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阳文誉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目的:分析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科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实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24h时实验组MMSE评分为(27.02±0.68)分,麻醉6h、12h时POCD发生率分别为17.5%、22.5%,与对照组的(29.38±0.76)分、7.5%、7.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后及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应用全身麻醉后认知功能受影响程度较硬膜外麻醉更为严重。

【关键词】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认知功能

手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一个较为强烈的应激源,术后因麻醉药物影响容易发生精神功能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患者多以精神混乱、人格改变、焦虑、记忆能力快速减退以及精神低靡等为主要表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两种,即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POCD)[1]。本研究主要观察了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希望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参考。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符合骨科临床诊断并具备手术适应证[2],排除标准[3]如下:①无法自主开展精神功能测试;②脑血管意外以及脑卒中后遗症病例;③合并精神疾患以及活动性肝病;④治疗期间服用精神疾病治疗药物。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5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3.9±0.4)岁;ASA分级:I级23例,II级17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3.5±0.3)岁;ASA分级:I级21例,II级19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ASA分级等基线资料分布均衡,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麻醉开始前30min两组患者均给予0.5mg阿托品肌肉注射,入室后常规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建立上肢静脉通路,按照10ml/min的剂量给予乳酸林格氏液静脉输注。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取L1~2椎体间穿刺,硬膜外置管,患者取平卧位,按照试验剂量给予3ml 2%利多卡因,并按照2ml/次的剂量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达到麻醉平面为止。术中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心率低于50次/min者每次给予0.5mg阿托品静注,若实际情况需要可给予麻黄碱静注;间断性追加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实验组行全身麻醉,麻醉诱导药物为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给药量分别为0.04mg/kg、5μg/kg、0.3mg/kg、0.1mg/kg,3min后气管插管,接麻醉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期间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间断性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效果。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6h、麻醉后12h、麻醉后24h、麻醉后72h评估两组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于麻醉前、麻醉后和术中观察两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前后不同时点两组MMSE评分对比见表1。

麻醉前、麻醉后6h、12h、72h时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4h时对照组MMSE评分较实验组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OCD是指患者术后发生认知、人格、技巧乃至社交能力方面的异常变化,通常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高龄患者术后主要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以记忆受损、精神错乱、人格改变和不同程度焦虑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全麻手术的高龄人群POCD发生率始终居高不下,导致患者工作能力、语言能力、记忆力以及判断能力不同程度丧失,成为高龄患者术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4]。临床认为高龄患者发生POCD的几率可能受应激反应、高龄、疾病种类、麻醉方式的影响,其中对于麻醉方式对POCD发生率的影响存在较多争议:既往临床研究对于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患者发生POCD的几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这一论点持支持态度,但是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麻醉方式和高龄患者POCD发生率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一项研究[5]择取非心脏手术病例(年龄均高于60岁)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给予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处理,并评估了术后7d、术后12周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局部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12周POCD发生率之间次差异并无统计显著性(P>0.05),认为麻醉方式可视为其中的独立预测因素,但是局部麻醉组术后7d内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行全身麻醉后6h以及12h内POCD发生率较硬膜外麻醉患者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24h、48h时两组POCD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身麻醉方式术后短期内会明显影响患者认知功能;麻醉24h后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的不良作用类似。此外,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术中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硬膜外麻醉以及全身麻醉术式对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效果相近。高龄患者限于组织器官不同程度衰退、手术应激、长期卧床以及肢体疼痛等因素影响,不宜长时间开展认知功能测试[6]。本研究利用MMSE评分评估两组认知功能情况,其操作简便、用时较短,对于大部分高龄手术患者都比较适用。从本研究数据分析来看,对照组麻醉后24h时MMSE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进一步证明全身麻醉对高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干扰更严重。

综上所述,老年骨科患者应用全身麻醉后认知功能受影响程度较硬膜外麻醉更为严重,临床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罗艳,姚尚龙,杨拔贤等.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使用习惯的多中心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1):6-9.

[2]阿依夏?那万,何锡强.合并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已置入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骨科手术麻醉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7):726.

[3]孟祥雪,鲍红光,顾飞等.不同种类液体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脊柱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血液保护效应[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1):15-19.

[4]徐晓栋,李云,张野等.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时不同意识状态下效应部位浓度及熵指数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6):534-537.

[5]刘伟,陈高峰,岳生等.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3):265-267.

[6]杨灿,钱邦平,董媛媛等.反Trendelenburg体位对强直性脊柱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1):47-49.

论文作者:阳文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  ;  ;  ;  ;  ;  ;  ;  

比较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阳文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