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总共接收的30例急救危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5例。其中给予试验组患者采用萨博心肺复苏机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2015新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比较两种不同的复苏方法取得的复苏成功率,复苏花费的时间,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进行复苏成功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能有效帮助患者复苏心肺功能,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减少复苏所需的时间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肺复苏机;急救;应用;效果
随着急诊医学和急救护理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急、危、伤、重症患者在各级医院间转诊、转运、途中监护抢救护理已成为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和提高急救质量,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配合使用先进的院前急救仪器设备,可为院前治疗救护赢得宝贵时间,对查明病因、挽救患者生命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1-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总共接收的30例急救危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肺复苏机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总共接收的30例急救危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5例。本次研究选取的3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为重度农药中毒,7例患者为严重复合伤,5例患者为呼吸窘迫。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38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8±1.3)岁,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均是同意参加本研究,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试验组患者采用萨博心肺复苏机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2010新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人工心肺复苏方式依据美国2010年心脏协会所指定的心肺复苏指南,即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及时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及患者的呼吸状况,确诊两者均无时,及时给予胸外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以上,辅助呼吸根据30:2频率进行,同时需依据患者心电图状况,采取肾上腺素、电除颤、胺碘酮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急救过程汇总给予人工气囊辅助呼吸急救,试验组在急救过程中采取便携式呼吸机进行急救,便携式呼吸机为吉斯Ⅱ型呼吸机,将面罩盖在患者面部,尾端连接氧气。
1.3 观察指标
患者急救过程中,相关人员认真记录患者心肺复苏状况,并计算心肺复苏成功率;检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数。比较两种不同的复苏方法取得的复苏成功率,复苏花费的时间,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集的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用( ±s)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进行复苏成功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表1为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的对比。
表1 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n%)
3. 总结
在心脑血管事件中,出现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min即可发生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挽救心搏骤停患者生命的惟一途径。尽管目前心肺复苏在急诊中得到有效推广,使得抢救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对于心搏、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仍然很低。其主要原因是胸外按压频率不均或者心脏按压节律与呼吸机不一致[4]。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急救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与标准要求仍有较大差异,心脏按压频率和呼吸节律与标准要求相差很大。在心肺复苏中,胸外心脏按压深度至少应达到5cm,频率为100次/min,按压松弛比为1:1,吸呼比为1.0:1.5,才能使复苏达到最佳效果[5]。然而传统的心肺复苏需要人工徒手操作,往往需要多人同时协调进行,操作差异很大,急救人员长时间操作发生疲劳影响复苏效果。心肺复苏机不仅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患者的存活状况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可能是因为心肺复苏机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提高了心、脑、肺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同时稳定的按压降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提高了患者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状况,这对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有重要的意义。从本次研究中可知验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进行复苏成功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机应用于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抢救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心、脑、肺等重要脏器损伤,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威,孙明,朱加伟,王雪山. 观察心肺复苏按压指导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8:130-131.
[2]郑嘉. 不同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对比[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7:163-164.
[3]葛海明,张明,陶旭. 院前急救小组综合演练在院前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5:110-111.
[4]王强,张香云,张捍忠,王朋辉. 急诊医护人员抢救路径在院外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4,04:425-426.
[5]黄敬伟.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罕少疾病杂志,2015,06:26-27+31.
论文作者:胡瑞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肺论文; 成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脉压论文; 危重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