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红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第九中学 723000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考加重了对“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专题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列举恰当事例论证学科观点,表现出政治认同。关注时政,寓时政教学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这既是讲活教材的需要,又是提升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身任教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论述了时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时政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257-01
从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考查不仅仅局限于选择题中,主观题纷纷以时政热点作为背景,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 当前的社会热点,从而引出要考查的内容。目前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时政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时事热点它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教材,而且信息多样,只能由教师自选自编。如果教师教授的形式单一化,必然导致学生对时政学习兴趣的不 浓,使教学流于形式,造成学生只记得条条新闻,而根本不会也不可能去对时政的前因后果作出分析。这样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初中生对时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国家大事有着很高的关注度。许多学生在课下私自聊天时,一提起蛟龙号、奥运、天眼、新式武器装备就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思想品德课就无精打采、认为没意思,这与没有找到合理的方法来激发学 生对学习时政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是有重要关系的。在今年的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中,我重视时政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时 事,关注热点,紧跟时代的步伐,把课本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时政,能促进孩子的思维
一 、课前5分钟“时事播报”,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习惯。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这是成龙唱的《国家》中的歌词,用简单的语言讲明家和国的关系,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的国家。时政与每位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初三学生在升学压力下,繁重的课业任务让他们无暇顾及每天发生的新闻时政。为此九年级第一学期初,我开展了课前5分钟“时事播报”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关注重要时事新闻信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时事资料,在上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时事报道,内容大致包括国内外大事和本地区要闻。至于具体的内容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兴趣来决定,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科技等。学生播报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指正,然后教师作补充。一般每周举行一次,每次播报这星期以来的重要新闻时事,较好地体现了时事教育的及时性和经常性。学生为了准备课堂上的时事报道,在课余时间看报刊杂志、看电视、听广播、搞摘抄、整理要闻等,有利于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打开学生看世界的窗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归纳、表达能力。
二、把时事材料与讲授课本知识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九年级教材围绕国情国策展开,理论知识较七、八年级多,还有一些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脱离,比较抽象。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活力和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讲授课本知识时,引用一些时事材料,可以使学生兴趣大增,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教材的空洞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用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恰当的时政来作为一堂课的情境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好整堂课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初三《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时,我月下面新闻事例引入新课:“据统计我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1968年以来,日本“坚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长达42年。而在42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由好奇转为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用于讲解基本理论观点。通过对时政材料的分析,可以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抽象的升华,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内容时,我先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凭票供应和现在市场经济下的敞开供应进行比较,然后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的变化的具体数据,从而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日益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再例如:三月是我国“两会”召开时期,新闻媒体有很多相关的报道,我会结合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本中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内容。这样的时政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本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3、用于练习和作业。课堂练习和作业对学生识记、理解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初三学生要渐渐接触中考题型,课堂练习和作业更应注重分析问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练习,我都选取一定的社会热点问题作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以适应中考的要求。
三、尝试时事评论,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开始阶段,一部分学生关注时事只是从报纸上摘抄材料,简单地陈述,而没有深层次地去思考。那么,随着学习、掌握中的课本理论知识,这是 提高要求的时候了。 “时事播报”活动变换形式,由老师来收集、播报时事,学生讨论、评析。也就是针对某一重大时事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评论需要正确的观点,这就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运用所学书本原理和知识,有利于深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评论需要充分的根据,这就促使学生翻阅报纸,查找有关资料,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论要言之成理,这就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探究能力和其他多种能力。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眼中的“时事 评论”有时会很片面、粗糙,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不要嘲笑、指责、需要不断的鼓励和赞赏,给学生充分表现、相互交流、敢于争论的空间。现在高考作文命题就紧贴时政,高分作文都是能围绕时政、体现社会现实。另外,新闻中的科技报道也有助于理科内容的学习。
四、时政专题,巩固课本观点,提高灵活运用能力,从容应对中考。
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受到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对时事的分析和看法必然有待提高,所以在强化阶段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我在九年级第二学期的复习阶段 通过时事热点专题课的形式加以弥补。我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和对国家、本地影响较大的时政热点方面精选时事材料作为专题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有 效地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从容应对中考中以时事为背景 的试题。
参考文献
1张大钧:《教育心理学》,2004年4月第2版。
2刘海燕:《情感的力量——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
论文作者:冉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时政论文; 学生论文; 时事论文; 能力论文; 课本论文; 热点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