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神经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中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45例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和Berthel指数评分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中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早期康复护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sing the ultra-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senile ischemic stroke.Methods:90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cerebral death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4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45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ultra-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FMA and Bertel index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and the study group increased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use of ultra-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senile ischemic strok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xercise function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ultra-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Old age;Ischemic stroke;Application value;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类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组织血液、血氧供应出现障碍或是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等病变,甚至出现坏死,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典型的并发症有肢体偏瘫、神经功能缺失,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1-2]。本次探讨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中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现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5±3.2)岁。研究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2±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经CT、MRI检查,确定为缺血性脑卒中;②患者的年龄>60岁;③患者的出现局部性神经功能缺损;③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持续了数小时;④入选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这次研究的目的,并同意配合整项研究;⑤均是第一次发病,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意识障碍患者;②有严重肝、肾、心功能障碍患者;③全身系统性疾病;④恶性肿瘤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遵循医嘱给与各项检查。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在患者入院的12h内进行康复护理[4],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严格按照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给患者讲解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制定系统的康复计划。②在患者入院后12h~24h,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和家属保持正常的功能位置,选取仰卧位时,适当的将患肢抬高,并保持上支臂处于外旋或是外展的状态,并确保腕和肘处于同一个平面上,手心朝上并将掌和指的各关节分开,在患侧的臀部下面放上软枕,放置在压疮的形成,同时确保下肢处于中立位,床面和脚背处于垂直的位置,且双下肢适当抬高,确保静脉血液能顺利回流。在选取患侧卧位时,患臂选择往前伸拉,手部适当外旋并直至功能位,掌心朝上,各手指处于拉开状态,健侧腿屈曲向前,患侧腿微屈,健侧卧位时在胸前放置软枕,充分伸展肩、肘、腕关节,避免垂腕现象的发生,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自然放置。③入院后1~3天,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积极进行功能康复,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被动的将四肢进行活动,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床上桥式运动、移动、床上大小便等项目,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内旋、内收等动作,在肢体功能逐步改善后,下床进行主动的功能训练,逐渐过渡至步态训练,借助康复器械进行活动,康复训练循序渐进。
1.4 指标观察
在干预前后应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越好。应用Be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疗效判断[5]:在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功能缺陷程度进行评价,经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幅度91%~100%,判断为治愈;NIHSS评分减少幅度46%~89%,判断为显效;NIHSS评分减少幅度18%~45%,判断为有效,NIHSS评分减少幅度<18%,判断为无效。
1.5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FMA和Berthel指数评分对比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和Berthel指数评分接近(P>0.05);经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和Berthel指数评分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中会出现肌张力变化、肢体痉挛,运动协调能力下降,痉挛主要变现在肌张力明显升高,病情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关节挛缩,活动障碍、关节疼痛等,需给予正确的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
超早期护理干预是在患者恢复意识,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神经系统不再出现恶化的1天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在患者的急性期,患者处于救命阶段,需考虑后期的存活问题。在脑卒中初期,患者有部位已经失去的功能是可以逆转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将患者的部分功能恢复,挽救在濒临死亡的脑细胞,明显缩小梗死的范围,改善预后。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和Berthel指数评分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中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丽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肢体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文摘,2015,15(68):160-161.
[2] 覃丽容,周建仪,曾奕云,等.超早期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2):78-80.
[3] 王庭娥,王旭霞.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2015,9(24):25-25.
[4] 徐愿.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2016,10(15):282-283.
[5] 谭颖,胡海燕.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14(4):115-116.
[6] 林兰柳.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19):15-16.
论文作者:蔡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脑卒中论文; 老年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体征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