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模式-以莫言英译、美译作品为例论文

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模式
——以莫言英译、美译作品为例

饶岩岩

(龙岩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摘 要: 推进中国文学作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我国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中国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分析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主体模式和译介途径,并以莫言英译作品为例进行具体研究,提出莫言作品的主要译介途径,即海外出版社、电影、网上书店、文学代理人,以及大众媒介。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译介模式;莫言;译介文学

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不仅是单纯文学领域的推广,更是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在国际上的传播。相关译作的推广受外交、国际形势、思想意识,以及读者习惯等多方面影响与制约。如何实现中国文学作品的有效传播,已经成为翻译界与传播界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北齐武平元年《姚洪姿墓志》:“激水东流,俎光西促。忽背长庑,托兹隧曲。松折桐毁,虚陵实谷。庶曰难磨,图石可瞩。”(《墨香阁藏北朝墓志》,第164页)

一方面,军事领域是科技最前沿、最活跃的领域,以科技引领、科技创新助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备战打仗能力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利益快速拓展,海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大军事保障力量走出去力度,这也为军民融合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可以说,军事科技新领域与军事保障力量走出去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进入了重投深耕、方兴未艾的崭新阶段。

一、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模式

1.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模式分类

由于翻译的发起人不同,中国文学翻译模式可以分为四种,即政治翻译、商业翻译、学术翻译,以及个人翻译[1]。各翻译模式的发起人可以参见表1。针对中国文学作品“出口”译介模式,则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中国本土译介主体模式。该模式的译介主体一般为中国翻译人员,对受众地区的语言和习俗具有一定了解,了解当地人的习惯与喜好。

第二,海外华人译介主体模式。该模式的译介主体为在海外生活的华人,这类译者具有较高的语言技能和双语能力,可以使用英语阅读与写作。

在对莫言的作品进行翻译时,葛浩文通过改写与归化等翻译方式,为莫言的文学作品披上英语文学的外衣,使受众国家的读者更容易理解与认可,再现文学作品中的神韵与意境。除高超的翻译水平外,葛浩文还有效地运作社会资本与象征资本,对莫言英译作品进行积极宣传与推介,最终促使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杂志、网络、报纸等形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选择,潜移默化地改变受众的价值观与思想意识,在社会层面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广与宣传译介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

表1 翻译模式的发起人示意表

2.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模式现状

第一,中国本土译者翻译水平较低。由于本土译者对英语文化市场缺乏了解,使用英语创作能力不高,对英语国家人民的阅读习惯与审美取向缺乏深入了解,所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难以获得国外读者的认可,且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很多中国作家的写作语言充满了地域性色彩。其中,莫言作品的地域性色彩最为浓重,魔幻般的语言造成了极大的翻译障碍[2]。目前,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传播过程中,中国本土译介主体模式的缺乏已经影响了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译介工作。

第二,能够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国外汉学家数量不足。国外汉学家从受众出发,能够重现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与精髓,对国外的出版市场比较了解,能够确保中国文学作品顺利进入海外市场。但这种国外汉学家并不多,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并且,仅依靠西方学者完成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工作并不现实,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受题材和内容的主观制约,容易造成受众国家对中国文学的误读与偏见。

基于以上两点,可以探索出中国文学作品“出口”译介主体模式的新出路,即本土译者与国外汉学家合作翻译模式。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认为:“中译外绝对不能一个人译,一定要有中外合作。如果中译外译者是中国人,深谙中国文化,就需要请外国学者在语言上帮助理顺润色;如果中译外译者是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人,是汉学家或者是学中文的人,就要搭配一个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外文基础又好的中国人。只靠中国人或外国人翻译我认为都不保险。”[1]因此,中国与国外汉学家合作翻译与传播,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减少汉学家翻译中的错误,真正把中国文学作品推向世界。

3.莫言英译作品译介分析

1981年,莫言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标志着莫言登上中国文坛,又因《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学界广泛关注[3]。小说《红高粱》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远销海外。其写作风格深受国外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本土地域特色深刻融入进作品,为读者塑造出鲜活、生动的农村乡土风情,被称为“中国魔幻现实主义”。葛浩文是对莫言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贡献最大的英语译者,陆续翻译了《天堂蒜薹之歌》《红高粱》《师傅越来越幽默》《檀香刑》等作品。

漫漫时空,茫茫宇宙。形而下的红绿灯和形而上的红绿灯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不断地出现,不停地闪烁。每一次闪烁,既是机会,也是警醒,它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引领我们向着生命的高地,不断前行。

