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丽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中医医院 福建 三明 365500)
【摘要】 目的:观察评估中医针灸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对中风偏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结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康复医学方案治疗,结合组患者以此为基础,配合中医针灸疗法。采用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治疗前后的差异,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积分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时结合组患者的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疗法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上、下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中风偏瘫;针灸;康复医学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344-02
脑卒中是中老年患者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一旦治疗不及时、后期康复锻炼不到位,极易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中风患者最需要注意的关键,如果后期的康复治疗不理想,会进一步的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我院就治疗中风偏瘫需要中医针灸和现代康复医学结合的方案进行探讨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在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为43~75岁,平均63岁。这80例患者均符合第四次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1]。患者的临床主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排除妊娠、哺乳期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患者以及神智不清、有精神疾病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结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病情上均没有明显的不同(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康复医学疗法:医学上以Brunnstrom、Bobath、Rood等易化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作为康复医学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方法,它的核心内容为良肢位摆放、抗痉挛模式训练、关节活动度的保持以及痉挛肌肉的静态牵伸等[2]。Brunnstrom技术的关键点就是利用运动模式来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Bobath技术就是采用关键点的控制、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以及良好肢位的摆放来控制痉挛,将痉挛抑制到较小程度后,通过利用反射,体位平衡诱发患者的平衡反应,之后患者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关节活动[3]。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上述方法,能够缓解痉挛,如同时进行易化训练,可诱发分离运动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
结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首先取穴:四神聪、风池、肩镯;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太冲、丰隆;肘部拘挛加小海、三里;踝部拘挛加照海,太溪、解溪;膝部拘挛加阳谷,曲泉;手指部拘挛加后溪、八邪;言语不利加哑门、通里、廉泉;烦躁加内关、大陵。操作方法:采用平泻、平补法,留针30min,10d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周左右。
1.3 观察指标
根据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治疗前后的差异:I级:50分以下,存在严重运动障碍;II级:50~84分,存在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存在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存在轻度运动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F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积分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时结合组患者的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做详细的说明。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积分值比较
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结合组40 47±15.879±15.4
对照组40 46±16.363±12.9
3.讨论
中风偏瘫是中老年患者常发的脑卒中后遗症,在中医论证领域属于“偏枯”、“大厥”、“薄厥”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从病理病机上看,常发于老年体弱人群,虚弱气血不足,血瘀脉中导致缺血性中风偏瘫;气虚化源不足,阴液亏损或情志失调,肾经亏耗,肝肾阴虚,阳亢风动,气血逆乱,血瘀脉外导致出血性偏瘫。所以,尽早的补充元气、调和阴阳、活血化瘀和疏通经脉是治疗中风的关键[4]。
目前临床上应用中医针灸结合现代康复医学治疗中风偏瘫,有研究报道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可塑性以及功能代偿性,患者经过特定的治疗,神经元可以再生[5]。所以康复医学疗法就是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从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功能重组,并最终达到最大限度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目的。
根据我院进行的临床对比分析实验,可以发现,在康复医学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龚国胜,朱以蔚,全坤.针刺神经干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4):22-23.
[2]陈艳琴.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后足下垂疗效的表面肌电研究[J].中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2009.
[3]姜楠,王丽平,李冬梅.综合针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8):52-53.
[4]杨志新.针刺治疗中风的用穴及方法[J].中国临床医生,2010,(6):6-8.
[5]喻鹏,杨颖.针灸治疗中风偏瘫1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282—284.
论文作者:吴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2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医学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中医论文; 肢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