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论文

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周 琼 刘德娟 曾玉荣

(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 福州 350003)

摘要: 为了对台湾地区茶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序变动趋势进行评价,利用DEA方法对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效率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展开分析。结果显示:①台湾地区茶产业的综合技术效率(0.794)略高于中国大陆(0.709),且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影响。桃园市机采、苗栗县机采和云林县手采的综合技术效率均为1,这些产区达到了最理想的生产状态。②台湾地区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出时序上的波动性,2005—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平均值为1.002,年均上升幅度达0.2%。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881(P <0.01),与技术效率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499(P >0.05),说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因素推动的。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出区域间的差异性,新北市机采综合生产效率低,且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降低最多,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云林县手采综合生产效率高,且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还在升高,生产状况最好。各县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0.723,均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台湾地区各县市的茶业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共同影响。④台湾地区茶业生产效率不受其采摘方式影响,机采和手采的综合技术效率差异不大,但机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每年降幅为0.8%,值得注意。

关键词: 台湾;茶产业;生产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1 引言

茶曾经为台湾地区的高价值经济作物之一,各地的特色茶发展迅速。1961年台湾地区种茶面积为47 632hm2;1973年种茶面积为33 021hm2,粗制茶生产量为28 639 t,外销达23 515 t,占82.1%,创台湾地区有史以来外销最高纪录[1]。但受全球贸易自由化、生产成本上升和消费需求改变的影响,台湾地区茶业发展也遭遇瓶颈。2009年茶树种植面积为15 322 hm2,年产量为16 780t。在茶园面积逐年递减的情况下,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和茶园综合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目前,有较多学者开展茶业生产效率的研究。例如,田伟等研究发现中国7个主要茶叶产区茶叶生产的技术效率均随时间波动,省份之间差异明显,且省份之间暂无趋同的趋势[2]。卫龙宝和李静研究发现中国茶叶主产区茶叶生产的技术效率随时间波动且地区差异明显,物质投入和茶园面积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3]。吕建兴和陈富桥测算了1996—2007年中国茶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4]。李道和等测算了1998—2005年中国茶产业中的绿茶和红茶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对茶产业增长的贡献,发现绿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茶叶生产和流通制度的变革、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茶叶市场价格变动可能是茶叶生产效率变动的主要原因[5]。郑逸芳等测算了安溪茶叶生产效率,发现安溪茶叶生产总体效率不高,技术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6]。管曦和林晓娟认为2002—2007年中国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随着时间波动且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存在地域间的差异性[7]。管曦还对中国绿茶做了专门研究,认为全要素生产率随着时间波动上升,技术进步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但技术效率低下也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8]。柳萍等对中国10个省份绿茶种植投入产出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发现除了江苏、广东、贵州3个省份外,其余7个省份绿茶生产为非DEA有效,主要是由生产规模相对过小以及技术无效率导致[9]。刘志成和张晨成认为中国18个产茶省份茶产业生产效率各异,高者达1,低者仅为0.344[10]。上述研究大多认为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随着时间波动,且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台湾地区茶业生产效率的研究文献较少。管曦研究发现台湾地区手采茶叶产业的技术进步率为负,手采茶叶单产的减少是由劳动力投入的减少和技术进步率的负增长造成的[11]。杨献捷分析了29户茶农的生产效率,发现只有5户茶农效率值为1[12]。陈潜等通过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发现在乌龙茶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福建省高于台湾地区,而在纯技术效率方面两地差异不大[13]。然而,这些文献并未对整个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效率的变化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动和空间分布特征做进一步的分析。在茶园面积逐年递减的情况下,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效率如何改变,是否也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数据包络分析(DEA)具有分析结果与投入和产出指标的单位无关、可以进行多输入和多输出评价等一系列优势[14],是学术界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常规范式,因此本研究利用DEA方法对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效率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展开分析。

根据某发动机设计要求,涡轮盘要有足够的静强度。首先分析了某涡轮盘在100%转速状态下的强度,可以满足强度要求。其次将涡轮盘的螺栓孔处作为考核点,应用修正的通用斜率公式,预测该涡轮盘疲劳寿命为19 740次,可以满足低循环疲劳寿命要求。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考虑到茶叶成本收益数据的可得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本研究数据来自2005—2017年台湾《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报告》和《农业统计年报》中茶叶生产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根据实际调查,茶青采收可分为机械采收(以下简称机采)和手工采收(以下简称手采)两种不同形式。据统计,台湾地区茶业机采的6个县市分别为南投县、新北市、宜兰县、桃园市、新竹县和苗栗县,手采的4个县市分别为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和新北市;共有130个决策单元。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等特点。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建筑是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群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房屋建筑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各种建筑都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因此,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和和谐,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必须有更高的保障。这座建筑的建造过程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强度高度集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完工后的质量。另外,建筑的施工过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如施工前的检验、施工工艺、原材料、施工后的验收等都很重要,任何一个内容问题都可能对建筑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2 指标体系