第三,国外汉学家译介主体模式。该模式的译介主体为汉学家,他们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学进行过深入研究。例如,翻译《道德经》的斯蒂芬·欧文、翻译《红楼梦》的闵福德,以及翻译《四书》的爱朗诺等。

二、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途径

1.译介途径的分类

第二,媒介。大众媒介中的杂志和报纸是中国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途径。例如,《狼图腾》曾在美国《时代周刊》、英国《泰晤士报》等多个国际主流媒体宣传与推广,最终吸引英美国家出版社的关注,以此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及发行量。

例(1)是一个典型的双及物构式。动词“sent”本身是个右向动词,与构式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该语义值很容易被投射入整合空间与构式空间进行整合,从而在浮现结构中得到这样的解读:“Tom”将一个苹果递给了“Joe”;例(2)中的“bake”是属于“制作”类动词,它本身没有方向性。但在整合空间内,构式的右向信息使动词“bake”具有了方向性,并进而产生了右向性的解读:“Mary”烤制蛋糕,并试图将其送给她的弟弟;例(3)中的“borrow”是个左向性动词,和构式语义方向不符,所以例(3)不成立。

第三,书展。书展是新书发布与版权交易的平台,也是中国文学作品走向国际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发展事业,为中国作家与作品走出国门创造机会[6]。例如,2018年10月举办的第七十届法兰克福书展,已有超过100位中国作家参展。

第一,出版社。目前,国内出版社虽然已经加强与国外出版社之间的合作,但合作形式单一、相关项目数量较少,且效果并不显著。例如,“熊猫丛书”系列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仅在国内出版发行,并没有真正进入海外市场。其他合作项目如“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也基本依靠国内出版社[5]。国外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学作品原因分为三方面:一是选择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家作品;二是中国作家自己联系国外出版社;三是译者直接联系国外出版社。

特殊地,当部件任务ti,,tk可并行执行时,将其视为一个虚拟任务tg,tg=ti∪∪tk。根据式(24)和定义2,若数据快照为tg对应的信息,则将任务对应的物料、工艺、质量节点关联起来,有

2.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途径

第四,书展。目前,国际上每年举办书展的数量多达近百个,不同的书展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例如,伦敦书展重在版权贸易功能,博洛尼亚书展重在儿童图书特色,法兰克福书展重在商业的综合性。

第一,出版社。图书出版是文化输出的重要通道,出版社对于中国文学作品译作的选择一般基于两点考虑,即商业利润与社会价值[4]。在出版前,一般会对作家进行了解,并对其作品的商业利润与社会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译作出版后运用多种宣传渠道进行市场运作,促进图书的销售与传播。

第三,文学代理人。文学代理人又叫“出版经纪人”,是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桥梁,以代理的方式推动译介文学作品的出版,主要工作是物色书稿、联系作者,以及推荐书稿。

3.莫言作品的译介途径

第一,海外出版社。莫言作品的海外译介几乎都是通过海外出版社完成,主要包括著名的企鹅出版集团和拱廊出版社,以及海鸥出版社和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等。这些大型出版社对于莫言的作品在海外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其中,美国企鹅出版集团作为世界最大的出版商之一,于1993、1994、1995年先后译介出版了莫言的《红高粱》《红高粱家族》和《天堂蒜薹之歌》三部作品。对莫言作品在海外的早期传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偏好出版个性作家作品的美国拱廊出版社,于2000年到2008年先后译介了莫言的《酒国》《师傅越来越幽默》《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和《生死疲劳》等五部作品,又于2012年对其作品进行再版,对扩大莫言作品的影响力,特别是在英语世界的影响起到较大作用。此外,美国海鸥出版社在2010、2012年出版了莫言的《变》和《四十一炮》两部作品,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则在2013年取得了《檀香刑》的出版权,澳大利亚麦高·汉密尔顿出版社在2014年出版了莫言的作品《蛙》。

第二,电影。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之一。而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成的电影也能极大地推动文学作品本身的传播范围,进而推动海外市场对原著的关注及翻译和出版[7]。例如,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在1986年原著出版时并未引起国外出版界的注意,1988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第38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二年又在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获得青年评委最佳影片奖时,莫言的作品才开始逐渐引起国外出版界的关注,并于1990到1993年先后翻译出版了法文、英文和德文版。其另一部作品《丰乳肥臀》在2004年国外出版发行时,推介中仍然专门提到了电影《红高粱》,足见电影对于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传播中的影响力。

