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外国语学校 266000
摘 要:将现代教学纳入到活动教学理论的范畴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其更为符合教育的规律,是现代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而基于活动教学理论的学科教学是借助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建构具有高度主体性的人。
关键词:活动教学理论 初中化学 教学模式
基于活动教学理论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情境设疑→假设推测→活动验证→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在《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笔者在分析教材与学情的基础上,将活动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情境设疑,引发探究兴趣
活动教学是以主体性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疑问、思考、探究、发现为主要内容的教与学形式的统一。在活动教学中,教师适当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激活学生的情感结构,使其自主进入问题的探究之中;另一方面可整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不由自主地想要寻根溯源,以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涵与关联。
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酷爱探险的小李来到了某山洞,他牵着一只小狗进入山洞。半个小时后,小李从山洞中走出,而小狗却晕倒在山洞中。小李通过手机向班上的化学学霸小明求助。按照小明的指示,小李拿着火把再次进入山洞,他在小狗晕倒的地方放下火把,火把熄灭。此时,小李观察到山洞内有大量的石笋生长。小明快速查阅资料发现,石笋能产生二氧化碳。如果你是小明,你还会给小李提供什么信息?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迅速进入思考状态,通过结合生活经验等对问题进行分析,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时,教师顺势设疑:“小李回到家后,发现了一个‘灵异’的现象,他在山洞喝剩的半瓶矿泉水的瓶子变扁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跟二氧化碳有关吗?”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假设推测,激活科学想象
在科学的求索路上,没有大胆的假设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既要有严谨的求真精神,又要富于科学的想象,同时对某些问题的结论要有大胆的假设和推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联想、类比等思维方法进行推测,不断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三、活动验证,体现科学精神
活动教学理论影响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其传递的化学知识并非是系统的、完整的、统一的。对此,学生仅仅依靠概念辨析、规律习得、解题思路把握等来达到掌握教材知识与贯通生活的目的似乎并不现实。他们还需要借助化学实验,自主地操作、实验、论证等,以全面理解与把握教材知识。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恰当地引入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领会化学内涵,也就成了教师教学的关键。
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针对学生做出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有新的化学物质生成”的假设,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用紫色石蕊试纸来分别检验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发现前两种不变色,而第三种变色,即由紫色变为红色,后来又由红色变为紫色。这说明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种酸,这种酸极不稳定,容易受热分解。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发现、验证等。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教师要将学生引入不断的探究中,使其感受到学与用的结合,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这时,教师不妨呈现生活化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四、得出结论,感受探究魅力
活动教学理论认为,将问题融入活动教学中,将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自主求证。基于这一教学理论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猜想、探索、类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有了深度整合,从实验活动中对科学想象、科学验证等有了深入理解,这往往会激发他们对生活与学习再认知、再整合的动力,使其感受到化学探究的魅力。
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优化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思考:怎样证明碳酸饮料雪碧中含有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怎样将雪碧中的二氧化碳收集到集气瓶中?由此可判断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层层递进,深入探究教材,掌握实验原理及思路。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对结论进行实验验证,并对章节内容进行深度整合。最后,在小结中教师设疑:“据新闻报道,广西某户人家请工人来清理家中的枯井,两个工人先后晕倒在井底,而户主进入枯井查看情况也没能活着出来。你能解释原因吗?既然二氧化碳能置人于死地,那么自然界中没有二氧化碳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据此问题情境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来看待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从而学会了客观地看待科学问题。
总之,对基于活动教学理论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并非单一的教学价值取向的呈现,而是多角度、多层次、开放性的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把握中,要以“活动”为依据,以“学生”为核心,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其自主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与教材知识的建构当中,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宋云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学生论文; 二氧化论文; 教师论文; 山洞论文; 理论论文; 情境论文; 科学论文; 《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