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特点及原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干群论文,新形势下论文,原因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期从我们的问卷调查来看,认为干群关系“有好的方面但总体形势不好”占到16.4%;认为“某些方面好总的状况不如过去”占到10%;认为“很糟”的占到8.1%,这三项合计占34.5%。因此,干群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些地方和单位的群众利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导致一些群体事件的发生。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干部工作不负责任,群众利益受损的占35%;认为干部对群众疾苦不关心,失去群众信任的占42.9%。当前损害群众利益突出表现以下几个问题上:一是违法违规圈占耕地,克扣、拖欠、截流、挪用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导致无地、无业、生活缺乏保障的农民增多。二是城镇拆迁中不依法办事、滥用强制手段,补偿不合理,补偿安置政策不落实,侵害了拆迁户的利益,使矛盾和纠纷呈上升趋势。在问卷调查中,在对城市拆迁工作的评价的回答中,认为“好”和“比较好”的占32.8%,认为“一般”的占48.9%,“较差”和“差”的占18.3%,后三项总计高达67.2%。三是在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违规违法操作,不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和就业安置政策,拖欠下岗失业职工基本生活费、安置费。调查中,群众对企业“三联动”改革的满意程度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53.2%,不满意的占26.4%,说不清楚的占20.3%。群众对各级政府做好下岗待业、失业职工工作的评价是:好的占2.5%,较好的占28.6%,一般的占51.8%,较差的占14.4%,差的占2.6%。四是一些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加重家长负担,个别家境困难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五是在医药购销中价格虚高、收受回扣和医疗服务中“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的现象屡禁不止,不少群众看不起病。医疗改革成为群众最关心的改革问题之一。在问卷调查中,有61.4%的人把医疗改革作为自己最关心的改革问题。六是个别惠民政策制定不周、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以及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如农村推行的大病统筹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群众意见不少,成为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上述问题都直接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牵涉的群众面比较广,一旦处理不当,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有些地区和单位的一些干部的素质不够高,脱离群众的现象和腐败现象严重存在
有些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适应;有些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不够高,缺乏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有些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甚至理想信念动摇,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深为广大人民群众痛恨;有些干部在错误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影响下,大搞形式主义,潜心搞劳民伤财的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些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缺乏感情,同群众的联系明显削弱。他们作风不深入,高高在上,官气十足、主仆关系颠倒,遇事推诿,不负责任。他们遇事不同群众商量,主观武断,强迫命令,决策靠“拍脑袋”,贯彻执行政策靠强制,甚至不顾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意愿,强征、强收、强拿、强要。他们态度生硬,方法简单,不做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中的这些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很不满意。
(三)有些地区和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群众中的思想认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矛盾不能有效地化解
这些地区和单位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其作用遭到严重削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一项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不高,人心不稳,后继无人。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群众中一些错误思想及其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有些群众存在着过高过急的求富心理,用不道德甚至违法的手段达到个人的致富目的;有些群众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不惜用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和他人利益来实现个人的眼前利益;有些群众不能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的辩证统一关系,追求不要领导、不要集中、不要法制、不要纪律的民主;有些群众不顾国情,不能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看不到民主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提出了超越现阶段实际的民主要求,甚至有些人提出了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的要求,等等。这些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的存在,激化了矛盾,直接损害了干群关系。
(四)有些地区和单位干群沟通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存在弊端,群众的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表达
现阶段,干群沟通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存在弊端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在调查中,有26.9%的人认为目前群众表达渠道“不畅通”,4.6%人认为“说不清楚”。信访是我国当前党群干群沟通的重要的渠道,但却有46.5%的人认为当前信访工作“一般”,有5.9%人认为“较差”,2.3%的认为“差”,这三项共计占54.7%。说明群众对信访工作的认同度并不高。当前干群沟通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沟通主体动力不足,缺乏沟通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沟通渠道过长过窄,方法简单陈旧,而现代化的信访沟通工具还没有普遍使用,少数领导对其存在种种疑虑,不敢大胆使用;沟通的规则、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沟通的内容、程序、要求和方式方法缺乏系统而严密的规定。群众的诉求在规范的、合法的渠道不能得到通畅有效的表达,非规范、不合法的渠道自然成为那些全局观念比较差、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群众表达自己诉求的选择,这就必然破坏社会的稳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二、干群关系的主要特点
