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劳务实名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孙鹏耀,吴彦智,孙涛,冯杰,李少华

建筑劳务实名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孙鹏耀,吴彦智,孙涛,冯杰,李少华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通过对劳务实名制与个人违章行为的结合,提出实际的安全管理改善对策,为企业的现场习惯性违章人员的现场安全管理提供一种新型的管控方法。

关键词:劳务实名制;习惯性违章;管控对策

一、研究背景

劳务实名制管理是将建筑业劳动者即劳务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劳动合同书编号、岗位技能证书号等信息登记入册,并确保人、证、册、合同、证书相符统一,使总包对劳务分包人数、情况明细、人员对号、调配有序,从而促进劳务企业合法用工,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调动农民工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方式和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在快速发展。 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施工安全事故。美国的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者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我国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三个方面:①物的危险状态②人的不安全行为③管理上的缺陷。可见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安全管理中是比较重要的课题,尤其是我们建筑业。建筑行业普遍机械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等偏低,高处作业多等,因此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如果将现场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使现阶段的重大难题,今天我们一起就一起探讨在建筑施工领域如何利用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将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在建筑施工现场,将现场作业人员相应的安全行为在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中记录下来,对习惯性违章人员加强监督与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地方、行业有关的规程、规范和施工管理程序,把工程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确保万无一失。

二、建筑劳务实名制平台

全国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以实名制一卡通为核心,由“云”、“网”、“端”三部分构成,打造全国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涵盖承包企业、作业企业、监管机构、建筑工人四个层面,以实现工人职业化、作业现代化、管理标准化、监管数字化、服务社会化为目标,构建和谐生态圈,创新发展建筑劳务产业。

三、建筑劳务实名制平台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现场个人行为记录

(1)违章行为记录

首先,新入场工人A在办理好劳务实名制手续后,实名制管理平台就会有A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上的所有信息,在A入场教育后进现场作业,但由于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很容易会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作业人员冒险蛮干,操作违章、岗位技能低下、施工经验缺失、安全意识淡薄、这些行为都是可能引起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来源于人的错误推测、意外的动作、错误判断和不安全思想。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人的不安全思想决定的。个人不安全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盲从心理。这种心理常在青年员工身上出现。他们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工作经验不足,但表现的相当自信,很有把握,无知导致无畏,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甚至一知半解就充当内行,生硬作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经验”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持这种心理状态的施工技术人员在技术上有一套,工作热情高的老员工,他们的特点是:凭自己的片面“经验”办事,对别人科学的建议听不进去,常常导致悲剧的发生。侥幸心理。在施工过程中,机械操作工作,通常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有些安全的操作程序往往比较复杂,有的技术人员从图省事出发,常把安全操作方法视为多余的繁琐,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视而不见,存在侥幸心理。从众心理。绝大多数人在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下,都会有所表现从众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很普遍。比如说在一个施工现场,多数人戴安全帽,而少数人不戴安全帽,有的人也就跟着不戴安全帽了。反常心理。人的情绪的形成受到生理、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刺激影响。比如:夫妻之间经常发生争吵的员工,家庭不够和睦,绝大多数心理表现为急躁或闷闷不乐;有的家有牵肠挂肚之事的员工,在岗位上就会心神不定,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常常表达在: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发生。由于逆反心理而违章作业,以致发生事故的事不乏其例。在项目安全部对现场进行检查时,发现现场作业人员有某种人的不安全行为,现场指出并对其教育后让其整改,随后在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中A的个人信息页面录入登记A的具体违章行为,若A的现场违章行为较多,属于习惯性违章,并在记录中表明违章后整改情况,看是否有违章后整改迹象,有无安全意识的提升,并做好对类似A的习惯性违章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与监督管理。

(2)优秀安全行为记录

基于劳务实名制平台与“行为安全之星活动”,B在办理好入场手续后进入现场进行作业,若B自身在现场有良好的安全意识,能在现场正确的指出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其他人的违章行为,并获得安全之星积分卡的奖励,将其在劳务实名制平台上B的个人信息页面登记下来。

2.现场个人行为读取

(1)违章人员行为的读取

若A离开去了另一个工地,若改工地也有劳务实名制平台并与之前的工地劳务实名制平台数据互通,那么A在办理好入场手续后,总包单位就会立即知道A的相关违章行为,并知道其具体的现场个人行为状况,可以直接针对性进行管理,确保其在施工现场的安全。

(2)优秀安全行为的读取

同理,若B重新去了另一个工地,在进场之后,总包单位可以直接知道该人员的现场行为表现,并可以考虑将其安排到与习惯性违章人员进行搭班,让其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地影响与改变习惯性违章人员的现场行为,循序渐进的提高违章人员的现场安全意识,增加现场的安全系数。

四、总结

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安全绩效的改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个人习惯性违章的安全管理也需要不断地持续改善。本文提出利用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对个人违章行为的管理,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参考使用和丰富完善。在结合“行为安全之星”活动,逐渐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现场安全文化,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良好运行提供基本的现场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安言, 宋吉明, 宋相河,等. 习惯性违章[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7(1).

[2] 桑晓明. 高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 化工管理, 2018(1):108-109.

[3] 段利民. 劳务实名制管理新方式[J]. 施工企业管理, 2015(9).

论文作者:孙鹏耀,吴彦智,孙涛,冯杰,李少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建筑劳务实名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孙鹏耀,吴彦智,孙涛,冯杰,李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