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分析论文_陈伟强

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分析论文_陈伟强

梅州市华宏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梅州 514000

摘要:根据水利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水利工程使用周期较长、环境恶劣等因素十分容易出现渗漏状况。本篇文章结合实际,向我们全面探讨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当中防渗漏技术的分析,对防渗漏技术应用进行实际的研究,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技术;渗漏原因

引言:我国水利工程,尤其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数量多、分布广。在农业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很强的作用。但是根据实际的情况显示,水利工程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渗漏的不良状况。渗漏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需要结合水利工程渗漏的主要状况对防渗漏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加强防渗漏技术的使用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渗漏性能,促进水利工程的稳步发展。

1水利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渗处理措施

1.1结构性渗漏

结构渗漏包括点渗漏和大面积渗漏,前者是因为结构局部孔洞而形成的渗水,其危害比较小,处理方式也简单。后者一般发生在底板,由于基坑降水高于基面垫层,排水不畅甚至水面高于垫层,不能达到混凝土浇筑的基本条件,排水不净的情况下施工往往会出现渗漏问题。再者如果混凝土灌注时人为原因造成振捣密实度不够,甚至材料搅拌时间短、材料离析等情况出现,将会使混凝土灌注的空隙率增大,达不到设计强度值,导致大面积渗水的出现。

1.2 施工缝及变形缝问题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因为涉及众多环节,需要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往往需要分单元浇筑,这就造成了施工缝隙的产生,而这些缝隙是渗水主要通道,在施工中没有将施工缝隙外表的浮灰和杂物清理干净后再进行封堵,以及混凝土浇筑中没有牢固支撑模板出现跑浆,都会产生施工缝隙。三是变形缝隙。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使用较多的止水带,如果固定不牢固,或止水带周边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就易出现孔洞。四是穿墙管。水利工程包含大量的水下工程,需要各类管线与主体连接,管线止水环焊接不达标会造成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

1.3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措施

在防渗技术应用中,常用方式为灌浆、应用防渗墙、降低侵润线等措施处理,利用压重、防滑桩等手段提升稳定性。在具体施工中,要科学选择防水材料,各类材料都有不同的应用特点,一般性防渗处理可采用堵漏剂等刚性材料和硅酸纳速凝剂等施工,随着土工合成材料应用增多,利用复合土工膜防渗也相应增加,在土体稳定性上利用加筋材料也相应增多,特别是在坝基防渗处理中,多是按照上游“铺、截、堵”、下游“导、减、排”的原理施工,上游主要是通过修筑防渗墙、帷幕墙等,降低工程渗水量;下游主要是利用减压井、导渗反滤体、排水沟等,降低排水压力。对出现渗漏的工程,不能简单的进行防渗堵水处理,还要按照“堵防结合”的思路,封闭渗水渠道,综合施策提升工程结构强度和防渗性。水利工程特别是水下工程中,因为易受到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工程结构面极易产生横向和纵向的裂缝,在处理中不能简单的只针对裂缝进行处理,还要结合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整治。

2水利工程防渗技术

2.1土坝的防渗加固的技术。

处理土坝的变形还有渗透的问题,可以对于坝体进行劈裂灌浆还有对坝肩、坝底基岩进行帷幕灌浆,让坝体内部形成一个比较连续的、完整的防渗体系,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坝体浸润线,消除坝后坡的渗漏情况,增强坝体的稳定性,最终能够实现除险加固的目的。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可以根据土坝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两排灌浆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排孔沿坝轴线进行布置,副排孔布置在坝轴线上游的一点五米处;两排孔交错的进行布置,孔之间的距均为 3到5m,灌浆孔要尽可能穿透坝体底部的残坡积层深入到坝基,从而能够形成一个连续的竖直防渗体。对于坝肩以及坝底基岩进行帷幕灌浆的时候也是布置两排的灌浆孔。主排孔沿坝轴线布置,副排孔需要布置在坝轴线上游的一点五米处 两排孔交错的进行布置,孔之间的距都为3 到 4m,灌浆孔要穿透弱风化带,进入到微风化岩相对隔水层。帷幕的灌浆注浆材料可以使用 425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制造成纯水泥浆之后在设计压力之下进行灌注。

