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自古就重视兴修水利,本文从古到今从多方面分析了水利的发展以及水利工程对农业的产生影响。在现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影响着农业的发展,也对社会各个方面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业;发展影响
一、水利工程的主要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的水利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研究发现,我国最早的农业灌溉大约在距今约 5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朝出现了最早的排水设施-沟洫;春秋时期,修建了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安丰塘,周围有 120 多里,可灌溉农田 100 多万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水库;战国时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灌溉面积数万亩多年一直用于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从不毛之地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秦始皇元年修建的郑国渠,是我国最早的大型灌渠,它将黄土高原的有机质泥沙随着灌溉水一起汇入农田,起到了改善农田盐碱化的作用,并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隋朝时期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贯通中国南北,从杭州至北京全长约 1800 公里,对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清朝时期修建的浙江海塘全长 300 公里,用于防御海潮,分为江南浙西和浙东海塘三部分。保障了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中国农业水利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领导人更是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修兴建了一系列工程,如三峡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葛洲坝、南水北调等工程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农业及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至2014 年,我国兴建水库97735座,总库容达到 8394 亿立方米;全国有效灌溉面积 7065.2 万公顷,比 1979 年的4831.87 万公顷增加 2233.33 万公顷,增长 31.61%;除涝面积 2 236.9 万公顷;2014 年水土流失治理 111.6 万平方公里。其中,三峡大坝蓄水量达 393 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旱季缺水雨季洪涝灾害的问题。每年雨季特别是七八月份许多地区降雨量大,雨势集中,极易发生洪涝灾害,三峡大坝及其下游的各级水利设施充分发挥其作用,大量蓄水,有效地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保证中下游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小浪底水利工程枢纽是集防洪灌溉发电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蓄水量达 162.5 亿立方米,防洪标准达到千年一遇,灌溉土地面积达 1760 万亩,控制流域面积 62.4 万平方千米,占黄河流域面积的 92.3%;小浪底水利枢纽每年排沙量 78 亿吨,相当于下游河床 20 年不上升。然而,21 世纪以来全球气候环境多变导致许多农业水利设施废置,从 2009 年开始,我国投放 30 亿元对 400 个重点县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7 年底,这一数字也已经增加到 700 个,它对加强我国防险水库维修加固、优化相关水利配套设施建设起到了巨大的辅助促进作用,同时也确保了农业生产。
二、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水利工程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首先,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洪涝灾害及西北地区的干旱尤为严重,因此合理地使用各种水利设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以及实现对干旱地区农田的灌溉,使农业损失降到最低,确保作物产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我国土地盐碱化问题分外严峻,超过5亿亩土地为盐碱地或为受盐碱影响的耕地,其中海滨地区尤为严重,合理地应用水利设施进行排水灌溉可以降低土壤的盐碱含量,灌溉水冲刷土壤中原来含有的盐碱再带来新的有机质降低了盐碱化同时提高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全国有 60%的耕地在北方,然而,北方的水资源总量却只有19%,研究表明,一般耕地的单产大约在 340kg 每亩,而水量充足的耕地单产则能够达到 540kg 每亩,水资源分布不均,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因此,水利设施的使用很大程度地缓解了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2)水利设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经济情况体现着一个国家发展程度,而农业经济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水利设施的使用显著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决定着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水利设施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这是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最基础的作用。
此外,水利部统计数据表明,水利工程为国内很多地区的经济生活民生起到了关键的保障的作用。如农村的饮用水工程让农民喝上了健康洁净的水,为农业经济生活起到了保障作用。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有助于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稳定产品价格,例如是极度缺水缺水的新疆地区,农业水利实施缓解了这一问题,保证了瓜果以及棉花、胡麻、啤酒花等经济作物的生产,稳定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保证了瓜果以及棉花、胡麻、啤酒花等经济作物的产量,稳定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3)水利设施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组成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重要部分,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农业方面的要求更是如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节约水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农业发展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农田水利工程通过田间灌溉排水、修建水库、蓄水池、引水工程、灌渠水源抗旱等工程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又能保证缓解水资源短缺,缓解生态压力等问题。灌溉充分的土壤由于土壤含水量较高,植被生长茂盛,土壤中腐殖质含量会有所增加,很大程度上缓解改善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以及土地盐碱化等问题,实现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三、结语
农业的发展水利设施的建设息息相关,同样水利工程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力发电、跨流域调水等一系列水利工程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平衡了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用水率不足等问题。水利设施在农业的防洪、灌溉、发电、排水、治盐碱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水利设施的功用有着明显的滞后性,但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今时代,农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水利设施,大力发展完善水利工程设施,提高农产品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格根哈斯.农田水利工程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意义[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8):71-71+79.
[2]侯春芳.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吉林农业,2018(13):70.
[3]郑 立 全 . 农 田 水 利 设 施 建 设 的 现 状 及 措 施 分 析 [J]. 南 方 农业,2017,11(26):113-114.
[4]韩丛利,石玉和.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J]. 内蒙古水利,2016:(11):75-76
[5]陶碧芳.发展水利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10):281-283.
论文作者:张笑影,闫欣茹,李童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1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农业论文; 设施论文; 水资源论文; 作用论文; 产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