2.4.3 2005—2017年台湾地区茶业平均产出与投入变化情况

2.3 研究方法

2.3.1 DEA方法

8.大力推动简政放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精简审批事项,激发民营企业经营活力和发展动力。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成本。

2.3. 2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出生产率指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不仅可以探讨产出增长的源泉,也可识别产出增长的质量[4]。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将TFP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两个部分。技术效率即在相同产出水平下生产某一产品的最小可能性投入与其实际投入的比率,或相同投入水平下生产某一产品的实际产出与其最大可能性产出之间的比率,直接表现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有效程度,技术效率又可进一步被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则是指生产某一产品的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和制造技能的革新与改进[15]。于是有TFPch = EFch×TEch = ( PEch×SEch)×TEch,其中TFPch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EFch为技术效率变动,TEch为技术进步,PEch为纯技术效率变动,SEch为规模效率变动。通过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可以动态分析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指数的变化情况。

2.4 投入与产出描述

对服装出口给予极大的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促使企业产品更加国际化,并在市场上占位脚步。从2008年开始,国际在纺织企业原材料的成本上实施了滑准税,使得棉花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升高,从而促进了我国棉花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位置。中国为了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的,对服装出口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目前我国的出口退税率已经上升到17%。国家上调了出口退税率后,即使服装以较低的价格出口,将会获得17%的出口税费,这部分是国家给予的补助支持,这对于解决中国服装业所面临的现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由表1可见,台湾地区茶叶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8个样本县的种植面积占全台湾地区的90%以上(仅2017年低于90%)。因此,样本的选择具有代表性,足以说明台湾地区茶业的生产情况。

2.4.1 2005—2017年台湾地区茶叶种植面积变化

本研究对各年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以2016年为基期按照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处理,从而使各年度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表1 2005—2017年台湾地区茶叶种植面积 单位:hm2,%

2.4.2 台湾各县市茶业每年产出与投入情况

由表2可见,各县市种植面积(包括机采和手采)以南投县遥遥领先,为7 093hm2,第二为嘉义县,为2 062hm2。每公顷平均产值以手采(508 543元新台币) 比机采(372 309元新台币)高,其中南投县机采最高,云林县手采次之,嘉义县手采第三。

表2 各县市茶业平均每年产出与投入情况 单位:元,hm2

(续)

注:表中所用币种为新台币。表3同。

在采摘方式方面,机采的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986,略高于手采(0.975),机采的规模效率平均为0.819,略高于手采(0.789),因而机采的综合技术效率(0.810)也略高于手采(0.769)。

图1 各县市茶业各项投入占比(左:机采;右:手采)

投入指标为每公顷生产资料费用(包括种苗费、农药费和肥料费)、每公顷工资费(含人工费、包工费)、每公顷其他费用(含能源费、材料费、购水费、农用设施费、农机具费、地租和资本利息等)和种植面积;产出指标为每公顷茶青产值。

由表3可见,台湾地区茶叶种植面积基本呈逐年递减趋势,而生产资料、工资和其他费用等生产成本则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产值则在400 000元新台币上下波动,但也呈逐年递增趋势。

表3 2005—2017年台湾地区茶业平均产出与投入情况 单位:元,hm2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台湾各县市茶业综合技术效率分解

由表4可知,在纯技术效率方面,南投县机采、宜兰县机采、桃园市机采、苗栗县机采、云林县手采和新北市手采的效率值为1,说明这些产区纯技术效率处于生产前沿,茶叶生产技术潜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评价多投入、多产出产业或单元之间的相对有效性的统计方法。运用Deap2.1软件对2005—2017年台湾地区8个县市的10组茶业生产数据进行计算,求得13个年份各县市茶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从而静态分析茶产业技术效率的变化特征。

在规模效率方面,新北市机采、宜兰县机采、新竹县机采和新北市手采4个产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说明这些产区的生产规模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才能提高规模效率[16]。南投县机采、南投县手采和嘉义县手采3个产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从其生产的成本收益来看,虽然产值较高(分别为699 196元新台币、557 735元新台币和566 411元新台币),但相应的生产成本也较高(分别为330 879元新台币、499 716元新台币和489 630元新台币),导致其生产的规模收益呈现递减状态。

