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切实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教学中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课堂 导入
一、高度重视导入环节
任何学科的课堂导入都非常重要,信息技术课也不例外。信息技术课长期以来之所以大力提倡课堂导入法,就是因为它的很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化解为一个个具体而有趣的任务,学生通过努力并不难实现,以此导入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即直接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很快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如学习在电脑中新建文件夹,我们可以事先让学生想好有趣的名字,说出来大家听听,这样师生有趣的对话导入,不但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用中文名称命名,学生就十分感兴趣,通过学习还能消除他们对电脑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文件夹的畏惧感。这样的导入不但新颖,学生还会高高兴兴的去学习和体验。
二、合理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多元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的内涵,了解信息技术所要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个学科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但这只是简单的铺垫,学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认识,并不是老师的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对于电脑这种新生事物都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所以,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都非常兴奋,有的学生星期一就盼望星期五的课。所以绝对不能一开始就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会使原本在学生心中很有趣很神圣的电脑变成一种学习的负担,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明白信息技术的学习目的之后,针对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目标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或有趣的游戏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听故事或做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所学知识。实践证明,采用理论知识与教学艺术融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来导课、授课是一个很好地办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通过游戏入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无聊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在教学中采用游戏引入的办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学生学的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再玩这个游戏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他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贴、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中,真正使四十分钟的能量得以充分体现,需要不断地探索。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激发学生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的教学活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应多探索,并且要通过反复思考日常教学来改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迅速扩大,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正在蓬勃发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何海江.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
[2]高文.构建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1)
[3]郑敏.论师生心理关系的理想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4(9)
论文作者:郭 桂 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能力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