站对于故障波段的采集主要是通过合并技术对故障信息进行整理,由于网络通讯的特性,经常会导致其在工作状态下发生断网、延时等现象,对实际故障波段的采集产生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差。因此,应该将这一技术和数字化波段录入系统相结合。
2、各电子互感器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经常会采用两种保护措施,同时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起作用。一种是对电子互感器远程运行模块的保护,另一种是对合并单元采取回路监控。在实际工作中,变电站的其它设备可能对保护设备产生影响,所以就要在变电站的设备之间搭设互感器,主要采用电流和电压互感器交互作用进行保护。对于变电站中线路的保护,应该采取两端电子化和常规互感器并行的模式保护。为了完成开关的数字化,应该采取对开关数字化和传统方式并行的模式,并且还要对开关进行智能监控。对主变压器的电流互感器准确配置,对母线的自动保护进行研究。在变压器中,预装温度传感器,用以对故障及时报警处理。
3、同步时钟源的设计
在智能化变电站的工作当中,往往离不开电子式传感器的使用。如果传感器当中的时钟不能正常同步,就会引起保护模式的关闭,一般不能正常同步的情况包括卫星同步时间段的设置、时间源的输出等阶段受到干扰,导致其数据不能正常传输。为减少由卫星时钟同步设备不能正常进行对时的情况,一般将卫星的时钟同步设备分成两个成分:时间和时钟源。一般来讲,时间和卫星监控情况同步,不会出现太大误差。而时间源的传输当中则要始终维持稳定,不然就会影响信息传输,没有正常的时间段同步效果。因此,一定要对GPS进行仔细安排。在对互感器进行通电后,没有接收到卫星信号前,脉冲信号主要由时钟控制;当卫星信号经过接收后,就可以让其信号和GPS同步。但在某些情况下,时钟和GPS 控制的时间段会有不重合的现象,所以在工作进行前要对GPS进行细微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会经过多个波段的脉冲信号变化。当GPS脉冲信号调试完毕后,应该将设备稳步调整,确保脉冲信号输出的稳定,调试工作就完成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GPS的调试应该始终遵循分层调试的模式,严格按照调试原则以及调试流程进行调试,保障GPS调试工作的稳定进行,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智能化变电站中有两个GPS时,一般情况下,GPS 脉冲接收应该只有一个时刻处于运行状态,另一个根据第一个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当第一个GPS不能正常运作时,另一个GPS就会起到作用,使互感器重新进入工作状态。
4、新的技术问题出现
4.1电子互感器的问题
电子互感器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传感器由于断线引起的工作故障,以及由于铁芯的协调共振不足给设备运行造成的不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设备的架设。但就现今使用的电子互感器技术来讲,需要从远程获取电源,并且对电源进行强化管理,否则就容易造成事故。虽然能够通过激光供电来弥补这一缺陷,避免远程供电,但是如果传感器长时间在激光环境下运行,激光设备和传感器的使用年限都会严重缩水,破坏电子传感器的正常使用和数据测定的准确性。在实际生产中,应对电子传感器工作输出能力进行准确测定,从而方便电源的供应,对实际的输出光功率确定在一定范围内,保障报警设备的稳定运行,确保电子传感器正常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4.2数字通信同步问题
对于数字保护应用来讲,通信同步技术至关重要。如果数字保护不能实现同步功能,引起保护模式的关闭。在一般状态下,智能变电站的传统互感器和电子互感器都会处在工作状态,通过变压器对不同传感器工作所需电压进行控制分配,传统的互感器运行没有这一步骤。这种新型设备的采用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延时,破坏互感器测定数据的精准度,也是当前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同步研究时,建议采用冗余技术,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4.3二次回路图实不符问题
智能变电站的工作信号主要通过光纤来传导。光纤能够承载的信号范围很大,而且对于传导的内容也没有限制。以往的二次回路结构主要是通过电缆来传导,要实现电缆信号传导到光纤传导的过程,就会产生二次回路所标示的图实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这就给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网络通讯传输信号的设置提出了很大难题,而且维修设备也和以往大不相同。对当下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来讲,进行网络通信二次回路变化的调整,确保网络通畅,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便利,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电力已经走进各个领域。所以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作情况进行简单分析,从共网传输技术,电子互感器应用,时钟的同步调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列举出一些关于类似问题的考虑。这对以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作,调试及维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智能电网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丽丽,孟屹华.关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J].通讯世界,2016,10:156.
[2]陆伟,于国宾.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5:146.
[3]范智翔,陈烽,周伟,王伟.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Z2:20-21.
论文作者:于方,雷娜,田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互感器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信号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