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干部论文,跨世纪论文,视野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思维和视野是领导干部素养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思维是指领导干部思考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作为工具,它是中性的。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并下结论,可以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问题可以得出不尽相同甚至相距颇远的结论。同时,思维方式也会受到人的价值观念和立场的影响。因为,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过程。有关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容易听到或看到他们感情上有所准备的东西,甚至只愿意接受中听的信息而拒绝不中听的信息。就普遍而言,人们的思维活动是带有功利性的。领导干部的思维也不可能完全游离于功利之外,但是,在思维受功利影响这一问题上,理智的领导干部同普通人有所区别之处在于,他能主动地意识到这一客观存在。对于理智的领导干部来说,他总是努力使自己的思维摆脱个人功利的影响,同时,他也自觉地意识到,他的思维应当受组织功利的影响,但不能为组织功利、特别是短期功利所左右。
领导干部的视野是指领导干部观察事物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从横向分析,领导干部的视野必须保证相当的范围。无论是以综合为主的感性决策还是以分析为主的理性决策,都是以足够的事实为基础的。决策所依据的事实也好,信息也好,比数量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分布。我们理解,党一贯要求干部“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讲的正是这个道理。从纵向分析,领导干部的视野不应只是平面的,而应是包含立体的层面,即既要剥离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实质,又要联系事物的发展脉络,看到事物和现象的渊源和趋势。从效率分析,一定的角度意味着重点对象的确定。角度恰当,可以使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更富有效率和经济性。人的地位及位域在客观上影响和限制着人的视野,而人的经历、智力、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态度等主观因素则决定着人对客观条件的运用。领导干部思维与视野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当伴随整个领导行为的周期。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的进步,可以是学习的结果,也可以是外力的推动所致。其中,领导干部的内因起着决定的作用。在同样条件下,能否汲取新的思维方式,能否开拓新的视野,同个人的生活态度积极与否有关。
领导干部的领导行为是否理智、合理、合时、有效和高效,首先取决于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如果把领导行为分为观察、分析、综合、决策、实施等步骤,其中每一步骤都不能离开正确的思维,并以充分的视野为基础。错误的或陈旧的思维方式,局部的和偏颇的视野,会对领导干部的领导行为产生误导。没有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完善,就不会有思想解放;没有视野的拓展,就不可能做到自觉意义上的实事求是。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正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领袖,以他们独特的思维和视野作为启蒙性的开端的。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杰出的典范。诸如经济特区的建立,“一国两制”的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都首先发端于他独具一格的思维和高瞻远瞩的视野。
二
处于不同地位和位域的领导干部,他们的思维与视野不尽相同。就共同性和普遍性而言,笔者认为,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所应具备的特征至少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应当是开放的,必须打破以一地、一单位为对象的局部、区域封闭性思维习惯,建立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外向辐射性视野。
当今世界, 经济发展已成为主宰各国政府战略思维的中心内容。20世纪末期,世界经济是以贸易、生产、金融投资乃至经济政策、体制由区域一体化走向全球一体化为特征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期望自己游离于世界经济大潮之外而不被淘汰。美国有位经济学家曾在他的著作中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美国人买下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亚克牌汽车,在付给通用公司的2万美元之中,6000 美元付给韩国的装配工人,3500美元给了日本制造先进零部件的厂商,1500美元付给德国的设计工程师,800美元买台湾、新加坡的各式零件,500美元给英国的广告行销服务,100美元作为爱尔兰和巴巴多斯的数据处理费, 其他约近8000美元是付给底特律的汽车策略家、纽约的律师、银行家、华盛顿的说客以及全国各地的保险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东。就这样,2 万美元的去向,表明了今天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网。今天,“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已不再仅仅是一句充满政治色彩的“豪言壮语”,它有着实在的要求和深远的意义。
第二,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应是非单纯抽象的。必须跳出以触摸有形物质为对象的思维模式,在视野中建立并追逐文化、知识力等无形对象。
在农业社会,人们重视土地的拥有;到工业社会,人们重视原料、资金等有形资源的拥有;进入信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是无形因素。以商标、专利权及特有技术等为内容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正起着“道是无形胜有形”的作用。以可口可乐为例,1994年年底的商标价值360亿美元,相当于可口可乐公司有形资产总额的3倍。信息被称为决定企业竞争主动权的无形资源。企业文化被认为是具有更强渗透力的无形管理。无形质量——完善的产品服务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法宝。脑力创造作为无形劳动,其质量是决定今后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因素。机器设备因技术和知识发展而形成的无形磨损,正促使人们加速技术更新。无形损益,使人们在作经济技术评价时更重视社会效益。以服务为主要构成的无形贸易,正悄悄地改变着世界贸易的结构。无形公司——依靠信息技术结成的合作网络,正成为极具效率和竞争力的组织形式。第三产业所提供的无形产品,在发达国家的GNP中, 占据了霸主的地位。作为跨世纪领导干部,谁也不能忽视这些无形的变化和无形的要素。
第三,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应当是独立于局部功利之外的。必须摆脱以个人或团体的功利为出发点的狭隘思维定势,在自己的思维与视野中确立社会责任的地位。
