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急诊科 广东佛山 528031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6-12月200例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为对照组,抽取2017年6-12月200例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急诊预检分诊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我院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标准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分诊时间、急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急诊候诊患者意外发生率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和急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诊候诊患者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我院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标准进行分诊,在优化急诊就诊环境的同时,可加快分诊速度,缩短危重患者的等候时间和意外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或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危重患者;患者或家属满意度
急诊预检分诊是在患者到达急诊后,根据其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快速分类,决定是否需要紧急抢救和复苏及治疗的优先次序,以合理利用急诊资源,避免延误危重患者的救治[1]。高效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和效率及急诊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我科自2016年1月起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6年6-12月200例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为对照组,抽取2017年6-12月200例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09例,女91例,年龄19-75岁,平均55.3±16.9岁;观察组男113例,女87例,年龄19-75岁,平均56.6±15.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急诊预检分诊方法。由具5年急诊工作经验护士,通过简单询问病史及症状判断病情,安排患者至抢救室、观察诊疗区或普通诊疗区按顺序就诊。
观察组患者采用我院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标准进行分诊。我院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标准在参考新加坡5级分诊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急诊的实际情况,由专家组经过讨论及实践制定,并对急诊预检护士经过相关培训。由1名普通急诊护士协助患者测量生命体征,1名具有5年急诊工作经验的护士按照分诊标准,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Ⅰ类(危急)、Ⅱ类(紧急)、Ⅲ类(普通)、Ⅳ类(非急诊),分别进行立即进入抢救室,在10min内经分诊护士安排优先就诊按急诊顺序就诊,每隔30min或患者候诊期间自觉病情加重时由护士再次评估病情,建议门诊就诊或排队等候急诊就诊等分诊。候诊区采用电子分诊叫号系统,引导其了解候诊信息并按顺序就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分诊时间、急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急诊候诊患者意外发生率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分诊时间和急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诊候诊患者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指标比较
3 讨论
急诊患者具有病情急、疾病谱广等特点,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是急救医疗的首要环节,已成为改善急诊拥挤现象的核心。建立高效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是充分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和空间,保障整个预检工作有效运行,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2]。
急诊患者就诊时,传统的急诊预检分诊方法是预检护士通过简单询问病史及症状判断病情,根据其经验来决定患者是否需要优先就诊,而没有明确完善的分诊依据和指标。由于分诊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临床经验存在差异,使其正确判断急诊患者的病情受到一定的限制,易造成危重患者的漏诊,耽误患者生命的救治。
使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标准进行分诊后,预检护士通过患者的主诉,结合其生命体征的监测、心电图检查等结果,按照分级标准予以快速有效分级,让不同类别的患者在对应诊区候诊,并在候诊区采用电子分诊叫号系统引导患者了解候诊信息并按顺序就诊。较好解决了急诊拥堵的现象及诊室候诊的杂乱环境,既有利于医生的诊治,也缓和了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及其家属等候的焦虑情绪,并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促进了急诊患者候诊流程的优化,使整个急诊救治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展开[3,4]。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分诊时间和急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急诊候诊患者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实施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后,可加速急诊患者分诊,患者能根据病情有序排队,缩短了危重患者等候时间,使用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从而降低其在候诊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
实施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后,预检护士的工作主观能动性更强,能更为积极主动地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根据患者的各项指标合理迅速分诊分流,在优化就诊环境的同时可迅速准确地甄别急危重症患者,重新调整就诊区域,帮助危重患者在指定诊区迅速得到救治,从而可提高急诊分诊质量,提高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田钰等[5]研究结果一致,再次说明了此点。
综上所述,我院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标准根据国外先进经验和我院急诊实际情况制定而成,应用效果良好。在优化急诊就诊环境的同时,可加快分诊速度,缩短危重患者的等候时间和意外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或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郑若菲,林羽,简钢仁.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危重患者病情分级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24):5-7.
[2]刘颖,陈建荣,张鹏.急诊分诊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5,30(06):110-112.
[3]赵文静,朱爽,吴兵,等.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5,29(35):4470-4472.
[4]范颖,袁秀群.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01):92-95.[5]田钰,涂小朋,袁方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研发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7,32(19):28-30.
[5]田钰,涂小朋,袁方剑.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研发及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7,32(19):28-30.
论文作者:招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急诊论文; 患者论文; 危重论文; 系统论文; 我院论文; 对照组论文; 家属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