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1620)
纪实摄影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但它并不排斥摆拍,如果照片需要有艺术性,有时候不免需要摆拍,只要符合真实的社会状况是很关键的。美国地理杂志摄影部副主任康格说过:“拍摄时,要经过摄影师的创作。”我们国家的摄影界认为这个“创作”就是“抓中摆”。纪实摄影虽然可以摆拍,但是同样也要在不对事实造成损坏的情况下进行拍摄,不能沽名钓誉、捕风捉影。摆拍可以分为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的两种类型,绝对意义上的摆拍是指摄影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摆出来一张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件的照片;相对意义上的摆拍是指摄影者为了拍到更好的效果,为了突出主题而还原现场。纪实摄影有时也需要摆拍,不能一概否定,在按照事实的原则下,处理好摆拍和抓拍之间的关系,拍摄出更有冲击力的具有事实的作品。
就举个典型的例子,奥古斯特•桑德的《时代的面孔》这组照片中就有很多精彩的摆拍作品,但是最重要的是观赏者看到照片却并不认为这是摆拍的,十分自然。桑德所拍的每一张照片都身经过细心打扮的,每个人物的状态都是最恰当的,他不只是拍一张张人像,而为这个时代留住了这个时代的面孔,使他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留影时代的面孔的人像摄影师,被称作“德国人性的见证者”。桑德的照片展现了德国人真正的性格,他所拍的《扛砖工》、面包师傅》等等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他的一生都是抱着客观的态度,拍摄自己看到的这个世界,他曾经说过,我从不让一个人看起来不好,他们自己表现出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镜子,镜子就是你。他是20世纪的见证者,给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记忆。
纪实摄影的纪录
在摄影历史中,纪实摄影经常是社会脆弱群体的代言人,并且一直起到积极的作用。人们也一度认为纪实摄影就是真实,代表着人性的关怀,人们也一直被那些人性关怀和人文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而感动。在如此多的纪实摄影作品中,很多都是同情弱者的,但也有那些有其他不纯目的的人,为了名利双收,为了达到鲜为人知的意图利用了拍摄对象,这些是需要反思的。许多人认为自己拍不出好片的原因是没有走出去过、没有经历过、生活太过于平淡。荷赛执行秘书黄文女士曾经说过一句话:不要担心自己没去过美国,没去过利比亚,没去过埃及,没去过...用心观察生活,伟大的照片也许就在出门后的下一个街角!
《麦客》的作者侯登科,在中国当代摄影史上名字响当当的一个人物,他一生一共拍了4万多张底片。他是个农民摄影家,他用农民的视角拍摄了农村的生活,为历史留下了20世纪末农村人民的生活状态影像。麦客是一个专门被雇为割麦的一群人,每当收麦的那个季节,他们就一直在在甘陕这一带流离转徙。拍摄《麦客》这组照片时,侯登科是心无旁骛、充满感情的。他长时间跟这些人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迁移、爬火车,俨然成为了麦客中的一员。这样的方式,让他非常透彻的了解麦客的生活状态,深入了他们的生活,所以这组照片才会如此完整的展示麦客的真实故事。
纪实摄影的运用
在摄影史上,有许多摄影大师为我们这些后来者做了榜样,这就是我们的幸运之处,在他们的作品中,我学习到了很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知道黎郎这个摄影师很久了,但是真正看到这个摄影师的作品并去了解他是在大三的《报道摄影课》上,做一份报纸来介绍一个摄影师,我命中注定地选择了黎郎,并介绍了他的作品《凉山彝人》。可能是那个时候埋下了种子,让我后来有了去凉山看一看的冲动。时隔十几年,黎郎镜头下的凉山,会跟我镜头下的凉山有什么不同之处?于是我决定亲自去凉山看看,看我能拍出什么样的照片,会与这三位摄影师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
因为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如今的凉山彝族与前人所拍的大不相同,但我仍然被那边的状况所震撼。我不知道黎朗在1993年在凉山拍彝人的时候,那边具体是怎么样的,也不知道那时候的中国是怎么样的;但在21世纪的如今,与我所生活的城市、我所去过的地方、我所看到过的场景相比,凉山彝族人民的生活足以让我感到心痛。那边的人们随处席地而坐,那边的孩子永远都看不到干净的脸庞,那边的收入微乎极微,那边的社会封建落后,那边的交通极其不便,那边的教育师资缺乏。于是我决定对如今的凉山进行纪录、拍摄。一开始很盲目,看到什么就拍什么,毫无目的性,照片出来的也很乱,有的构图不好、有的人物表情不到位,有很多照片就差一口气,却失败了。后来经过导师的建议、摄影系其他老师们的评价,究其原因,我对纪实摄影做了研究,又看了很多摄影大师们的优秀作品,又仔仔细细观察了了黎朗等人所拍摄的凉山彝人的作品,吸取先前的教训,弥补原先的不足,在记录下我所看到的场景的同时,我也要考虑到照片的构图、光线等各种情况。纪实摄影虽然追求真实性,但同样也需要艺术性,只有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才能让观赏者深切感受到彝人的贫苦和精神。
结论
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如今的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个复制或仿真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人类的生活中,摄影具有许许多多的角色。直到出现小型相机,创办了杂志《生活》,纪实摄影才正式出现。后来随着媒体的发展和变迁,纪实摄影经历了曲折离奇的命运。从古至今,有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纪实摄影师出现在中外摄影史上,布列松、克莱因、奥古斯特•桑德、路易斯•海因、谢海龙、卢广等等,他们的作品都为纪实摄影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机也越来越普及,这不仅是纪实摄影发展的机会,也是有可能导致纪实的偏离。让人类没有了对彼此的信任和真诚。许多杂志、网络资源上也对纪实摄影的真实性的看法众说纷纭。
一张杰出的纪实摄影照片,必然是完美地结合了真实性与艺术性。需要经常实践,锻炼出灵活的反应能力和眼光;需要一直持有理应拥有的良心和道德。如今的数码技术正在飞快的成长,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收到更多的挑战,每一个去拍纪实摄影的人必须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纪实摄影的艺术性是通过摄影器材拍摄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后期处理出来的,纪实摄影永恒的魅力就在于追求真实的艺术性。
虽然纪实摄影师们可能并不是艺术家,但是他们的照片不仅仅给社会学家提供了有关图像资料,还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不管是哪个纪实摄影师,不管他曾经有什么样的摄影经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挖掘他们所拍的内容的真正的含义,有人是在过程中挖掘,有人是在后期利用这一媒介去传达某种概念。他们的作品都是有支点的,这一支点是需要不断认知、不断磨砺和坚持的。纪实摄影不仅需要真实性,同样也需要艺术性。要拍好一张纪实摄影的照片,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拍摄对象题材,也需要让观赏者在看到作品时感受到震撼的同时受到感染,与拍摄者感同身受,这样的照片才能成为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如今社会,人们对真善美的要求可谓是越来越高,所以艺术性在纪实摄影中是无法替代或者缺少的,于是这对拍摄者有着较高的要求。相机是没有生命的,人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如果拍摄者没有融入自己的想法就盲目地按下快门,最终就只是做照相机的奴隶罢了。
论文作者:董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纪实论文; 照片论文; 艺术性论文; 摄影师论文; 都是论文; 作品论文; 他们的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