从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来看,我们的干群关系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干群关系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更加明显
干群关系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人民群众内部阶级阶层分化导致的。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这种利益群体多元化的状况,决定了矛盾主体多元化。由于各个群体都具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和群体意识,导致不同的利益行为趋向,使党和干部无论在代表、维护群众的利益方面,还是在协调整合群众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干群矛盾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发生的领域进一步扩大。由过去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和主要围绕政治利益展开,拓展到广泛发生和存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涵盖的内容也变得十分广泛。
(二)干群关系中利益机制更加凸显
现阶段,在干部与群众的多重关系中,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居于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规定和制约其他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对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的重视和追求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利益机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和迅速提升。人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突出,不仅敢于公开直接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而且能够大胆地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行动。
(三)干群关系中矛盾的冲突程度进一步增强
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中冲突性因素在增加,冲突性程度在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非对抗性向对抗性转化的危险性在增加。事实上,在一些地方或单位这种危险性已经变成了现实性,一些群众情绪失控,行为非理性化,出现了封桥、堵路、静坐、示威、冲击党政机关等过激行为,甚至出现了打、砸、抢、烧等犯罪行为。二是由个体性事件向群体突发性事件的演变在增多。过去党群干群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现在,有些矛盾和问题一开始就表现为群体性,有些虽然开始是个体性的,但后来就迅速转化为群体性的突发事件,动辄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有些群体突发事件,由于连锁反应,酿成局部社会骚乱,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了安定团结,影响了党群干群之间的正常关系。
(四)处理干群关系中矛盾和问题的难度增加
这是由于干群矛盾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是矛盾和问题的成因更趋复杂化。从形成干群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的原因来看,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干部素质不够高,思想僵化,管理方法落后,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原因,也有群众觉悟不够高,要求不合理,不顾大局的因素;既有思想作风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因素;既有国内原因,也有西方思潮影响和敌对势力插手的因素,等等。正是这些复杂因素的存在和交互作用,使干群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二是矛盾主体外延进一步扩大。过去,党群干群矛盾发生的范围比较小,涉及的人员比较少,人员的构成比较单一,而现在党和干部的领导活动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和各个环节,涉及的人员众多,构成比较复杂。从发生矛盾和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看,涉及的人员不仅有农民、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而且还逐步扩大到在职职工、私营个体业主、退伍军人,甚至还有干部、教师、学生等。三是解决和处理矛盾与问题的政策性强,要求高。制定正确的政策历来是我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本手段和基本途径。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党和政府的政策在调整党群干群关系中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对我们党和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在制定政策时,要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承受程度,使制定的政策既符合实际情况,又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另一方面,在执行政策时,要千方百计地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使绝大多数群众获得的利益最大化,使少数群众的利益受损尽力控制在最小程度。总之,处理干群关系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既要靠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还要靠法制、制度改革与创新、利益协调等方法来解决,而决不能靠压制的方法。
三、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干群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不够发达,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要,是诱发干群矛盾,影响干群关系的根本原因
我国经济不够发达,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对干群关系的影响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从经济总量来看,虽然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量就比较小。2004年,我国GDP是1.4万多亿美元,在世界上占第6位,而人均GDP是1090美元,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不仅表现在城乡之间,而且也表现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单位之间。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和单位与农林牧渔业、地质水利、餐饮服务业等非垄断的、基础性、竞争性强的行业和单位之间,以及不同所有制之间,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很大的。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正常。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左右,1994年达到0.4这个临界点,2000年增加到0.458,而且还在不断提高。收入差距本质上反映了不同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的收益不平衡问题。对此,许多群众不理解、有意见、不满意,再加上在导致收入差距中存在非法、违法这一因素,更加激化群众的强烈不满。上世纪末,国家体改委一项调查表明,有80%以上的群众对贫富差距过大是不满意的,特别是那些处于生活艰难之中的群众,在高收入者的舒适生活和优越感面前,心理充满失望和愤怒,甚至产生强烈的剥夺或被抛弃感。这种不满意情绪通过对干部的不满反映出来。