以企业为例,传统的说法是,“利润为企业第一和最高的追求”。这样的企业在新世纪中将不受欢迎。今后在企业中最富有竞争力的,是那些视社会责任为最高境界,而把利润视为社会对企业回报和奖励的企业。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应尽可能避免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在1994年4月进行的国际贸易谈判上,120多个国家的政府经贸主管同意在环保问题上协调一致。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全球流通的商品贴上环保标志。香港一家包装装璜公司放弃接受“三五牌”香烟包装业务所能获得的高额利润,其目的在于维护自己多年来在社会上树立的良好形象。长期以来,中国的各地领导干部中有一句口头禅,叫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种说法多少带有狭隘封建意识的痕迹。在中国,“地方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并非是什么新玩艺。作为一种现象,不能不说其根源在于几千年的封建影响。对跨世纪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有为民造福的勤政态度,更要有以全局利益为重、以局部发展推动全局发展的自觉意识。
第四,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应当是以未来进步为价值判断准则的。必须调整以公平为主的道德判断方式,建立以效率为优先的历史与发展的判断模式。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以打破某种平衡来实现的。事物要发展、要流动,就要以“场势”的存在作为条件。“场势”的存在是不平衡的表现。跨世纪领导干部应当明白,发展肯定是有成本和代价的。效率的保证是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前提的。当然,这里的公平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平。若为了保证这种公平而牺牲效率,则是对于未来发展的最大不公平。我国东西部的发展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在“九五”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快中西部发展。但是,党和政府又指出实现上述目标,不能通过遏止发达地区发展的方法来解决,中央是不会通过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现有经济利益去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这确实体现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以国家整体和长期利益为考虑重点的思维特点。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包含着各种要素在结构与分布上的调整。显然,这不能使得所有要素和地区得到同步的发展。甚至,其中可能包含某些要素和地区的负向调整。跨世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正视这些现实的勇气和承受力。
第五,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应当是牢牢把握活动目的的。必须摈弃以手段代替目的的僵化思维,牢固确立手段为目的服务并为之变化的观念。
我国在1949年建国以后的近30年时间中,曾把一切问题政治化,特别是要把经济当做政治工具。如果说这样的思维在政权建立之初尚有其合理性的话,把这种思维固化、僵化则完全颠倒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人们不会忘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说法曾相当流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这可以说是我党在思维和视野上的一次巨大的解放。没有这样的思维和视野的转变,我们不可能引进外资,不可能扩大对外交往,更不敢说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全部文明成果。就企业而言,赢利、提供就业和承担其他社会责任是其存在的目的,从事某项业务只是其手段。
第六,距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应当是由某种群体来拓展和实现的。必须改变从封闭的、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拍扳”的思维决策程式,建立智囊、形成领导者思维决策及反馈的“外脑”和“耳目”。
传统的经验型决策是凭借领导者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进行的,这种决策是同封闭的政治和经济活动相适应的。现代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它不仅跨越对象类型、而且跨越地域乃至国界。一个或几个领导干部靠自己的经验来作出满意的决策,既难以实现,又不符合经济高效的原则。现在,一个国家的政府或首脑拥有一套甚至几套顾问班子,已相当普遍。这几年,不少地方政府建立了以各行各业专家组成的决策咨询班子,各路智囊在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预料,跨世纪领导干部拥有几个或一批经济学顾问、社会学顾问或科学技术顾问,将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是由实际需要引发的。然而,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企业领导干部的决策基本上是内部封闭型的,并且是经验判断主导型的。许多企业领导干部认为,接受社会咨询是听人纸上谈兵,浪费财力精力。这样的企业领导干部只能凭运气获得成功,而难以承受新世纪经济运动的洗礼。
第七,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应当是富有灵活性、可变性和协调性的。必须冲破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和本本主义的思维框框,树立多元选择和发展与稳定相协调的观念。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不同。普通人按现成的规则办事,负责解决常规问题,发现并报告非常规问题。领导人则必须分析非常规问题,并给问题定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没有高人一筹、经常随情况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和视野,领导干部可能只得与普通人一样,在新的问题面前束手无策。领导者与管理者也不一样。管理行为的结果是稳定和秩序,领导行为的结果是运动和变化。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的脑袋则是一个灵魂,它的功能在于发挥想象力、制造激情、实现创新。管理强调“规则”,领导则强调“以变制变”。因此,跨世纪领导干部应时刻关注领导对象和环境的变化,审察变化中隐含的信息,抓住瞬息即逝的机遇。机遇钟情有准备的对象。跨世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换位”思考和“移位”思考的能力。“换位”思考要求领导干部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价值判断去分析同一问题,并进行比较。“移位”思考要求领导干部站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分析问题,并作出历史的和发展的判断。人们容易陷入的一种错误思维方式是按照某种结论去进行思辩。只要我们能够走出和避免这种误区,意味着思维和视野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