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期待论文_钱丽

和谐文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期待论文_钱丽

南通市园林绿化管理处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它是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以“和谐”思想为精神内核,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以“和而不同”为基本特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追求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体制机制的有机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进一步坚定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激励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共同奋斗。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力量,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社会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正确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合理疏导不满情绪,积极有序的参与社会生活,不同阶层、不同集团、不同职业的人们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谐相处、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一、 共建共享和谐文化

在当代中国,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决定着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人民大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人民大众的和谐文化,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是一个根本特征。近年来,我国和谐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根本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显著标志就是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实践表明,人民群众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谐文化已经成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而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匹配,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就必须看到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期待,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和谐文化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做到和谐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和谐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和谐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让人民在优质和谐文化沐浴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二、发挥文化产品引领作用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期待,要创造和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只有创造生产出更多优秀的和谐文化产品,才能更好地占领精神和谐文化阵地,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和谐文化权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和谐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就要时刻以群众需要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呼声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和谐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和谐文化产品质量,发挥和谐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就要加强对和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既坚持政府主导,又把握市场导向,两轮驱动,两翼齐飞,统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出更多优秀作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三、两手抓强满足需求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期待,要把握实现群众基本和谐文化需求与多样和谐文化需求的关系,一手抓公益性和谐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和谐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满足人民基本和谐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和谐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强和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和谐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和谐文化服务。加快发展和谐文化产业,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和谐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以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为核心,着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投融资、交易等四大平台,抓好大项目、大集团、大园区三大载体,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和谐文化产业发展主体,进一步提升和谐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推动和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论文作者:钱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  ;  ;  ;  ;  ;  ;  ;  

和谐文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期待论文_钱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