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方式的想法渗入住宅建筑,尤其是小区建筑设计中,购房者已不仅仅是买一个居住的空间,同时还期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认同。而以科技为先导,提高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具备超前性,先导性和示范性的小康文明居住小区是时势所趋。本文以某住宅小区的工程实例,根据规划要求,做出独特的设计方案,达到良好的效果,成功塑造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
关键词:小区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以人为本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成绩巨大,举世瞩目。汕头更是在住宅文化上有了质的变化,从简单的一两栋住宅到几百亩配套完善的成熟社区,期间经历了许多磨练。到现在,更多的发展商注重创品牌,出精品,创出了大批品位较高、功能较好、环境优雅的居住小区。虽然这类小区不能说是普遍,但它的发展,带领我市住宅建设跃上新的发展阶段,在新世纪将会创出更辉煌的业绩。
不过,虽然我国住宅建设出现了大批品位高、质量优、环境美的居住小区,但也应该看到,规划建筑设计不好、工程质量与功能质量不高.甚至较差、配套设施不全的小区依然存在,以致造成大量住宅空置、积压,虽经降价,仍是销售不畅。以前在居住概念中,人们往往以能在公园附近居住而感到满足,而现在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利用公共公园的设施和环境,“在花园中居住”已成为人们很实际的目标和需求。创造良好、舒适、宜人的居住小区环境和居住建筑,体现对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不断发展的全面关注,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21世纪现代居住小区建设的新理念。“人本居住”是过去居住产业始终如一的追求和理想。“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创造“人本生活乐土”更逐渐成为现代居住小区开发的共同理念。
在我国,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一般为20-32%,居住小区在城市规划中占据不少的份额,大量的居住类建筑体现着城市的面貌与人居文化品质。然而,目前居住建筑设计与居住小区的规划正在摸索阶段,公众渐渐认识到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们作为建筑师也应从专业角度出发,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关注居住建筑设计的品质,实现对城市形象与居住环境的控制。
如何在居住区规划与居住建筑设计中体现与城市环境、自然环境的共生,笔者结合2006年参与编制汕头一小区的修建详细规划方案与开展建筑单体设计时的体会,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1规划设计要求
1.1工程设计概况
该居住小区总用地面积为16.16hm2,其中可建设用地11.43hm2。地块属城市建设密度Ⅲ区,规划作为居住用地。小区地块北邻规划40m宽的环岛路,南临规划30m宽的规划干道,交通条件优越。
1.2规划原则
注重城市设计的原则。由于该地区位于韩江岸线,在本区域中的地位较为重要,周围未完全开发,因此小区设计应服从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通过水平的滨水岸线与立体的沿江天际线的设计,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在用地布局、路网规划、空间组织、建筑布置、建筑造型、住宅选型和环境设计的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住户要求。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区位特点及稀缺的环境景观资源,创造环境优美的滨水社区。
同时,毕竟是商品房必须要适应市场的原则。开发建设应同时保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小区的规划设计在功能布局、户型、配套设施等方面都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
该小区打破传统的周边式、行列式的总体布局形式,由曲线道路将用地划分为3个居住组团及一个公建区。中心区为2-3层的临江别墅区,是小区的核心组团及入口标志组团。通过对核心组团建筑形象、环境、氛围的控制突现整个小区的人文意识环境。核心组团西、南侧的两个组团是区内主要的居住组团,规划以多栋高层围绕中心区呈扇形布置,住宅层数为10~20层,成为中心组团的背景,同时也勾勒出了城市天际线,丰富了层次。其中设置商业街、会所、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运动场地,形成小区内的公共活动中心,住宅间围合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建筑首层架空,使区内空间更为开阔,也增加了居民的活动空间。规划结合绿地布置小区的休闲活动场地,各组团均有独立的组团公共绿地。区内主要配套公建设施主要布置在沿40m规划道路的公建组团内,形成小区配套公建中心,幼儿园及小学布置于用地东侧,环境较好且与居住不相干扰。
小区内部道路系统按居住组团级道路-宅旁入户路-步行道三级布置。为了形成环境宜人的居住小区环境,小区对步行道系统加以规划布置,步行道主要是由道路人行道、架空步行道及园林绿地步径组成。步行道宽度在2.5m左右,以小区会所为核心形成连系各住户的步行系统。区内采用人车分流方式。小区机动车不进入小区,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区内道路车行按双向行驶组织。规划通过步行道系统建立了区内的步行交通体系,步行交通系统将居住小区绿地、各宅旁绿地及公共活动场所联系起来,为小区住户提供交往的便利。
