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来的经济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_经济建设论文

历史和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来的经济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_经济建设论文

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建设论文,历史性论文,新台阶论文,我国论文,伟大成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五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都出现了历史阶段性变化。概括起来,有五大成就。

粮食人均占有量突破800斤,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加

我国12亿人口,吃饭问题是第一位的大事。以粮食为基础的食品供求状况,对整个市场的稳定乃至经济、社会的稳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农业形势好,整个经济形势就好;农业出了问题,整个经济就会出问题。199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市场粮价上涨引起的。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措施,重点是加强农业。由于全党、全国上下重视,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上气候条件较好,从1994年到1996年,连续三年丰收。1996年达980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突破800斤。今年夏粮总产量2479亿斤,比去年增产215亿斤。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感到难度最大的是粮食的增产,最后定为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800—10000亿斤。结果出人意料,很可能五年的增产计划一年就能完成。国家的粮食收购政策从今年开始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即国家用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这意味着几十年来一直靠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变为国家真正同农民实现了等价交换,而且还加上一定的补贴,开始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向发展。主要由于粮食收购价格的提高,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城镇居民,这对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村市场对工业品的吸收能力,从而实现工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农业自身积累能力的增强,预示着我国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

畜牧养殖业作为农业的增长点,在过去五年里有了大的发展。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肉类总产量的年增加量占世界总增加量的70%,1996年达到90%以上。目前,我国肉、蛋、水产品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28%、40%和54%,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年人均占有量,肉类已达100斤,蛋32斤,水产品50多斤,分别超过世界人均水平20斤、15斤和10斤。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对增强民族体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工业消费品满足了社会需求,我国人民告别了短缺经济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放开了工业消费品价格,在轻纺工业领域引进外资和技术,国家对轻纺工业的发展给予“六个优先”的政策,从而使轻纺工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我们一举摆脱了工业品的票证供应时代。匈牙利的改革经济学家科尔纳曾把社会主义经济称之为“短缺经济”,把资本主义经济称之为“过剩经济”。我国改革以来的发展,打破了社会主义经济必然是短缺经济的定论,证明产品匮乏,排队购物,不是社会主义的固有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可以使市场商品丰富多彩。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消费品工业趋于成熟。目前,95%以上的工业消费品供求平衡或供略大于求。在国内市场上可以与国际名牌产品竞争,并成为出口的拳头产品。199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614亿元,比1991年增长近2倍。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达93.5台,比1990年增长58.5%,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农村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视机88台,比1990年增长1倍。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1996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6%,比1991年下降5.2个百分点,交通、保健、文化、旅游、娱乐支出增长较快,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90年的13.9%上升到1996年的18.3%。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6.3%,比1990年降低2.5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的增加,将对工业消费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形成巨大需求,从而拉动工业的持续增长。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缓解

“八五”以来,国家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重点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行业长期以来作为国民经济的短线部门,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这些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改革,赋予它们新的机制。电力建设,允许多家办电,调整了电价,引进外资和技术,使电力工业有了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1992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同时调整发电结构,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和风力发电。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建设的秦山核电站三十万千瓦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1996年我国发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小时,已比1991年增长55.7%,从世界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由于电力供应的缓解,拉闸限电现象越来越少,居民也可以大量使用空调了。钢铁工业在注重品种质量的前提下迅速发展。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比1991年增长40%以上,从世界第四位跃居首位。回想1958年,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威胁,提出全民大炼钢铁,“为1070万吨钢而奋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当钢产量超过1亿吨时,我们可以自豪地用这一成果来告慰先辈了。水泥产量遥遥领先于世界,比第二位的日本产量多出近4倍。铁路建设由于建立了专项基金,允许发行债券融资,鼓励地方和外商参与投资,“八五”时期新增铁路新线7777公里,电气化铁路3296公里,复线4902公里,是我国历史上铁路投资最多、新增营运里程最长的时期。京九线、南昆线都是在这时期开工建成的。公路、机场、港口建设也都保持了较大规模。多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优化了运输结构,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人民的出行条件。五年来,邮电通信业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1992—1996年,邮电通信业务量年均增长50%以上,每年平均新增电话装机约2000万门。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8%,部分省市达到10%,其中京、沪、穗三市超过20%。移动通讯业务年均增长2倍以上。总之,经过18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八五”以来的发展,我国能源、主要原材料的产量已居于世界前列,交通通信的紧张状况大大缓解。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变化。

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000亿美元,运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能力大大增强

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改善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迅速增加。1992—199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18万亿美元,比“七五”时期增长近1倍半,年均增长19%。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由1990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11位。我国出口额占世界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已由1991年的1.8%上升到1996年的3.0%左右。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已达87%,其中机电产品年出口达400多亿美元,“八五”时期机电产品出口额是“七五”时期的4倍。

1992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五年间实际共利用外资1500多亿美元,是前13年总和的6.4倍,年均超过3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投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顶目增多,大项目增多,投向中西部的增多。外资的大量进入不仅弥补了国内资金的不足,而且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可以说,利用外资已成为转变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催化剂。

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软着陆”,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势头

1992年以来的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超过12.1%,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波动幅度最小的时期。经济增长大上大下的波动,曾长期困扰着我们。每一次大的波动,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成功地避免了大的波动。这是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992年底到1993年上半年,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乱集资、乱拆借、乱设金融机构,以及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等问题,投资规模迅速膨胀。1993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61%,其中国有单位增长70.7%,由此引起货币投放急剧增加,流通中现金增长54.1%。需求的膨胀带来了通货膨胀。1993年10月开始,物价犹如脱缰之马。1994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1.7%。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决策,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包括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整顿金融秩序,控制投资规模,增加有效供给,运用进口调剂国内市场,整顿流通环节,加强价格监管。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涨幅逐年明显回落,1995年降到14.8%,1996年进一步回落到6.1%。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9.5%,物价涨幅回落到1.8%,国民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势头。经济“软着陆”的成功,表明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能及时作出科学决策,表现出灵活高超的调控艺术,完全具有驾驭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这次治理通货膨胀,主要采用了经济手段,与以往以行政手段为主有了明显区别。只要我们坚持几年来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目前这种高增长、低通胀的势头可以保持到下世纪初期。

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伟大成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令人神往,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跨世纪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标签:;  ;  ;  ;  ;  ;  ;  

历史和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来的经济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_经济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