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一年的欧洲联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联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盟运行一年来,在推进欧洲一体化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改善经济环境以加速走出经济衰退的困境;采取措施以推动经货联盟目标的实现;协调外交政策增强同美争夺欧洲事务主导权的地位;进行军事合作,加强欧洲共同防务;接纳新成员,壮大欧盟总体实力。
尽管欧盟在前进中遭遇到重重困难与阻力,但联合毕竟是大局和大势所趋。估计欧洲在联合的道路上,将有一些新的试探。
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洲盟开始启动。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一年来,欧盟蹒跚起步,曲折前进。一方面,它荆棘满途,步履维艰,作为难如预期;另一方面,又饶有建树,初展了世界上最大、关系最紧密的区域一体化实体的风采。这预示了欧盟艰难曲折而又广阔有为的发展前景。
一
欧盟问世一年来,面对内外政治、经济压力和挑战,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外交与防务合作以及自身扩大方面初露锋芒,显示了应有的生命力。
面对21世纪国际经济领域的挑战,欧盟最紧要的课题是使自己走出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增长,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这也是1993年12月欧盟成立后第一次首脑会议的中心任务。执行委员会向首脑会议提出了一份《经济增长、竞争力和就业问题》白皮书,指出当前欧洲突出的失业问题是近20年来各种因素积累的结果。这20年内欧洲经济增长率从4%下降到2.5%,投资率下降5%。在就业、市场份额、高科技研究等方面,与美、日相比,欧洲地位也相对下降。欧盟的研究和发展经费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落后于美、日(美为2.8%,日为3%)。白皮书认为欧洲的根本出路是加强高科技开发,提高经济竞争力。政府财政困难,应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同时要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内部大市场和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白皮书建议欧盟10年内投入1500亿埃居(欧洲货币单位)用于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把研究和发展经费提高到3%和在2000年之前创造1500万个就业机会。首脑会议基本上批准了这一白皮书,决定从1994-1999年内集资1200亿埃居,用以扩大泛欧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工程投资,以改善欧盟经济环境,更好地发挥经济区域化优势。
1994年6月科孚岛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进一步决定实施横贯欧洲大陆的公共工程计划,包括建设通过英伦海峡隧道、运行于伦敦、布鲁塞尔和巴黎的铁路等11项工程。到2010年这11项工程共投资851亿美元。1994年底的首脑会议将落实筹资事项。
为推动经济与货币联盟目标的实现,欧盟也作了很多努力。首先,促使建立了欧洲货币机构,并确定法兰克福为这个未来的欧洲银行的所在地。由于成员国,特别是英国与德国,在欧洲银行定址问题上一直在明争暗斗,欧盟用一揽子解决10个新机构设置的方法,使成员国各有所得,顺利解决了这场纷争。欧洲货币机构已于1994年1月开始运作。其次,推动成员国经济政策协调。欧盟成立后次日,法德成立经济委员会并提出两国经济趋同计划。规定法国的预算赤字从现在占国内生产总值5.5%到1997年降到2%。德国则从现在的6.5%降到1995年的3%。德国的经济增长率从1995年起要达到3%,法国要达到2.8%。1994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执委会提出的“成员国经济政策重大方针”,规定成员国要优先考虑定价格和汇率;整顿国家财政;分享内部大市场利益和进行结构性改革创造就业机会这四项经济政策。此后部长理事会又讨论了控制预算赤字计划,对大多数未达到马约现定指标(赤字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成员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对外政策方面,一年来欧盟在加强北约的欧洲防务之翼、援助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以及波黑问题上协调行动,增强了同美争夺欧洲事务主导权的地位。