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科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CT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24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中,39例胰腺影像学检查异常,主要是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大,增强扫描时无坏死征象;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检查胰腺均有出血、坏死表现,胰腺边缘不清,体积呈现明显的弥漫性增大,均有胰外液体聚集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明显,可为患者疾病类型、并发症情况提供诊断信息。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在年龄高于20岁的人群中好发[1],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差异不大。这一疾病的临床表现相对复杂,主要有剧烈腹痛表现,部分伴随腰背部放射疼痛,在卧位时疼痛加剧,严重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恶心、呕吐、肌紧张或压痛等临床表现,部分可休克或死亡[2]。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根据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然而这两种方法难以明确疾病类型,而多层螺旋CT可对胰腺炎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疾病类型等进行判断[3],并且可了解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了解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66例患者展开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均得到临床诊断(通过临床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分析等诊断),临床资料完整,同意自身资料用于临床研究。其中男31例,女35例,年龄20~74岁,平均(48.34±3.69)岁;临床表现:左上腹持续疼痛、部分伴随有腰背部的放射样疼痛。其中25例存在腹胀、恶心或呕吐表现;20例有发热表现,且白细胞计数显著提高;59例的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病史:酗酒史40例,胆结石或胆囊炎病史20例。
1.2 方法
对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所用仪器为GE公司制造的Prospeed AI型螺旋CT机。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从膈下至盆腔,层间距与层厚均是5mm,共扫描55层至65层。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CT平扫,之后实施CT增强扫描:先实施碘过敏实验,结果是阴性,之后从肘静脉以高压注射器给予碘海醇80ml至100ml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30s,在23s和65s实施双期扫描,认真观察胰腺和周围病变组织不同时间的密度改变情况。
1.3 Balthazar评判标准
急性胰腺炎Balthazar评判标准[4]:若CT表现为胰腺正常,为A级,评分为0分;若胰腺肿大,为B级,分值为1分;若胰腺炎症,或(和)胰周存在脂肪炎症,为C级,分值为2分;单个胰周液体聚集,为D级,评分为3分;有腹膜后积气,或若干胰周液体聚集,为E级,4分。
2 结果
2.1总体诊断结果
本组66例患者经CT诊断均获得明确诊断,其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2例,占比63.64%;急性坏死型胰腺炎24例,占比36.36%。
2.2不同疾病类型的CT表现
42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中,3例(7.14%)胰腺大小无异常,Balthazar评判为A级;39例(92.86%)的患者胰腺影像学检查出现异常征象,主要是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大,为B级~C级;其中3例表现为局限性增大,8例是胰腺局部增大,而7例为局限性胰尾明显肿大,其他患者胰腺均为弥漫性增大。经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增强,无坏死征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中,16例Balthazar评判为D级,占比66.67%;8例Balthazar评判为E级,占比33.33%。患者胰腺均有出血、坏死表现,胰腺边缘不清,体积呈现明显的弥漫性增大,存在密度更低的无强化坏死区域,患者CT值不足40HU,内部偶尔有高密度、小灶性斑片样影。经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四周有轻微强化。本组24例患者均有胰外液体聚集表现,位置为结肠旁沟、小网膜囊内、胃和脾之间、肾前间隙等,可伴随双侧或单侧吉氏筋膜增厚。4例有胰脓肿并发症,6例有假性囊肿形成。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为自身消化所致炎性疾病,主要继发于酗酒、胆源性疾病、暴饮暴食等。近年来,在医源性因素、心理因素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影响下,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5]。这一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诊断中不能仅依靠临床体征与实验室检查,还应借助影像学检查方法来进行判断。
急性胰腺炎主要包括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两种类型,其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在胰腺形态及密度上均有明显变化,且胰腺周围易出现积液[6]。本组42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中,3例结果正常,可见部分早期疾病者胰腺自身、四周均无明显变化;其余39例胰腺影像学检查异常,胰腺体积可明显肿胀、增大,部分患者的胰腺比正常值大2倍至3倍,且不同患者的胰腺肿胀程度有所不同。若单纯通过胰腺肿胀与否来分析患者是否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结果并不可靠,应考虑周围脂肪密度、腹膜后间隙密度、肾前筋膜有无增厚等间接征象,来展开分析。本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在CT增强扫描时无坏死征象,这是和坏死型胰腺炎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组患者中,经CT诊断急性坏死型胰腺炎24例,经检查胰腺同样出现肿大,轮廓不清且边缘不规则,在扫描时均有出血、坏死表现,体积呈现明显的弥漫性增大,均有胰外液体聚集表现。增强扫描后,胰腺实质有弥漫性造影剂充盈缺损区域,或是局限性、点片状区域,同时可见蜂窝组织炎肿块、假性囊肿或腹水等并发症。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CT检查对胰腺炎分型有重要帮助。
通过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笔者认识到,CT检查这一方法扫描较快,检查费用较低,且在检查过程中,平扫结合增强扫描的应用方式不仅可对胰腺本身疾病、附近组织的变化情况直观显示,同时有助于评判疾病的轻重缓解,了解患者有无并发症,并可对患者病变进展与预后进行评估。近年来MRI在基层医院也逐步得到应用,然而这一检查方法检查时间长,费用较高,再加上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应用MRI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与MRI检查比,多层螺旋CT在基层医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明显,可为患者疾病类型、并发症情况提供诊断信息。
参考文献:
[1]穆峰, 王一民, 何文进,等. 多层CT联合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浓度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 2016, 38(12):1775-1778.
[2]刘永, 罗朝军.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6(7):1337-1338.
[3]陈宏. CT、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比较[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5):103-105.
[4]高娟, 刘静. 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血清脂肪酶、淀粉酶、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 22(3):325-327.
[5]侯斐, 于晓政, 阴赪宏.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J]. 中国医刊, 2016, 51(6):11-12.
[6]刘宏俊. 增强CT和彩色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比较[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51):10197-10197.
论文作者:吴丽芝1, 陈建强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胰腺炎论文; 胰腺论文; 患者论文; 多层论文; 螺旋论文; 弥漫性论文; 水肿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