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兵1 王岚2 廖清群3
1.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22000;2.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0000;3.邵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22800
摘要:目的 对一起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检测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做同源性分析。方法 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了病人粪便便(或肛拭子)、可疑食物共26份样本,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2010》进行病原检测,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结果 从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中分离出的10株沙门氏菌和可疑食物中分离出的菌株PFGE图谱一致,具有同源性。结论 在病人大便(或肛拭子)和可疑食物中均分离出沙门氏菌且PFGE图谱一致具有同源性,确认是一起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显示PFGE技术对于食物中毒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物中毒;沙门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沙门菌是一种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的革兰氏阴性菌,人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是极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1)。据统计,国内报道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沙门菌引起的占70~80%(2-3),其中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中,超过90%的是肉类等动物性产品。2014年9月20日,邵阳市邵东县发生一起因食用了被污染的面包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根据病例临床症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因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9月20日上午8点,邵阳市邵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医院报告,该院儿科自9月16日陆续收治25例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症状的病例,初步诊断疑似食物中毒。经调查,患者均食用过某连锁面包店“骨肉相连”面包,发病大多集中在食用面包后4~10小时,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发热等急性肠胃道中毒症状,经使用抗生素药物及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全部好转,无死亡病例。
1.2方法
1.2.1 样品采集
采集患者粪便标本25份,其中未用药患者标本1份,用药后患者标本24份。采集剩余面包1份。
1.2.2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微生物监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生物梅里埃VITEK2 COMPACT30),脉冲场电泳系统(美国伯乐生命医学公司,Chef Mapper XA),凝胶成像仪(美国伯乐生命医学公司,ChemiDOC XRS),BN分析软件(美国伯乐生命医学公司,BN Version 7.5),肠道增菌液、分离培养基均购自广东环凯有限公司,显色培养基(上海科马嘉公司),诊断血清(丹麦SSIG公司),细菌鉴定试剂条(生物梅里埃),脉冲场电泳检测试剂()。以上试剂均在有限期内。
1.2.3 菌株分离鉴定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2010》进行检测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等项目检测。配置相应的液体培养基对采集的样本分别进行选择性增菌,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增菌液划线至对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得到的可疑单个菌落,三糖铁生化后用API 生化鉴定试剂条进行生化鉴定,对生化鉴定结果相符的菌株进一步做血清学分型。
1.2.4 脉冲场凝胶电泳 脉冲场凝胶电泳参照美国CDC PulseNet推荐的沙门菌脉冲场电泳标准方法进行操作,PFGE后的电泳图谱用BN Version 7.5软件进行分析,PFGE分型的相对分子质量参考标准菌株为沙门菌H9812.
2 结果
2.1菌株分离鉴定情况 在25份患者粪便标本的10份标本中分离出沙门菌,1份骨“肉相连连”面包中分离出沙门菌,所有样品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等致病菌。分离出的11株菌株生物学形状一致,SS平板上有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中心带黑点的菌落。可疑菌落纯培养之后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无芽孢和荚膜;三糖铁生化后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结果符合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血清学分型实验O-F多价、O9和Hg,m呈强凝集。根据分离菌株生物性形状、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结果判定为肠炎沙门氏菌。
2.2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以Xbal酶为内切酶,对10株从患者粪便和1株从面包中分离出的肠炎沙门氏菌进行PFGE分型,根据Tenover的同源性判断标准(3)各菌株图谱间DNA条带数量和位置完全一致为同一型别。由图1可知:11株肠炎沙门氏菌PFGE带型相同,图谱一致,同源性达到100%,说明所有菌株均来自同一克隆株。
图1
3 讨论
3.1 沙门氏菌是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菌,在相关报道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其中又以肠炎沙门菌血清型最常见。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有共同的进食史,发病时间集中,临床症状相似,不互相传染。经实验室检测,在1份剩余食品和10份患者粪便中检出肠炎沙门菌,这11株沙门菌菌株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凝集结果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均相同,可以判定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3.2 随着检验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病原菌进行分子分型,了解从不同来源分离出菌株间的关联性,为细菌性传染病的监测、传染源追踪、传播途径调查和识别提供了重要实验室依据,也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本起食物中毒事件中,虽然从患者体内和食品中均检出了相同血清型肠炎沙门氏菌,但难以说明其内在的关联性。作为细菌分子流行病研究“金标准”的PFGE分子分型方法,是一种对细胞全染色体DNA进行分析,检测细胞染色体结构特征,从分子水平上显示出菌株间微小差异,分析更准确、稳定,不受表型性状的易变性带来的干扰,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结果易判断等优点。结果显示,从食品和患者中分离到的肠炎沙门菌PFGE基因型完全相似,表明菌株的DNA结构高度一致,可认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同一克隆病原菌所致,主要原因是食用了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骨肉相连”面包。
3.3 在食物中毒事件标本采集中,要注意标本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只有及时、全面采集有可能为污染来源的标本类型,并分离出菌株,才能进一步溯源追踪到最初的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实现相关食源性疾病更大范围的有效防控,如本次食物中毒事件中及时采集到剩余食品标本是成功追溯到病原菌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基础。为了预防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强不同环节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及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Cheng CM,Lin W,Thien VK,et al.Rapid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 foods using real-time PCR[J].J Food Prot,2008,71(12):2436 -2441.
[2]王兵.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J].当代医学,2012,18(23):160.
[3]曹霞.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检测分析[J].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2012,23(6):84-85.
论文作者:李广兵1,王岚2,廖清群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沙门氏菌论文; 菌株论文; 食物中毒论文; 沙门论文; 电泳论文; 患者论文; 肠炎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