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技术;
1导言
作为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的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方法,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现代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进度、整体施工质量,以及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管理模式不合理,行政和硬性指令的施工技术管理手段比较严重,建设单位对施工技术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施工技术管理并不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是定性做出判断而不进行统计分析和量化计算,这样的技术管理不利于建筑企业取得长远发展和不断进步。
3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3.1 施工过程的工序质量控制不当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施工技术工序,这也是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严格遵守的环节,但是由于一些人为因素或者是其他因素,导致了相关的施工工序不当或者是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出现,就有可能对建筑施工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操作流程错误、操作方法不合乎规范,导致建筑材料不达标、建筑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等,这些都和工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施工技术不当的一个重要表现。
3.2 施工机械设备落后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除了相关的操作失误引起的质量问题以外,一些设备过于落后等也是造成建筑施工质量不达标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施工过程中的机器设备由于老化严重,一些电路或者电线容易出现短路问题,轻则造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耽误建筑工程的进度,重则引起火灾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所以,施工机械的老化或者是落后也是施工技术引起的建筑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
3.3配件的预加工工业化水平较低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节约和降低成本,有可能购买一些预加工的配件,从而能够将建筑施工的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我国的建筑施工中使用的配件,主要是采用现场加工的模式,由于工期赶或者是人员不够的问题,对于配件的质量无法进行监督,而且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的加工器械的专业化水平较低,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配件的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3.4混凝土的商品化程度较低
对于建筑施工来讲,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量比较大,但是我国的混凝土还没有实现商品化的进程,一般都是采用在施工现场进行搅拌的方式进行,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术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调配,但是配合比例无法严格按照混凝土的要求比例来,操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混凝土的质量也难以保证,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4.1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在钢筋进场之前,需要在加工区将钢筋加工完毕,并进行核查。在选用钢筋时,要严格依照建筑工程的设计标准进行核查,并根据工程图纸准确计算钢筋长度,在钢筋充分调直后再进行加工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钢筋下料的时候,要留足弯曲长度与搭接长度,并在钢筋弯曲加工时标注出弯曲部位。
在钢筋的捆扎过程中,要确保所有的钢筋断口均朝内,不得出现钢筋断口暴露的情况,也不能将断口置于保护层内。在捆扎钢筋时,确保砼保护层有足够的厚度,并要设置保护层垫块,垫块要选用高于保护层一级的砼制造。另外,钢筋捆扎中要依照设计图纸开展模板标注,确认预埋件位置、高程与范围均符合要求。要运用普通扎丝进行钢筋捆扎,并防止重物挤压和人为踩踏,避免出现钢筋变形的问题。如果钢筋捆扎中出现变形问题,要选用钢筋支架,及时纠正钢筋变形或偏离的问题。
4.2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条件与特点,严格依照设计要求选择施工方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选用1950*850*16规格的双层涂模胶合板。另外,还要准备好55*125mm截面的单根枋,用它作为涂模的内楞,并设置550mm长的间距。另外,还要选用φ46*4.0规格的扣件钢管脚手架,从而起到支撑模板的作用。要设置55cm的脚手架支杆间距,其中的横间距和横杆间距分别为55cm 和155cm。
在安装梁柱模板的过程中,要利用全站仪开展测量,并运用槌球实现准确定位。可以选择16mm厚的木夹板作为梁柱模板,并用75*95规格的方木作为骨肋,之后再用抱箍围柃做加固处理,并选用螺丝做连接,将沿柱高度设置为450mm左右。在梁柱模板安装中,要实现在模板上标示出高程、轴线和梁位等信息,并将方木敷设在承重排架的位置。对于侧模,可用木夹板固定,用方木作为竖向固定的设施,并用槽钢置于模板外侧,运用木条支撑在中间的位置,防止模板发生变形的问题。对于梁柱的底模板,还要进行拉线调直处理,并利用水准仪确定模板的高程。如果梁柱存在较大的跨度,可以将梁柱底模稍稍拱起,并设置好脚手架,这样可以增强梁柱底模的稳固性。
4.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可以运用平板振动器或高频振动棒实施捣振处理。浇筑混凝土需从一端开展,并用“赶浆法”进行推进,循序渐进地将梁分层浇筑,最终形成阶梯型。如果到了模板的位置时,可以和板砼一块浇筑。如果需要在部分位置开展基础浇筑,则需要在浇筑前将砼面进行适当处理,清除掉其中的凿毛,并用水冲洗,之后再开展放样、标高和钢筋捆扎。
浇筑要在钢筋捆扎完成后进行,并且要事先准确核查孔洞位置与预留螺栓,防止出现偏差与填埋问题。如果运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则要将浇筑厚度控制在55cm以内。在完成一层的浇筑之后,需要立即捣振并及时进行第二层浇筑,以此类推。在整体的浇筑工程完工后,要将低表面进行平整与修光,只有运用土木工布包裹起来,并开展浇水养护的工序,使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符合要求。通常来说,混凝土工程需要15天左右的养护时间。
4.4砖砌体施工技术要点
在开展砖砌体施工前,要将砖块进行浇水处理,确保砖块有足够的湿润度。通常来讲,砖块的含水量应该要控制在15%-20%这一范围内。如果砖砌体在常温环境下进行,还要控制好外界因素对砖砌体湿度的影响,防止雨季时砖块的湿度过大。要严格依照工程设计标准进行砂浆配比,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好水泥掺入量,将浮动范围控制在3%左右,砂石掺入量保持在6%左右。在内外搭砖时要用砖体组砌的方式,并采用上下错缝的方法进行修筑,以提高砖砌体的稳固性与安全性,防止出现荷载不均匀导致的裂缝问题。
5结语
现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安全发展。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切实掌握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施工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庆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硅谷.2015(02)
[2]闵旺荣.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12)
论文作者:王正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钢筋论文; 梁柱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