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妊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孕妇分娩前后的护理干预论文_刘文文

1例妊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孕妇分娩前后的护理干预论文_刘文文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讨论我院2015年10月份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针对这类病例的护理干预措施。一般情况下对妊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同时必须给予全身心的护理干预,以便缓解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最终提高母婴结局。本次研究中对1例妊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孕妇分娩前后实施护理干预,提高分娩后治疗效果,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关键词】妊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孕妇;分娩前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21-0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孕产妇严重且罕见的并发症,对孕妇本身或婴幼儿都有较大的影响[1-3]。患者静脉血栓如果全部或部分脱落,血栓会随着血液流到肺部,可造成急性肺栓塞,进而影响产妇生命健康。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正常育龄年龄内的妇女,妊娠妇女比非妊娠妇女DVT发生率要高5倍,严重影响孕产妇生命健康[4]。所以医护人员必须要重视孕妇分娩前后的护理工作,以便更好的预防妊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现象的发生。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2岁,孕周:38周,双下肢静脉血栓6个月,于2015年10月20日入院待产。

1.1 现病史:平素月经不规律,6/30天;早孕反应较轻,否认孕早期有病毒感染史,停经18周自觉胎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血压、胎心、胎动正常。孕12周因双下肢水肿发现下肢静脉血栓,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后每日注射速碧林,并行下肢绷带束缚,后未出现水肿。于2015年10月20日下午开始自觉腹痛,无阴道流水,无胎动胎动异常等特殊主诉。否认近日有房事史及腹部外伤史。

1.2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有慢性病史,否认有传染病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家族史无特殊。

1.3 月经婚育史:13,6/30天,量中,无痛经,28岁结婚,1-0-0-1。

入院查体:T:36.0℃,P:84次/分, BP:133/82mmHg,R20次/分;神清,发育好,无病容,全身巩膜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没有明显的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胸廓对称无畸形,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妊娠腹、肝脾肋下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度好,双下肢无水肿。产检:宫高:33cm,腹围:103cm,先露头,ROA位,FHR:140次/分,腹壁可及规律宫缩,胎膜存,宫口3cm,骨盆外测量:24-26-19-9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6.1mg/L,D-二聚体2.68mg/L,凝血酶原时间(PT)10.1 s, 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30.0 s,抗凝血酶III 32.6%,追问病史患者血栓史, 于孕12周时始出双下肢肿胀, 下肢血管超声示: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入住我院心内科, 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18 天, 症状消失, 予以出院。

入院诊断:G2P1 孕38周 LOA临产 双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依据:①因停经38周,发现双下肢静脉血栓6个月,入院待产;②平素月经不规律,6/30天,LMP:2015.01.27,EDC:2015.11.03;③产检:宫高:33cm,腹围:103cm,先露头,ROA位,FHR:140次/分,腹壁可及规律宫缩,胎膜存,宫口3cm,骨盆外测量:24-26-19-9cm。

诊治计划:①完善入院检查,了解母婴病情;②监护胎儿宫内情况;③适时终止妊娠,④告知产妇,顺产过程中不排除下肢血栓脱落的可能,如果有血栓脱落可能危及生命,解释需要急诊抢救。

2 护理

2.1 分娩前护理

分娩前注意观察患者肺栓塞的表现,并观察患者是否有胸疼、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出现。发生DVT时孕妇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双腿至高于心脏水平20cm;做足部屈伸运动(平卧位,双腿自然放松,患足做主动足踝趾屈50°背伸30°运动,24次/分,5分/次,3次/天)。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对患肢实施按摩,该孕妇DVT评分8分,双下肢穿弹力袜束缚,分娩前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皮温、活动度是否正常,足背动脉是否存在,有无水肿。并严密观察胎心,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一般情况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由于不了解病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所以分娩前做好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告诉患者此病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患者所关心的母儿并发症及预后等问题给予解释,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5]。并多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客服恐惧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2.2 分娩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分娩后观察有无出血性疾病,监测凝血功能,观察产妇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产妇会阴部伤口是否渗血,有无阴道血肿,宫底高度,子宫收缩情况,观察阴道出血的颜色,量,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嘱咐产妇卧床休息时抬高产妇患肢:20-30cm,缓解产妇静脉牵拉,注意患肢保暖,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和足动脉脉搏动情况。分娩后饮食清淡易消化,并嘱咐患者每天做一次小腿腓肠肌诊断检查,预防腓肠肌静脉血栓的形成[6]。分娩后尽早排尿,排空膀胱,预防产后出血。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改善患者血流瘀滞,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流。

2.2.2 抗凝治疗

分娩后给予患者0.4ml低分子量肝素实施皮下注射,1次/d,连续注射7d。并口服华法林。患者的抗凝治疗: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实施静脉滴注,1次/d。疏通血管使用的药物为:40μg前列腺素+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6d。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诊治医师并进行有效处理[7]。

2.2.3 循环驱动治疗

依据患者舒适度情况,注意调节患者压力,并事前告诉患者每个治疗期间出现患肢肿胀属于正常情况,预防患者产生疑虑。循环驱动治疗过程中压力应该从小到大的治疗,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心理压力,可以每天实施2次循环驱动治疗,30min/次;减压时间为9s,加压周期为21s。裸部气室的压力设定为4.0-12.0kPa,并逐渐提高压力。

2.2.4 出院指导

嘱咐产妇按时服药,定期入院复查。下地活动时穿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水肿[8]。告知产妇产后继续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的发展和复发, 同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情况,并注意关注患者患肢肿胀状况。

参考文献:

[1]王宝君,张旱愉,张韵等.1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09(7):655-656.

[2]郭婉珊,蔡惠贞,曾宇玉等.妊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孕妇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5):69-70.

[3]张惠萍,蔡华清,梁笑霞等.足月妊娠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护理干预[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1):126-127.

[4]李彩军,曾巧念,黄亮等.Oream自理理论在1例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09(6):560-561.

[5]孙平,董典宁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20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6(12):91 1—916.

[6]胡南枝, 宋改环, 仇春波,等. 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的护理[J]. 浙江医学, 2015, 37(21).

[7]陈秀丽.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39—40.

[8]袁小红, 陈淑芳, 黄苑欢. 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4).

论文作者:刘文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1例妊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孕妇分娩前后的护理干预论文_刘文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