经济不发达不仅使干群关系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而且还制约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能力和水平。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经济发展了,物质基础丰富了,解决各种矛盾问题的回旋余地大了,许多矛盾解决起来就可以得心应手。
(二)体制、机制和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甚至存在弊端,是诱发干群矛盾,影响干群关系的深层次原因
我国的体制是在建国之初照搬照抄苏联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迄今为止,其存在的诸多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种体制性、机制性和制度性阻碍,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滋生了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是这种体制、机制最主要的弊端。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接受人民监督的公共权力如果过分集中于少数人甚至个别人手里,就会发生异化,成为危害人民利益的一把利剑。实践中出现的家长制、形式主义、以权谋私等都是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滋生出来的现象。官本位是原有体制、机制最突出的弊端之一。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与“以民为本”相对立的。江泽民指出:“‘官本位’意识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其危害极大。”由于干部的升降去留完全取决于“上面”,导致了干部队伍中的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的通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我国原有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艰巨工程,改革中出现一些“空隙”“漏洞”和不协调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旧的体制、机制的惯性作用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全消除;另一方面,新的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不可能一步到位。实践中出现的种种脱离群众的现象,是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空隙”、“漏洞”引发出来的现象,而弥补和堵塞这些“空隙”和“漏洞”在短期内很难做到的。
(三)社会转型中新生的社会问题和干部思想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诱发干群矛盾,影响干群关系的直接原因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时期往往是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易发、多发和群发期,也是执政党的党群干群关系面临最严峻挑战和考验时期。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传统社会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下岗失业、“三农”问题、城镇拆迁、贫富差距、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群众或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如果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处理不当,措施不力,工作不细,必然会引起群众的不满,直接对党群干群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如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又如城镇建设中的拆迁问题,由于个别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盲目扩大拆迁规模,人为降低补偿标准,甚至滥用行政手段,违法违规强制拆迁,损害了城镇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再如国企的“三联动”改革问题,有些国企改制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规范行为和违法违纪行为,致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职工利益特别是这些改制企业的职工利益严重受损,对成为“大股东”的原厂长(经理)产生强烈不满。根据我们对国有企业“三联动”改革的满意程度的统计分析,选择“很满意”、“满意”、“较满意”的只占53.3%。
在改革开放中,面对种种挑战,我们党的大多数干部表现良好的思想作风。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和以权谋私等问题,是引发干群矛盾和问题的最直接、最敏感的因素。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6.4%的人认为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是“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居第一位,70.6%的人认为是干部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居第二位。
(四)群众中存在的思想失范和行为失当,是诱发干群矛盾,影响干群关系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在群众思想观念中也生成和夹杂着一些消极因素,部分群众在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严重的行为失当。在问卷调查中,“您认为当前干群关系方面存在问题的群众因素”(多项选择),有59.2%的人选择了褊狭的利益要求与偏激行为;54.2%的人选择了全局观念不强;57.2%的人选择了法律意识淡薄;33.1%的人选择了理想化的民主要求与过激的行为。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些群众产生了过高过急的求富心理,先富者和暴富者往往成为他们对比的参照对象,为了达到“致富”的目的,采取了不文明甚至是违法的手段。如有些农民只要权益,不愿承担应尽义务,法律和制度规定的税费也不愿承担,出现了“抗税”现象,谁做工作就对谁有意见,就反对谁。有些城市拆迁户,不顾大局,提出了不合理不合法的过高要求,达不到要求就拒绝拆迁,有的还采取静座、堵塞交通和围攻党政机关等过激甚至违法的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有了提高。调查中有54.4%、37.9%和42.1%的人分别认为群众的自主意识、平等观念和参与意识增强,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这种民主意识的增强要以科学性为前提,有些群众所要求的民主是非科学的。他们把民主理解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导致了极端民主化,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滋长和蔓延。有些群众用将来才能达到的民主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今天的现实,有的甚至用西方的民主标准和民主模式来要求中国,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引发出一些错误的行为。
针对当前干群关系存在的原因,要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深刻变革的国内环境为背景,着眼大局,立足现实,在科学把握执政条件下干群关系的本质、特点、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积极采取对策,化解矛盾,密切关系,团结一致地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
标签:社会改革论文; 沟通管理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