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业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林业整体的发展,甚至还会对国家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成了国家减灾项目的重要内容,强化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也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现阶段,社会各界都开始重视生态平衡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因为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在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上还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我国每年的林业资源因为病虫害的存在而增加了不少的损失。因此,林业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将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只有找准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才能确保取得好的防治效果。林业种植只有将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1.1种类复杂性
林业病虫害具有突发性,具体表现在发生之前很难对其进行预测和防患。我国森林面积十分广阔,病虫害的发生非常频繁。林业部门难以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全面的检测,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进行得不够彻底。另外,在我国的病虫害中,病虫害的种类多具有复杂性,例如泡桐叶甲、光肩星天牛、杨小舟蛾、马尾松毛虫以及最为普遍的蝗虫等,而这些不同种类的害虫防治方法又是不同的,因而加大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1.2影响广泛性
林业病虫害的灾害影响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通常不是局部的,它的发生往往影响上万公顷林业资源。而我国的林业资源种植又相对集中,种植林业的树种又比较单一,因此林业病虫害的传播速度较快。
1.3虫类顽固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杀虫药剂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与之前的情况相比,我国对林业病虫害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就长远防治目标来看却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害虫在药物的不断作用下,增强了其适应性和抵抗力,具备了顽固性,也就是所谓的抗药性,使得有些害虫通过治理后不再出现,而另外少数的害虫不仅会重复出现,而且其带来的灾害一次比一次严重,例如天幕毛虫、杨扇舟蛾以及松毛虫等害虫。
2 林业病虫害的成灾原因
2.1 种病虫害不易根除
林业病虫害通常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其传播方式是活跃的,也取决于自然传播能力。由于这个原因,一直以来都不可能根除病虫害防治技术,而且总会有一些病虫害,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力量,它们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所以它们会依靠自己的能力迅速茁壮成长,经过一段时间后,病虫害又会发生。此外,随着病虫害的不断发生和防治,其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因此病虫害的防治不能一劳永逸,因此,要不断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在林木遗传特性方面,林业工作者需要培育病虫害新品种。
2.2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未受到足够重视。
林业病虫害对林业的发展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但在中国林业的发展一直缓慢。
有关林业问题尚未解决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防治林业病虫害防治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我国许多林业正遭受病虫害的原因,甚至树木大量死亡,但不能很好的预防和治疗,造成了林业正常生产和建设的不利影响,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观上,这个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注意、工作经验的缺乏,导致正常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林业生产的不足,这将影响到林业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的大不足
中国林业经济建设是在一个较低的阶段,在林业建设中,政府投资也减少。然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仍需不断创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不断探索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但目前,病虫害防治理论陈旧,涉及范围较窄,创新程度不够,因此现行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实际情况脱节,疾病预防控制。CT害虫不能发挥作用,不利于当前林业的发展。
3 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3.1强化林木树种检疫工作
选择高质量林木树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能力。相关部门应落实目标培养策略,确保相关林木树种拥有较高的抵御病虫害能力,同时成活率较高。工作人员应加大林木树种检疫工作力度,对优良品质的苗木进行培养,全面清除繁殖场内的病虫害,促使林木本身形成较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同时,栽种时应合理使用穿插种植的方式,通过多种林木混合种植,完善林业生态系统,提升林业生态系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2合理进行森林管理与抚育
“适地适树”应成为森林抚育过程中的基本原则,管理人员应从当地地质条件、土壤特点等角度出发,选择合理的树种,相关树种应拥有较强的抵御病虫害能力,同时拥有良好的长势。同时,应合理采用封山育林法,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尽量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同时,一旦发生病虫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病虫害进一步扩散,因此应加大林木养护和管理力度,病虫枝叶、杂草清除工作应定期展开,通过对乱砍滥伐等现象的严格管理,加大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
3.3建立健全林业病虫害预警机制
在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监测预报制度至关重要,有助于及时制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林业种植中,会面对多样化的病虫害,不同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以及危害性存在差异,通过有效的预警机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林业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对其种类以及特点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就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展开病虫害治理工作,避免其不断扩散,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4资金投入,引进设施
政府部门必须增强对林业建设的重视力度,加大财政投入,使得林业建设有能力引进各种设备和技术,不断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要坚持以地方自给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落实承包责任制,按谁经营、谁管理的原则办事,形成多方面、多渠道、多种力量的综合防治系统,不断筹措资金;政府要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加大了林业种植力度。但是影响林业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病虫害,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从树种检疫、科学的森林管理与抚育、建立健全林业种植病虫害预警机制等角度出发,高效展开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够为提升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参考文献:
[1]陈静美.林业常见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分析与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
[2]潘宗瑜.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农村实用技术,2014(12):15-16
[3]梁亦肖.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改善林业生态环境[J].现代园艺,2012(15):28.
[4]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2012(11):205-206.
[5]刘兆祥,林波.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黑龙江科学,2016,7(10):74-75.
论文作者:赵永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林业论文; 病虫害论文; 病虫害防治论文; 树种论文; 工作论文; 林木论文; 害虫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