欧盟还及时地提出了面向亚洲的新战略。由于亚洲的兴起,世界经济力量对比正在急剧变化。成员国已在调整亚洲政策,但欧盟还缺乏总体战略,这样,欧盟就可能“错过利用亚洲正在出现的经济奇迹的机会”。因此欧盟呼吁欧洲必须把亚洲放在“比以前远为重要得多的优先位置上”。另外,欧共体从80年代以来与亚洲的贸易虽有很大发展,在亚洲的直接投资比重却在大幅度下降,使欧盟与美、日在亚洲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欧盟首先从加强同亚洲国家的政治关系着手,在广泛的领域内继续或开始与亚洲政治对话,内容包括扩大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条约的范围和扩大核不扩散条约的范围等。经济上欧盟积极参与同亚洲国家的合作,增加对亚洲的投资,支持贸促活动。最近欧盟和东盟举行了第一次对话,以探讨和开辟加强经济合作的领域与途径。欧盟业已付诸行动以便在生机勃勃的亚太经济舞台占据有利地位。
推动欧洲共同防务是欧盟的又一重要活动。欧盟成立后不到一周,欧洲军团在斯特拉斯堡就成立了参谋部,并规定军团既可独立行动,也可按北约和西欧联盟要求部署行动。到1995年10月由法、德、比、荷、卢、意、西等欧盟成员国参加的军团兵力可达3.5万至4万人。目前则可动用现有的4200人组成的法德联军。这样,欧洲军团正式成为第一个可为欧洲防务服务的军事工具。据英报刊透露,欧盟唯一的两个核国家英国和法国正在秘密会谈,讨论建立联合核威慑力量问题。两国有可能共同建造和管理核潜艇,更新驱逐舰,或通过组织联合弹道导弹潜艇巡逻来分担核威慑责任。目前两国已建立联合空军指挥部来支持国际维和行动。这个指挥部可抽调两国的飞机来为国际救援和维和行动提供运输和空中支持。在欧洲各国正在削减防务财力、物力的情况下,这不失为是一个加强联合军事力量的重要行动。
欧盟成员国在先进武器生产方面也加强了合作。历史上欧洲各国出于安全、就业、民族自立等因素,习惯于独立生产武器。现在由于武器系统越来越先进,造价越来越高,预算压力增大和军火销售国际竞争加剧,单独一国难以胜任。欧洲军火工业公司开始加强联合。德意志航空航天公司和法国航空航天公司正在就合作开发导弹和卫星问题进行谈判。法国的马特拉公司和英国航空航天公司正就导弹制造业务合并问题进行谈判。1993年底法、德、英、意、西五国签署了政府间的议定书,联合生产军用宽体运输机。据报道,比、葡、土也将参加该项生产工程。1994年7月意、德、英协议投入120亿美元共同生产欧洲护卫舰。
欧盟在促进成员国加强共同防务方面取得的进展是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成果,必将对欧洲形势和美、俄、欧相互关系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一年来欧盟在自身扩大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与奥地利、芬兰、瑞典、挪威分别达成入盟协议。现奥、芬、瑞已获全民公决批准,从1995年1月起就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欧盟与奥、芬、瑞的协议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从欧盟看,为了适应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它必须扩充自己的实力,以便在今后多极化世界中成为独立的一极。奥地利等3国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已超过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吸收它们入盟不仅从总体上加强了欧盟实力,而且直接有利于欧盟财政收入。从申请国看,入盟是它们在新形势下维护和促进民族利益的最佳选择。它们在谈判中又分别得到在农业、地区补贴、车辆过境限制等方面特殊要求的满足。1995年3国入盟必将进一步提高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欧盟一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比起形势的要求和马约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它在前进过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和阻力。
首先,经货联盟计划的实现比预期的更加困难。马约规定经货联盟从马约签订之日起7年内实现。现在3年已过去,成员国在某些方面离进入经货联盟的要求却更远了。这主要因为90年代初欧盟成员国相继陷入经济衰退,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普遍急剧增加,使成员国更难达到马约规定的宏观经济指标。另外1992年9月至1993年8月的欧洲货币危机使成员国的经济货币政策进一步拉开了差距。迄今欧盟内的金融货币状况依然不佳。英、意两国货币“暂时”退出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逾两年而未示归意。希腊货币始终未加入欧洲货币机制。只有德、荷两国货币保持在原规定的距中心汇率上下各2.25%的幅度内浮动。其余7国货币汇率浮动幅度已接近自由浮动的程度(在中心汇率上下各15%之间浮动)。实际上欧洲货币体系已无法起稳定成员国货币和协调成员国经济货币政策的作用。目前欧洲经济虽已开始复苏,成员国能否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参加经货联盟的宏观经济指标仍然渺茫。