小区内公共绿地是区内居民休闲活动与交往的重要场所,区内的小区级公共绿地分三处设置,分别位于各组团内。公建区内公共绿地是小区公共活动的核心绿地,它正对小区主入口且与会所与体育活动场地相连,是居民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小区景观与环境设计的要点,规划建设成具有现代化欧式风格的绿化广场,配合周边住宅形成小区标志性景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居住组团内公共绿地是小区居住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规划主要以开阔的绿化作为景观,布置小品及休闲设施,形成现代风格的传统园林绿地。
由于该小区大部分为全高层住宅,住宅间距较大,因此区内的宅旁绿地较为完整,面积较大。而别墅区更是环境迷人,住宅都掩盖在绿树中间。宅旁绿地作为相邻住宅住户休闲活动的场所,其设计也尽量突出个性并考虑其使用功能,绿地内除布置步行道、硬质活动场地外,绿化配植也丰富多样,做到步移景易,各不相同。最终区内绿地由步行道系统串连成点、线、面结合的有机整体。
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按设计要点及规划复文要求进行配置,在布局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设施的使用特点,合理加以布局。规划将会所、文化活动中心及体育运动场地集中布置在小区南部公共活动轴上,结合绿地形成公共活动中心;幼儿园及小学布置在用地东侧,并建设隔音板,而幼托、小学建筑层高二~四层,因此,从现实情况看,环境较安静,不受噪音干扰。学校临40m路一侧,退出充分空间控制20m宽的绿化带,尽量减少对学校的影响。区内设两处煤气调压站,其它配套均按国家规范要求一一设置。
2建筑设计方案
2.1建筑单体选型
在规划较高容积率的前提下,相对微观的体现未来业主利益的直接承
载体就是住宅单体。在对市场以及许多可能实现的单体方案的理性分析后,从规划初期的简单的六种户型平面到最终实施的16种单体住宅平面,多达19种可选户型平面,建筑师完成了基于销售分级的建筑各项因素的分级均好性。
建筑师住宅单体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在场所环境优越性中体现人居环境,结合市场的特点及需求,以一梯两户大户型住宅为主,确保居住环境卫生质量最优。小区高层住宅均采取首层架空的设计形式,并有部分退台,住宅顶层设计大面积的露天平台。
南北通风对流以及首层架空均符合当地气候的要求。将以人为本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同样结合规划,合理布置建筑开窗面积及位置,规避能耗浪费与视觉干扰等不利因素。
2.2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营造
在空间环境营造方面,建筑与环境设计进行了有机地配合。在会所———广场———公共绿地———韩江,以及入户大堂、客厅、餐厅、卧室等不同的空间序列上共同把握文化、地域特征的设计主题:
2.2.1主入口———江岸
在南北向前宽后窄的入口广场末端,是四层高配以钢结构穹隆顶的会所,透过会所大厅内部的恒温泳池联系,构成独特的视觉文化景观,为该住区内公众聚集交往提供了难得的城市化流动空间。
2.2.2架空的首层
架空的首层空间使得区内的环境绿化景致与这个灰色空间融合,这个时候建筑与环境达到共生,建筑是环境的载体,环境将建筑的场所精神升华。因为首层架空,触目可及的邻里生活区域使得住区内部公众更多的交往成为可能。建筑师让庭院空间与入户空间相互交织,既是交通枢纽,也是邻里文化缩影,激发公众浓郁的文化与场所认同感。
2.2.3居住单元
居住区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有鲜明的“卖点”,为此身为建筑师我们更是在其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我们注重的是营造不同的氛围,使其在销售分级后,各个组团都有不同的“卖点”:北部区域的果园与区内部园林;中部安宁的居住氛围与内部景观:南部滨江建筑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
2.3立面风格与细部处理
基于投资方对市场销售以及消费者的喜好,建筑采用了西式新古典的建筑语言,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细部处理上更进完善。在此基础上确保了尺度与体量的完整性,整体的均衡性,施工和用料的合理性。外观做到现代与古典共生,兼顾了美观和节约,使各方面都能达到高度的平衡。
结束语
总之,小区建设的若干年,是设计不断研究探索、不断修改力求完善的若干年,设计初期就要有前瞻性,其目的就是让居住区建设能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依托、以城市建设品质为目标,让居住区规划、建筑、环境、城市共生并进,并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安居才能乐业,现代安居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结合。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居住小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开创性地延续以文化追求、物质品质、生活环境品位为内容的人类居住理想,使现代居住小区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居住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应力求发展和突破。当然,在建筑设计道路探索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规避各种风险,实质性地解决当前建筑行业出现的困境,寻求一种契机和突破。
参考文献:
[1]曾伟.小区规划建筑设计的节能策略分析.科技创新.2016.08.
[2]王祖青.对现代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科技与企业.2015.01.
[3]李光秀,刘毅.浅析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及体会.2016.11.
[4]简平海.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下旬刊).2015.08.
论文作者:黄智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小区论文; 环境论文; 绿地论文; 区内论文; 建筑论文; 住宅论文; 居住小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