第三,大众媒介。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介往往对人们观念和态度有一定影响,特别是主流媒体的报道与评论更是提高文学作品知名度的重要途径[8]。例如,《泰晤士报》文学专刊曾评价莫言是中国如鲁迅一般的优秀作家;《华盛顿邮报》在《丰乳肥臀》的书评中认为莫言的这部作品达到了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准;《出版商周刊》和《华盛顿图书邮购大世界》也都对这部作品给予了肯定和推介;《纽约时报书评》和《当代世界文学》都对莫言的《师傅越来越幽默》中的叙述技巧和写作手法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造诣。此外,还有《当代世界文学》《纽约客》和《书单》等都对莫言的作品进行了评论,这些报刊的评价对莫言作品在国外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第四,网上书店。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的作用日益重要。人们通过网上书店获取书籍信息、购买图书。莫言的作品在海外传播也得益于网络新媒体,特别是全球著名互联网企业亚马逊公司[9]。亚马逊在世界范围拥有众多客户,其旗下的亚马逊网上书店更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书店之一,现如今该网络平台几乎提供了莫言英文版的所有作品,使之成为莫言作品海外推广的另一重要渠道。

第五,文学代理人。文学作品得以“出口”,优秀的创作是基础,但还会遇到翻译、经纪人的选择,海外出版的宣传,版税的洽谈等一系列中间环节问题。由于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国外出版机构在引入中国文学作品时,一般也会首先通过代理人的推荐,节选作品翻译成样本,然后再加以选择,这样文学代理人就起到寻找优秀作家和为海外出版社推荐优秀作品的中介作用[10]。莫言作品的海外成功传播也得益于这种代理机制,其多部作品正是通过各国作家朋友作为文学代理人,向出版社推荐才得以“出口”,并最终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巴西位于拉丁美洲,其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境内有许多尚未开发利用的平原和草场,常年湿润且降雨量丰富。巴西在早期就确立了“以农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根据OECD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显示,巴西2013年GDP约2.47万亿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的6%,农产品出口总额为999.68亿美元,同比增长4.3%,占巴西出口总额的41.28%。其中牛肉和玉米的出口额为世界第四,糖和咖啡的出口额为世界第一,说明巴西的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对整个世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中国文学作品“出口”译介模式分为本土译介主体模式、海外华人译介主体模式,以及国外汉学家译介主体模式。虽然我国译介文学已经发展多年,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中国本土译者翻译水平较低,以及能够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国外汉学家数量不足等。具体分析莫言英译作品的译介途径,可以发现文学作品的“出口”不同于商品的出口,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既不能盲目依从受众的需求,也不能无视语言障碍造成的阅读习惯差异,应当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树立当代中国文化形象。

参考文献:

[1]鲍晓英.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译介模式探索——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3(5).

[2]欧阳友珍,周毅军.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学译介——以葛浩文、杨宪益为中心[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10).

[3]刘永亮.经典重构译介传播——以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译介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

[4]薛祖清.论周作人的古希腊文学情缘与“文艺复兴”梦想建构——以译介《路吉阿诺斯对话集》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7).

[5]刘迎春,王海燕.关于近20年中国科技典籍译介研究的几点思考——传播学的理论视角[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8(6).

[6]滕梅,焦艳.转型期文学译介的文化选择意向和模式——《新小说》和《译林》的个案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

[7]耿强.一幅中国外国文学翻译史的全景图——评查明建、谢天振合著的《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J].中国翻译,2007(4).

[8]陈心哲.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的阶段分析——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为界(1988—2012年)[J].学理论,2013(35).

[9]刘一鸣,杨跃.翻译伦理视阈下的文化“他者”研究——以葛浩文的英译本《丰乳肥臀》为例[J].东疆学刊,2014,31(2).

[10]段文颇,魏萌桦.“惯习”“资本”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介研究——以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On the Translation Model of “Exporting” for Chinese Literary Works
——Taking Mo Yanyan’s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 as Examples

Rao Yan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364012, China)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a to 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export Chinese values to the world by pushing the opening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to the wor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mode and translation ways of “exporting” Chinese literary works, takes specif i c research by taking Mo Yan’s English translation works as examples, and proposes the main ways of translation in Mo Yan’ works, namely overseas publishing houses, movies, online bookstores, literary agents, and the mass media.

Key words: Chinese literary works; translation mode; Mo Yan; translation literature

中图分类号: H059;I0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99(2019)09-0150-03

doi: 10.3969/j.issn.1674-9499.2019.09.060

收稿日期: 2019-07-18

作者简介: 饶岩岩(1980—),女,福建龙岩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英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慧慧]

标签:;  ;  ;  ;  ;  

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模式-以莫言英译、美译作品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