其次,欧盟内部在扩大与深化问题上的矛盾日益突出。马约的主要内容是推动经济上深化联合。但形势的发展把扩大欧盟问题提到了更迫切的地位。因为马约签订后不到1个月苏联解体,华约解散,欧洲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9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又不同程度地陷入经济衰退。出于政治、安全利益和寻找经济出路等考虑,一大批申请入盟国等候在欧盟大门外。为了增强自己在全球范围内与美、日经济竞争和与美、俄在欧洲争夺主导权的地位,欧盟也有加速发展壮大自己队伍的需要。这种两相情愿的形势使欧盟加快了扩大的步伐。
然而成员国对吸收奥地利等4国后如何再扩大欧盟的想法并不一致。德国出于地缘政治和使自己成为欧盟中心的长远利益考虑,迫切要求欧盟向东扩伸。德一再提出要为中、东欧国家入盟制定具体时间表。法本不愿加速扩大,迫于在联合深化问题上争取德支持,所以在扩大问题上向德让步,但仍希望扩大与深化不紧不慢地并行发展,并强调“不能让不顾一切的扩大来损害成员国之间联合的深化”。法为了防范德,也想通过吸收地中海沿岸国家入盟来平衡欧盟东扩后德势力的扩张。英虽一贯主张松散联合,不反对扩大欧盟,但也不愿德势力和影响迅速膨胀。意大利则一贯反对加速扩大。西班牙等南欧较穷的成员国则担心吸收中、东欧国家入盟会损害自己在欧盟的既得经济利益,因为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及欧盟。欧盟12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6万美元,而东欧较富的波、匈、捷、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3000美元。它们入盟势必使欧盟的地区援助资金流向改变。据英国一位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的报告,如吸收上述4国入盟,就将使欧盟的地区援助和农业补贴开支增加75%。由于成员国对扩大的态度各异,围绕扩大问题的明争暗斗日益尖锐。成员国中对如何解决扩大与深化的矛盾出现很多争论。最主要的分歧是坚持马约规定的欧盟模式还是降格以求搞一个类似大自由贸易区的联邦欧洲。这是一个建设什么样的欧洲的根本性问题。
一年来在欧盟建设模式问题上的矛盾和争论进一步发展。这一争论实际上潜伏已久。因为在一体化深入发展后成员国中事实上已存在差异和不等速发展。扩大与深化的矛盾挑开了这一争论,最近欧盟核心论的分歧则把这一争论推向了高潮。
8月30日法总理巴拉迪尔在接受《费加罗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三层欧洲”,“三个同心圆”的观点。紧接着9月1日德总理科尔所属的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朔伊布勒公布了一个“关于欧洲政策的思考”文件,提出由德、法、荷、比、卢五国组成核心的多速欧洲建议。
法德建议立即引起成员国强烈反对。一贯自视是欧洲大国的英国由于被排除在核心之外和被置于慢车道上而大为恼火。梅杰首相提出欧盟应成为一个“由一些可变的联盟组成的按菜单点菜式的联合体”,即“由成员国自行决定在不同的领域以什么速度前进”。英认为欧盟应实行“灵活的多轨政策”。意大利曾是欧洲联合的创始国,现被排除在核心之外,当然感到意外和愤怒,意外长说德国这个“思考”将导致“欧洲崩溃”。西班牙承认多速度发展的现实,但反对一些国家自封为核心。因为西一直希望自己能挤进核心,西明确表示“属于第一个核心是西政府的一个优先目标”。其他一些未被列入核心的国家普遍感到受“轻视”,降到了“二等或三等国”地位。它们强调“欧洲必须一起前进”。
在此情况下,法急忙与德拉开距离,以争取多数盟国同情。巴拉迪尔公开声明自己的建议与德国的“思考”毫无共同之处。德政府对这场争论持谨慎态度。科尔一再拒绝对“思考”表态,但明确表示不同意英国的“菜单式欧洲”和“不希望欧洲的进展速度因船队中走得最慢的船而受到阻碍”。
由于几乎一致的反对,欧洲议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反对多速欧洲的建议。但不少议员认为成员国中实际上已存在不同速度发展,问题只在于“不能把这种现象永久化”。几乎所有的议员认为对欧洲发展模式的意见分歧很大,观点很混乱,目前进行辩论的时机尚不成熟。围绕建设什么样欧洲的争论还将较长期地进行下去,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体化建设进程。
三