总体来看,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的综合效率(0.794)略高于中国大陆茶业生产效率(0.709)[2]。桃园市机采、苗栗县机采和云林县手采的综合技术效率均为1,说明其不仅生产规模达到了最佳状态,而且茶业生产技术潜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由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影响综合技术效率,只有其中之一达到最优而另一方未达到最优也不能使综合技术效率达到最理想状态,所以尽管南投县机采、宜兰县机采和新北市手采的纯技术效率为1,但由于规模效率不高,使得综合技术效率仍达不到最佳状态;尤其是新北市手采的规模效率是所有产区中最低的,即使其纯技术效率为1,其综合技术效率仍为最低。在所有产区中,新北市机采的综合技术效率较低,这是由于该产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相对较低,特别是规模效率仅为0.575,导致其总的技术效率只有0.530。这说明新北市机采的各项效率都还比较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适当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可以挖掘现有技术的生产潜力。

由图1可见,手采和机采差异最大的是工资占所有费用的比例,机采仅41.58%,而手采为61.97%。二者的生产资料费用所占比例差异不大。但机采的其他费用比手采多,这是因为机采中还有能源费和购水费,而手采无此方面的费用。总的来说,手采的产值较高,但生产费用也高,平均达446 217元新台币,机采的平均生产费用仅为189 908元新台币。因此,机采的生产效率未必高,手采的生产效率未必低。

TS‐12A生物组织自动脱水机、BM‐VIII生物组织包埋机、CS‐VI摊片烤片机,湖北孝感宏业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物组织切片机,THERMO SCIENTIFIC;光学显微镜,ZEISS;DH‐250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北京市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自动双重水蒸馏器,上海健强玻璃仪器有限公司。

当询问到是否考虑过外聘一些消防中介组织,或者与社会上消防中介组织合作的问题时,消防安全工作人员这样说:

表4 台湾各县市2005—2017年茶业平均生产效率

3.2 台湾地区茶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序变动特征

由图2可见,台湾地区茶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这与前人对中国大陆茶业TFP随时间波动的研究结果一致[2-3,5,7-8]

图2 2005—2017年台湾地区茶业生产效率指数及其构成变化

从表5可看出,2005年以来台湾地区茶业生产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为1.002,年均升幅达0.2%。从图2可见,2005—2017年台湾地区茶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均随时间不断波动,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动方向及变动趋势相似。即使在2012—2013年,技术效率降幅达18.5%,茶业生产率升幅仍达21.0%,说明年际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因素推动的。

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881(P <0.01);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效率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499(P >0.01),相关不显著。这说明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显著正相关,证实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由技术进步因素推动的。

从表5还可看出,台湾地区茶业的技术进步指数为0.997,可见技术进步以每年0.3%的幅度下降。造成台湾地区茶产业技术进步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劳动力稀缺与生产资料价格高涨使茶产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茶业生产利润大幅降低,导致生产者种植茶叶及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大大减弱;台湾地区在茶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上已较为普及,技术进步逐渐内生化[15];劳动力作为稀缺要素使得台湾地区手采茶产业的技术进步率为负[11],机械化采茶程度有所提高,机采用工少、成本低,但质量差,茶青价格低。

表5 2005—2017年台湾地区茶业全要素生产率 及其构成变化

3.3 台湾地区茶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布特征

由表6可见,台湾地区不同县市茶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介于0.942~1.058。生产效率处于进步状态的有新北市手采(1.058)、南投县机采(1.034)、云林县手采(1.029)、宜兰县机采(1.028),处于衰退状态的县市由高到低依次为苗栗县机采(0.991)、南投县手采(0.989)、新竹县机采(0.980)、桃园市机采(0.974)和新北市机采(0.942)。这说明台湾地区茶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出区域间的差异性,与前人对中国大陆茶业的研究结果一致[2-3、7、10]

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各县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0.723,均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证实台湾各县市的茶业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共同影响。

南投县为台湾地区的产茶大县,产量和面积均在台湾名列前茅(表1),不同茶区各具特色,春茶名优茶以手工采摘为主,在夏、秋茶高峰期和采工短缺的情况下,实行机械采摘。其机采各项投入均最高,且南投县机采是每年都有购水费的唯一县市,购水费一般占当年总费用的4.5%~8.6%,导致综合生产效率不高,仅为0.730。南投县手采各项投入和产值差不多为平均水平,综合生产效率为0.864,略高于平均水平。南投县机采是所有机采中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提高最多的产区,每年升幅为3.4%,而南投县手采是所有手采中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唯一降低的产区,每年降幅为1.1%。

于是,赏云大戏帷幕再开,尽管这里已不是巴林草原、贡格尔草原,而逐步替换成锡林郭勒草原甚至张北草原,但是“草原云景”依旧是多姿多彩、相跟相送,害得我们直到出行的最后一天,都不得不一路时不时停车拍照、拍照,既拍草色亦拍云态,更多是草色云态交相互映,真像李白一句诗中所说:应怜故乡水,千(万)里送行舟!

