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多元化视阈下的成人学校教育改革(笔谈)——1.生源多元化发展中的成人学校课程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源论文,成人论文,学校论文,笔谈论文,教育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源多元化发展要求成人学校的课程体系不能照搬全日制学生的课程体系,要坚持实用性、多样性、全面性、选择性与差异性的原则,符合成人学员的生活与学习特征。但是,传统成人教育课程忽略成人教育自身特点,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套用普通教育课程模式。成人教育课程套用普通教育课程目标,牺牲了成人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和应用性。把普通学校的教材通过“加减法”处理后成为成人学生的教材,没有考虑到成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缺乏针对性,也没能体现在岗性课程的特点。受传统的“学科型”“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成人教育教材编写和讲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明显忽视企业所看中的人才规格中的技能因素。这样的课程设置,最后有可能导致成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素养上不及普通教育,在实际操作能力上不及职业教育,难以就业。
第二,教材“老龄”化。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成人迫切地需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和技术,以便提高工作效率。而目前的成人课程陈旧、单一,没有及时有效地把这些知识的变革纳入成人教学当中。当前我国使用的成人教育教材多为20世纪90年代甚至是80年代所编,在“知识大爆炸”、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其理论较为老化、陈旧,对当代社会指导意义不大,对学生就业指导意义不大。而近几年出现的新思想、新工艺、新理论、新技术没能及时进入教材之中。
第三,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课程内容和教材过分注重学术性而缺乏实用性、技术性,理论性内容太多,技能性内容太少。片面强调课程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忽视学生的经验、生活和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成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据学生们反映,课程中的内容听起来都对,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仍觉得用不上。这种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在各专业课程结构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第四,实践性课程课时量严重不足。在传统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方面独立存在的实践性课程往往得不到突出,表现出来的是“原理”课程、“概论”课程过多。即使部分专业设置了具有实践技能要求的课程,也大多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教室里的理论课与实验室里的演示性实践课、实训室里的技能性实践课交叉进行,没有设置能够完全在实训室进行的“独立实践环节”课。
第五,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许多成人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多与普通学校同层次、同专业一致,忽视了对成人学员的“按需施教”,授课方式大多是班级集体授课制,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严重制约了成人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尤其是最能体现成人特色的各种高层次的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内容仍然延续或者重复了普通教育的学习内容,没有按成人的需要进行选择和编排,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成人生源多元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使得成人学校课程设置真正回归到成人教育特色上,真正做到面向更广泛的成人的需求。影响课程的因素很多,不仅要考虑社会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要考虑成人生存与生活的实际时空,还要有利于成人学习者的个体健康发展。
一、专业设置的社会需求
成人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普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普通教育主要是进行基础理论的教授,而成人教育则更加面向成人的工作和生活实践,即使是相应层次的学历教育,两者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普通教育侧重于文化养成,兼顾职业技术,其对象是未在岗的青年,学习过程为全日制在校生;而成人教育则侧重于职业技术,兼顾文化补偿,其对象是成人,其学习过程是在业余时间学习或社会助学条件下自学。因此,成人教育的教育目标应是如何帮助成人更好地、更快地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成人的生活智慧和工作精神,使他们更好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对现实中的难题,要更多地侧重思维的、实践的锻炼。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应充分配合地方经济建设,眼光要远,思路应宽,意识要超前,不能随大流,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心,以素质为标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经济周期和社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设置,适时调整,使学习者能从中学其所需,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成人教育应是“内适性、个适性、外适性三者质量的整合统一,也就是教育目标达成度、个体发展促进度、社会需要适应度的辩证统一”。
二、课程内容的实践观照
课程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现实生活和工作实际,满足学习者对“实用性”和“功利性”相统一的需要,注重与时代同步前进,力求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直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素质、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成人教育的重点也由原来的培养知识型、学科型或单纯技能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具有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体现在课程设置中,一是强调在理论课教学中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新理论知识与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在进行必需的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增加实用性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代管理等课程,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构建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选修课、特色课为内容的现代课程结构,使教材内容真正生活化。“零距离”培养的教材编写模式应当被广泛采用。教学内容应该与当代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相统一,生产一线需要什么,在学校就讲什么,工作一线上用什么,在学校就练什么,使教材内容真正“前沿化”。
三、课程内容的“职业性”编排
作为应用型人才的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岗位必然是各行业中的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岗位。目前,我国的很多行业都设置了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和行业准入制度。但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做不到学校教学与“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试的同步完成,经常是学生在校学完专业课程,通过校内考试即可。学生如要考取“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则要另外参加考前培训,重新组织考试。结果是费时、费力、通过率不高。为此,成人学校应实行“双证书”制,也就是要求成人教育的毕业生必须在取得学历毕业证的同时,还拥有“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如物业管理专业设置物业管理员(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电气自动化专业设置维修电工考证培训,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电子商务师考证培训,文秘专业设置秘书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会计专业设置会计电算化考证培训等。尤其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有的学校直接引入由原信息产业部认可的“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CEAC)”的认证方案,即“CEAC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工程师资格认证”,将该认证中要求的具有行业特点与职业岗位要求的七门专业核心课程直接引入专业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所学的七门课中至少有四门课通过由原信息产业部组织的认证考试,取得资格证书,从而达到学校教学与行业最新发展相衔接,与行业的职业要求相一致。成人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中职业资格(技能)考证课的设置,无疑使成人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更加明确,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更加明显。
四、课程内容的个性伸展
成人课程的实质不仅在于科学理性的形成,更在于个性的丰富性、人性的完美和身心的和谐。进步主义成人教育流派认为,成人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正规教育,而应扩展到成人的一生,课程内容应囊括成人职业教育、推广教育、生涯教育、公民教育和新移民教育等多方面,为此,课程的规划、设计及实施必须以成人学习者个人的需求、兴趣及动机为焦点。不同受教育者所需要的教育价值是各不相同的,这是由个体差异性决定的,教育必须适合每个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因此,要根据成人的需要,结合成人学员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目的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体现内容的个性化。对不同知识需求的成人学员来说,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外,可以将课程选修制引入成人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工作经历来挑选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
五、课程内容的适度扩展
随着成人生源的多元化,课程功能也逐步地产生了变化,从提供各种学位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如提高写作技巧、改善人际关系、家长教育、管理与语言训练等,教学计划已纳入从自我教育到职业教育、从艺术到人文科学等各方面。我们必须扩展成人教育的内容,关注我国和许多其他国家所面对的众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酸雨、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的变化、世界大战和核武器竞赛、难民问题、诚实正直等道德价值的沦丧以及高消费等。在生源多元化的驱使下,课程必须致力于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而不能局限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成人教育工作者应该与从事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们,以及商业、工业、营利的成人教育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中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人一起发展合作性研究项目。此外,成人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发展与教育的其他部分的联系,包括从学前教育到职后教育、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