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猛缩 谁在打压民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企论文,市值论文,谁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大受损者
在沪指上周跌破1500点时,人们发现,经过股市半年持续下跌,已经上市的五家民营企业的财富缩水竟占到沪深市值损失的10%以上。尤其12月5日以后,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更是加快了财富缩水的速度。这五家民营企业是太太药业、用友软件、康美药业、广东榕泰和天通股份。
难道民营企业是证券市场的最大受损者?新的一波财富缩水有没有受到香港股市对民营企业普遍质疑的影响?
12月5日以来,深沪两市股指再次大幅下挫。有分析员称,如果不考虑中石化、宝钢股份等大盘股没有下跌的影响,现在的价格水平事实上已经回落到1999年5·19行情前1000点左右的水平。
上周,沪深两市总市值为4.29万亿元,较去年6月最高的5.7万亿元缩水1.41万亿元;两市流通市值1.33万亿元,较去年6月的1.9万亿元缩水30%。以上述五家民营企业上市后最高市价计算,这五家民营企业共缩水人民币201.9亿市值,王文京等五位财富新贵的财富缩水就高达95.3亿元,帝贤B王淑贤财富也蒸发掉了6.86亿港元。
其中,太太药业和用友软件这两家民营企业的掌门人朱保国和王文京财富缩水最为厉害。
太太药业朱保国持股47.54%(朱氏家族控股74.18%),按市价计算,朱个人财富蒸发31.5亿。太太药业在去年上市4个月后跌破其24.8元的发行价,2001年1月22日以22.58元报收。这离太太药业去年6月8日创下的最高价46.98元已跌去一半多。太太药业董事长朱保国持有公司1.2887亿股,其个人的身价曾一度达到60.5亿元。
2001年5月18日上市的用友软件曾创下开盘首日攀升至100元高位的纪录。回首百元高位,上周五,43.5元的最低股价给人往事如烟的感觉。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间接持有5520万股,个人身价曾高达50.78亿元,到如今,被誉为“以知识创造财富”的典型传奇富翁王文京的身价仅剩下26.39亿元,仅7个月,王文京近一半的个人财富已消失不见。
从香港看沪深民企
记者分别致电这五家上市公司,但大多数都不愿对其公司股价置评。
“经营是第一位的,我们公司的经营和业绩都很正常。我们无法控制公司股价。”太太药业总经理邱庆丰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这几乎是五家民营企业一致的答复。
因为遭基金恐慌性抛售,在香港上市的欧亚农业和格林柯尔急于向各方澄清事实,挽回损失,同样遭遇急挫。与港股民营企业显著不同的是,遭基金洗仓的欧亚农业这些沪深股市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们并没有表现出恐慌。
“我个人认为,A股民营企业股价大跌与香港民营企业遭基金洗仓联系不大。”用友软件董秘章珂电话里告诉记者,目前来看,A股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国内民营企业的资信与国外可能差一点,但是在A股,与大多数国有企业资信相比,民营企业还算是好的。
谁在打压民企
的确,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它的清晰的产权,理论上说,民营企业没有不良行为的动机。但问题是,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却加剧了。
民营企业跌幅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上市后涨幅较高。天相投资顾问公司证券分析师张学鹏对记者说,这五家民营企业都是2001年证券市场大跌以前上市的,那时,市场对他们的价值高估了,涨幅过高,所以回落的也较为明显。
政策的不明朗更加剧了不确定性。有人把国有股减持方案和全流通问题寄希望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最新的消息说,在一推再推之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于2002年2月初在北京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原定于2001年11月召开的会议,被推迟了两个多月,令各界深信,本次会议将有重大举措推出。有关人士估计,这次金融工作会议可能对诸如国有股减持、中央银行机构及功能等具体问题确定基本解决框架,为应对未来几年金融变革部署战略性方案。一方面价值被高估,另一方面,政策的不确定性,都造成了民企股价的超跌。民营企业自然成为证券市场1000多只股票中的“超跌明星”。
银河证券投资交易部副经理刘志坚先生不完全同意张学鹏的观点。他告诉记者,虽然,上述原因最为关键,但是,也不排除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操作行为的因素。上述五家民营企业都是新股或次新股,而上市时股价太高,机构介入成本过高,此时,它们一般是选择回避。逢低吸纳是机构操作最基本的手法。在A股仍不见底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超跌也许是有实力的机构最佳的介入时机。
民企价值被高估,这一点与香港股市民营企业普遍遭到质疑的原因相似。据郎咸平教授告诉记者,在欧亚农业和格林柯尔事件之前,由于红筹股和H股不被证券分析师看好,民营企业反而被他们高估了价值。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红筹股大多数是垄断性企业,虽然受政府保护,但是存在随时被打破垄断的不确定性,加上管理不透明,在政策不确定时就往往被作为基金打压的对象。近期,由于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称两年内将发放两张移动电话牌照,中移动和中联通再次遭到大幅洗盘就是典型例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认为民营企业有着灵活的机制、稳定的市场和透明的管理,而且成长性好。民营企业成为他们各类基金的首选目标之一。
然而先后曝光的格林柯尔和欧亚农业事件,却令内地民营企业信誉扫地。1月2日,远东经济评论的一篇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使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欧亚农业一天暴跌24%。此前,格林柯尔更是上演暴跌40%的惨剧。
业内人士指出,海外投资者其实对目前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的业务和收入模式都比较陌生,他们可以信赖的只是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财务报表。但是,“格林柯尔事件”中,恰恰是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收入模式遭到媒体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都还能相信什么?有香港财经媒体指出,从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来看,香港顶尖的蓝筹股“和黄”和“汇丰”的资本回报率分别只有14%和17%。相比之下,“格林柯尔”达到35%(负债比率只有1.75%),“超大现代农业”更高达80%(负债比率只有5%)。无论如何,民营企业股“如此高的回报率,的确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业绩不是惟一解释
有权威人士指出,A股市场不能因为市场低迷而丧失对民营企业的信心,大多数民营企业在高成长性的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它们的市场前景是无可置疑的。
与在香港股市不同的是,民营企业在A股市场里显然扮演的不是“坏孩子”的角色。恰恰相反,民营企业股是A股市场的一支建设性力量。张学鹏认为,民营企业与大多数国企相比,机制还是相对灵活。
但在基本面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股价大幅度下挫显然是非理性的。此时,业绩显然不能成为惟一价值依据。
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经营管理和国企股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同为民营企业,幸福实业通过关联交易,一样通过上市公司转移资金。这和国有企业把上市公司当提款机没有差别。刘志坚认为,不能从股权结构来看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