受茶业销量与产业调整的影响,新北市的种茶面积近年来大幅下降(表1),由2005年的2 347 hm2下降到2017年的751 hm2。该市也分机采与手采,但综合生产效率分别为0.530和0.492,均为机采与手采中最低,主要受其规模效率低的影响(表4)。新北市手采是所有手采中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提高最多的产区,每年升幅为5.8%,新北市机采则是所有机采中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降低最多的产区,每年降幅为5.8%,新北市机采生产状况不容乐观。

桃园市机采、苗栗县机采和云林县手采的综合技术效率均为1,但前二者全要素生产率每年降幅分别达2.6%和0.9%,应引起重视。

由表6可知,在采摘方式方面,机采与手采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0.992和1.019,手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升幅为1.9%,机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每年降幅为0.8%,机采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是由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降低造成的,值得注意。

表6 台湾不同县市和采摘方式茶业生产率及其构成变化

4 结论与讨论

运用DEA方法对台湾地区茶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序变动趋势进行评价,结论如下。

(1)台湾地区茶产业的综合技术效率(0.794)略高于中国大陆(0.709),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影响。桃园市机采、苗栗县机采和云林县手采的综合技术效率均为1,说明这些产区不仅达到了最佳的生产规模,而且茶业生产技术潜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通过系统总结HPV感染与肺癌预后关联性的数据,本研究证实HPV感染的肺腺癌患者相较未感染者具有更好的预后。未来进一步了解HPV阳性和HPV阴性肺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学机制,将有助于阐明HPV感染在肺癌,尤其肺腺癌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随着人们对HPV感染与肺癌关联认识的提高以及HPV检测手段的快速进步,HPV在肺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将会被进一步阐明。

(2)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出时序上的波动性,2005—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平均值为1.002,年均升幅达0.2%。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881(P <0.01),与技术效率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499(P >0.05),说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因素推动的。茶产业技术进步指数为0.997,年均降幅0.3%,这可能主要是由劳动力稀缺、生产资料价格高涨以及茶业良种良法的高度普及造成的。

(3)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出区域间的差异性,新北市机采综合生产效率低,且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降低最多,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云林县手采综合生产效率高,且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还在上升,生产状况最好。各县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0.723,均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台湾各县市的茶业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共同影响。

(4)台湾地区茶业生产效率不受其采摘方式影响,机采和手采的综合技术效率差异不大,但机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每年降幅为0.8%,值得注意。

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段的改变程度、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等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3] 。

参考文献

[1]台湾农家要览[M]. 台北:丰年社,1980.

[2]田伟,李明贤,谭朵朵. 基于SFA的中国茶叶生产效率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0(4):436-438.

[3]卫龙宝,李静. 我国茶叶产业集聚与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2):58-62.

[4]吕建兴,陈富桥. 我国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4):117-122.

[5]李道和,池泽新,刘滨. 基于DEA的中国茶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8(5):52-56.

[6]郑逸芳,苏时鹏,王姿燕,等. 安溪茶农茶叶生产效率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08(5):453-456.

[7]管曦,林晓娟. 基于DEA的中国茶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9 (10) :130-133.

[8]管曦. 中国绿茶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2009(4):76-80.

[9]柳萍,姜爱芹,霍学喜,等. 基于DEA分析的中国绿茶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296-300.

[10]刘志成,张晨成. 我国茶叶产业生态效率与生产效率评价研究——基于DEA 方法的实证分析[J]. 生态科学,2017,36(1):111-117.

[11]管曦. 台湾茶业技术进步率的实证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2):20-23.

[12]杨献捷. 梨山地区乌龙茶生产效率之研究——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之应用[D]. 台北:台湾大学,2010.

[13]陈潜,彭婵娟,杨洁洁,等. 闽台乌龙茶主产区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比较[J]. 亚太经济,2017(4):101-106.

[14]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和网络DEA[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5]薛思蒙,刘瀛弢,毛世平. 中日水稻产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7 (11):67-75.

[16]孟令杰,张红梅. 中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2):13-16.

DOI: 10.13856/j.cn11-1097/s.2019.09.014

收稿日期: 2019-05-08。

基金项目: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8R1015-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STIT2017-2-7)。

作者简介: 周琼(1969—),女,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台湾农业与两岸合作,E-mail: zq5969@163.com。

通信作者: 曾玉荣(1964—),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台湾农业与两岸合作,E-mail: zyr318@163.com。

(责任编辑 肖时花 张雪娇)

标签:;  ;  ;  ;  ;  ;  

台湾地区茶产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