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刘志花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刘志花

临朐县东城街道经管统计服务中心 山东潍坊 2626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地发展,并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通过对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分析,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经济管理问题,是主要影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因素。针对出现的经济管理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性的对策,从而保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1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

1.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它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明显的区别。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形式,而计划经济体制则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运行体制,有计划地实行资源分配,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决定。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体制还明显地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征,经济作物和农业产品的种植都还是采用政府的定额制度,致使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有效地进行融合。21世纪初期,国家就提出了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全面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但是经过10多年的努力,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步伐,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农业的发展需求,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2农业经济管理者观念落后

我国在21世纪初期就提出了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还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措施来推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严重落后,导致我国的农业经济建设一直不能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通过分析统计表明,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经济管理理念落后,不能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导致他们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比如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农产品的加工、销售,都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增强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1.3技术上的不足

各行各业专业技术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的农业领域相关技术当前的发展却显然并没有体现出领先的趋势,虽然也在开发相关技术,但是并没有把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合理应用到实际经济管理工作当中,有待进一步进行创新,否则技术上的落后会严重阻碍后续工作。

2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问题的策略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和完善是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作用的主要因素。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在建立并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积极的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引入新型的管理体制。传统模式下主要是以农作物产量为主的管理模式,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要将其转变为绿色、低碳、环保且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建设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时,需要结合科学的技术,提高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保证农作物的安全,明确农业经济结构,从而起到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作用。

2.2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逐渐地向着信息化农业方向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农作物的含量较低,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进行智能化、精确化和科学化的控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措施有以下两种,第一是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使其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后期的推广过程中,能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撑。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采取定期开展经济管理理念培训计划,从而提高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第二需要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能够积极地应用到农业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实时共享农业信息,得到准确的信息。在引用信息化技术和设备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建设信息化基础项目,因此需要当地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募集资金,从而强化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3丰富融资渠道

对农业现代化建设而言,拓宽融资渠道是其顺利发展的保障,可快速缓解各地区经济困境,利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具体操作方式分析如下:一是由政府机构主导,建立融资、生产一体化的应对体系;二是推进各地区金融业的发展,保证其及时建立针对农业建设的专项资金系统。新时期,要充分发挥立体农业模式,狭义角度分析,立体农业主要是借助生物间多样化关系进行处理;广义角度分析,立体农业为合理利用各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保证建立多层次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地经济发展建设中,可经由政府方提供资金、做出引导,建立农副产品加工、精加工产业,实现农作物的加工,并充分实现相关产业的附加价值。立体农业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言起到了促进功效,也可使得经济活动更富有模式化特征,实现高效合理的经济管理。

金融业的发展是带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可有效解决农业资金不足等问题,相关措施的执行是有效解决农业经济管理的保障。各地区政府机构、农业管理机构要及时收集境内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后汇总、上报,然后便可进行专项资金的申请。一般该项资金中,60%为年度使用,其余部分可由当地进行债券购买、投资处理等,次年再动用60%的资金,避免资金款项一次耗尽等状况的发生。执行新模式中,可先选择某一地区进行试点作业,针对其优缺点进行总结,并及时进行优化完善处理,随后方可进行相关模式的推广。

2.4农业经济更加产业化

农业经济产业化程度,主要取决于农业相关产业链以及安全度。就传统经营理念来看,农作物的产销,主要针对当地市场,并且只有一条主线,便是农作物经营,但实际上与农业相关联的产业还有很多,包括旅游业、制造业甚至工业领域,产业链中包含越多的行业,越多的企业,意味着农作物未来有越大的市场。为此必须要摆脱只关注农业的思想,要向着更多领域进行拓展,开发农产品的更多用途,并且要不断寻找合作伙伴,这样能够保证农业经济网更加健全,真正实现与更多领域、更多企业的共荣,互助互利,方可长远。这是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目标,也是农业经济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不可否认、不可忽视其影响,而是要正视发展的必然需求,努力革新,以促进改革。

结语

在现今的社会发展趋势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契机与挑战。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迎合新时代趋势不断得到改进,必须要首先明确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趋势、要求,这也正是文章探讨的重点,望通过个人的分析能够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指出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罗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和对策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6):196-197.

[2]崔玉蕾.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16(6):6-8.

[3]张友华.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6(16):89-90.

论文作者:刘志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刘志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