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ABC,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ABC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重大转变过程中,工作千头万绪,要做的事情很多,要研究的问题也相当复杂。但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要下大力气在全国人民中尽快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知识、新办法,熟悉它们的自身特点和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特殊应用,掌握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迅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精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使其日趋完善。
市场经济范畴的界定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来,市场经济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至于什么是市场经济?众说不一。实际上,市场经济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它有确定的内涵,有严格的界定。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所谓资源配置,系指社会如何将有限的社会资源分配到众多的各部门各行各业。这种分配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程度,而且关系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资源配置问题,是社会经济活动中首要的重大问题,也是任何社会和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纵观资源配置的方式,大体上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调控形式,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由各个单一经济单位的直接生产和需要来调节资源,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消费什么就生产什么,用“男耕女织”来解决自身有限的吃穿方面的需要。另一种是计划配置方式,即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计划,下达指标,通过行政手段和行政措施配置资源。还有一种就是市场配置方式,即由市场上价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运动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调节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流动和重新组合。如果资源配置采取直调控方式,那就叫自然经济;如果资源配置以计划为主,那就叫计划经济;如果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那就叫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在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手段。其运行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价格这一经济杠杆发挥作用。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便价格上升利润增加,就剌激扩大这种生产,资源自动转移过来,使产销得以平衡;反之,如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便价格下降利润减少,生产缩小,资源又自动转移出去,供需又得到平衡。同时,市场能够比较准确地提供千变万化、极其复杂的社会需求的信息,这就保证了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比较合理的利用,减少浪费和损失。更重要的是,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市场上的竞争机制,给市场以压力和动力,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得到奖励,浪费资源的得到惩罚,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实现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市场经济是当代一种高效益、低成本的经济运行方式。
市场经济不属于经济制度的范畴。长期以来,经济活动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理论论争的焦点。传统的观念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所独有的;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实际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误区。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讲的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它反映的是经济关系的本质,即经济基础的问题。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讲的是两种具体的资源配置方式,都属于经济管理体制的范畴,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相比,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它们本身并没有独立的社会属性,并不涉及姓“社”、姓“资”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曾经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①邓小平同志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从姓“社”姓“资”的争论中解放出来,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我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和理论的基础。
社会主义必须搞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存在,不是由哪一种所有制或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不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不论什么社会经济制度,只要市场经济得以产生的条件存在,市场经济就必然存在。
(一)商品交换关系的存在,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从社会制度中产生的,更不是从资本主义制度中产生的,而是从商品经济中产生的。正是因为有了商品经济,才有市场及其功能的存在。商品经济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萌芽,经过封建社会的简单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发达的商品经济,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更替中向前发展,趋于发达,市场经济正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发展而萌芽、形成及发展的。所以说,市场经济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就是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交换关系的存在,以及这种关系的日趋深化和广泛化,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承认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却长期不敢承认和发展市场经济,停留在姓“资”姓“社”的争论上,其结果是商品经济没有建立和确立相应的运行机制,人们总想用计划经济的办法来发展商品经济,从而导致商品经济难以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应该看到,不承认、不发展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是不完全、不彻底的,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承认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也就必须同时承认市场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践证明,任何否定和超越市场经济但又要使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的想法,都是从根本上违背人类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的,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二)市场经济具有计划经济所不具备的优点。计划经济的运行过程,是由国家计划机关预先制订计划,用行政指令的形式,按隶属关系逐级下达,将资源分配到社会各生产部门、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中去。这种方式的长处在于:它是按预定计划来配置资源的,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与发展,避免由于自发性与盲目性所导致的周期性波动提供了可能。同时,资源配置由一个统一的中心进行,有可能从整体利益出发,集中力量办几件最急需的大事。必须承认,在我国建国初期开始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国民经济,把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集中到国家优先发展的部门,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起过决定性作用,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计划经济的缺陷就日益明显并日益增加,最突出的问题是忽视甚至排斥价值规律,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缺乏竞争机制,因而难以保障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益。正是在这些问题上,市场经济具有它独特的优势。
首先,市场经济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价格变动较快的组织各种要素和资源,生产多样化产品,缓和供求矛盾,对社会资源的短期有效配置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第二,市场经济对局部利益具有驱动功能,通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刺激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市场经济具有信息传递功能,通过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价格信号,起着调节生产和流通的信号系统的作用。第四,市场经济具有公平检测和评判的功能,市场是检测商品价值高低和企业经营效果最客观的场所,而且是一种最公开、最公正、最准确的评判。市场在检测和评判的同时,执行优胜劣汰的原则,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启动企业内在潜力和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然,市场调节毕竟是一种“事后调节”,具有被动性、局部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等局限性,但可以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必要的计划调节进行弥补。
通过上述的分析比较,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经济30多年实践的证明,从总体上看,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因此,我们必须从今天的经济现实出发,按照生产现代化、社会化的要求,采取当今时代普遍存在的市场经济形式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历史选择。长期以来,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一直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和职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实行市场经济,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的涨落,引导生产和消费,调节社会资源的流向,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效益最高的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组合。也只有实行市场经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劳动报酬与劳动的多少、好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能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如何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一直是改革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其关键是企业是否具有活力。正因为如此,企业的活力问题便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此,党和政府采取过许多措施,但成效并不显著,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仍然缺乏应有的活力。问题在哪里?就是长期的依赖政策,企业躺在政府怀抱里吃“皇粮”,既无动力又无压力,根本问题是没有把企业推向市场,没有找准企业的动力源。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新体制,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实现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使我国经济真正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对中国经济的要求。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难以使我们同外界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活动接轨。实行市场经济后,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就能同其他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接近,就能较好地加入到国际社会分工与市场竞争体系中去,使经济贸易往来按国际惯例办事,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自己,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里,使我国能够跻身于经济发达国家之列。
总之,社会主义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功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可以预料,随着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促进派
几百年来,市场经济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搞的,人们对它知之甚少;我国几十年来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人们已经习惯了。长期以来又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区分社会根本制度的范畴,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得很深。现在,要放弃我们十分熟悉的计划经济旧体制,建立我们非常陌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认识和习惯的活动方式,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无疑是一场新的革命。因此,我们必须面对当前现实,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放开手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鸣锣开道,争当促进派。
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一提到市场经济,不少人就习惯地想到它的姓“资”姓“社”问题,想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的问题,还会想到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极分化问题,等等。这些疑虑的产生,说明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缺乏应有的了解,需要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首先要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文件,在此基础上,真正弄清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机制和功能,以及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等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取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动权。“否则,很容易形成口头上说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脑子里想的和实际做的却仍然是过去计划经济的一套做法,或者把我们要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误地理解为就是搞资本主义。”②
勇于实践,全身心地投入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关键性的一步。今天,改革的目标已经明确,大政方针也已经确定,问题是实践,真心实意地去干。改革绝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也不仅仅是领导者们的事,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千秋大业。我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动脑筋想主意,冲破形形式式的“左”的框框,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及时总结提高,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艰巨任务落到实处。
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同样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所要求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怎么实行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有许多复杂的矛盾,也会发生一些利益上的摩擦,在改革过程中更难免有某些失误,这就需要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尤其在触及个人和局部利益的时候,需要我们以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大局出发,多出一些主意,多提一些积极性建议,少一点疑虑和责难,把改革推向前进,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②《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序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