尽管欧盟内部矛盾纷纭,联合仍是大局和大势所趋。为了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成员国已从1994年秋公开激烈争论中冷静下来,转入加强双边磋商。看来,欧洲联合的道路会有一些新的试探。经济一体化步骤可能将更灵活,政治和防务合作则可能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预定在1996年审议、修改马约的欧盟首脑会议可能对欧洲联合模式勾勒出较切实际的蓝图。
在欧洲联合模式问题上,由于“核心论”,“多速度论”被否决,但欧盟内实际上的不等速发展确已存在。如何既照顾慢速国家的利益和民族感情,又不使欧洲列车前进的速度受阻,出路可能采取对慢速国家规定过渡期的办法,使其逐渐跟上,而不采取马上限制和削弱其成员国权利的激烈办法。正如科尔所说“我们的责任是首先塑造明天的欧洲”,但“对欧盟成员国不同的经历应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应考虑通过一些过渡阶段或有限的例外,在队伍主力不停下来的情况下解决某些问题的可能性”。欧洲货币机构主席拉姆法卢西也有类似的表示。他说“从多种货币过渡到一种货币可能经过持续若干年的过渡阶段”。一部分带头“塑造明天的欧洲”的成员国先走上快速轨道,然后带动其余成员国经过一个过渡期再齐步前进。这种有团结愿望、以大局为重的作法有可能为全体成员国所接受。此外,法国曾提出过“自选领域”方案,即只有参加某一领域的成员国有才有资格参加决定这一领域政策的部长理事会的表决。如欧盟实行法国这一方案,英、丹等不参加欧洲统一货币的国家将来在欧盟货币问题的决策上就丧失了发言权。这种办法虽被采纳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关于欧盟扩大的前景,目前成员国的共识是,欧盟进一步扩大的前提是欧盟机构(最重要的是决策机构部长理事会)及其表决制度的改革和共同农业政策和改革。因为欧盟现行的机制还是30多年前6国成立欧共体时确定的。此后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旧的机制如不改革就要影响欧盟正常运转。欧盟部长理事会原规定每一成员国都派一位部长参加组成,主席轮流担任半年。表决方法视问题重要性而定。在财政、安全、外交、吸收新成员等重大问题上需一致通过。成员国一国一票,任何一国都有相同的否决权。一般性问题表决方法是特别多数制。成员国投票权按其人口的比例而定。奥地利等3国入盟后,成员国在表决制度上已有重大分歧,如欧盟进一步扩大,矛盾将更加复杂化。看来最重要的争议在是否取消否决权。法国等希望大国在理事会中占更大份量,小国则要求权力均等,保持一国一票的否决权。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大,普遍否决权即使保留,其使用范围也会缩小,以免在一个日益庞大的机构中由于决策程序而影响效率。
至于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前景更不容乐观。由于申请入盟的国家大多数对农业依赖性很强。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如照旧实行下去,越来越沉重的农产品补贴开支将使欧盟无法承受。如改革农产品补贴政策,一部分成员国的既得经济利益马上受损。这一问题涉及各国切身利益,欧盟恐难在短时期内找到解决矛盾的两全之计。中、东欧国家在本世纪内入盟的可能性也就很渺茫。目前欧盟在东扩问题上采取积极而慎重的方针。1994年10月欧盟同波、匈、捷、斯、罗、保六国建立了部长级接触,即“有组织的对话”。由于成员国意见不一,欧盟未能作出与6国“定期”磋商的决定。看来向东扩大虽是欧盟的既定目标,推进的时间表却受欧盟内部矛盾和一体化艰难进程所制约。
在防务、安全合作方面,欧盟可能迈出新的步子。马约虽对政治、防务联合没有提出具体计划,欧盟成立后在防务政策和军工生产合作方面却有所进展。值得注意的是英法不仅在核威慑力量方面正在磋商合作,而且两国的防务政策也在空前地靠拢。过去英国一直反对欧盟承担防务责任,最近英反对欧盟保护伞下执行共同防务的声音已减弱。外交大臣赫德表示英国要与法国一起努力加强有效的“独立于北约之外欧洲防务机构”。舆论界认为这可能意味英将同意把西欧联盟作为欧盟的支柱之一。另外,据英《独立报》透露,英法两国还在磋商制定欧盟“半独立状态”的防务政策,即防务与经济、社会、外交等政策分开,以适应一些想参加欧盟外交政策而不参加防务政策的“中立”成员国的需要。估计1996年欧盟首脑会议上共同防务问题将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并列入马约的修订之中。
欧洲联合在冷战时期一直以法德两驾马车为动力。冷战结束后,欧洲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统一后的德国实力大增,法国在欧盟中的地位相对减弱。法德两驾马车开始向德倾斜。法德龃龉已屡见不鲜。德联盟党“核心论”的抛出,使法感到德把与其关系密切的荷、比、卢3国拉入核心的用意在于确立德在欧盟的主导地位,因此法断然拒绝德建议。今后法对德的戒备和疑虑势必更会增加。其他成员国也不愿德独霸欧盟,要求平等参与决策。欧洲联合今后是否能继续靠法德轴心来转动已成一大疑问,德国唱主角恐难避免,法、英等大国也将竞相扩展自己的影响,欧盟内部成员国关系可能出现新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