2.2水利工程防渗类型

一是点状渗水。出现点渗可通过适用堵漏材料进行防渗处理,可对工程外表面涂抹刚性防渗材料,在已经具备刚性防水层或水泥砂浆时,可选择柔性防水材料,形成结构面堵、涂、抹综合型防渗层,提升结构防渗性。二是大面积渗水。大面积渗水时可划分不同单元,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防渗处理,渗水面积较大的单元可以进行埋管注浆,杜绝跑浆引发更大的渗漏问题。在渗漏面积较大但渗水量较小时,可以采用防渗材料以“堵”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多次反复涂刷防渗材料,解决渗水问题。在大面积大水量渗漏时,需要进行灌浆处理或涂抹水泥砂浆层。三是变形缝渗水。该类型防渗主要是综合利用堵、注、嵌、涂、抹等多种工艺进行综合处理。具体应用中工序较多,要将结构在施工结束后形成整体,在施工中要注意裂缝中间要粘隔离层,隔离防水层与基面,在扩散工程承受应力的同时,加大防水层抗变形幅度,应对使用后结构变形问题。在水泥砂浆保护层涂刷施工中,要注意在缝隙中间设置木板条,防止出现不规则裂缝。

2.3防渗墙施工技术

防渗墙是水利工程施工中较为常用的防渗技术,可以以较薄的厚度、较低的渗透系数、较强的柔性和耐久性实现防渗目的。防渗墙施工具有多种技术措施。一是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技术。利用多头深层搅拌桩机进行一次多头钻进,实现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混合和搅拌,形成一组组水泥土桩,在相互连接后形成防渗墙,深度可达20m以上,抗渗透系数可达到10cm/s以下,抗压强度在0.3MPa以上,该技术施工简单、无污染、成本低,在粘土、砂土、淤泥等土质条件区域较为适用,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好的防渗效果。二是锯槽技术。可利用锯槽机刀杆在先导孔中倾斜后进行反复切割,并根据现场土质条件选择适当速度进行移动开槽,一般速度为1-1.5m/h。土地切割后可以以循环方式排出,并配合进行泥浆护壁施工。通过塑性混凝土浇筑,可形成0.2-0.3m防渗墙。在设备应用方面,锯槽机主要包括动力系统、传动装置、行走底盘、刀杆、排出系统等部分,可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选用不同规格刀杆优化组合使用,形成0.2-0.5m宽的锯槽。该技术应用优势是可以以连续成槽的方式提高施工效率和墙体整体性,可广泛应用于粒径在0.1m以下的卵石和粘土、砂土土质,根据实际需要抗渗指标选择自凝灰浆、固化灰浆等材料进行应用。三是链斗技术。该技术是借助链斗式开槽机在排桩上进行旋转作业,取土后将排桩下放到设计成墙深度,通过配合开挖沟槽施工,实现防渗目的。该技术开挖沟槽的宽度一般在16-50cm,深度可达15m,比较适用于粒径比槽厚小、含量在30%以下的砂砾石地层。

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需要施工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对水利工程防渗漏技术的学习与创新,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尽量减少渗漏的情况。要结合具体的渗漏因素,确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自己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渗漏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岐山;杨楠;黄志明;浅述水利工程防渗技术[J].黄河科技学院,2017(04-99).

[2]杨明君;王安;杨娜;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郑州大学,2017(09-77).

[3]闫旭;黄正杰;姜文君;浅析水利工程加固技术研究[J].山东大学,2016(07-99).

[4]杜琪琪;张义军;曹节安;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的控制[J]河南大学,2017(11-99).

论文作者:陈伟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分析论文_陈伟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