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胆囊炎胆结石;效果
胆囊炎胆结石结石性胆囊炎指的是胆囊内或者胆囊颈部出现结石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在患上该疾病之后,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饱胀、恶心等多种不良症状,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自身的身心负担。所以在患上疾病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传统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负面影响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而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治疗效果更好,临床使用范围较广。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微创手术方法对结石性胆囊炎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50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将其纳入实验调查范围,其均在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入院接受诊治,使用随机、双盲方法分组,每组25例,患者资料为:对照组:男:女=14:11,最大与最小年龄为78岁和24岁,均值为(52.5±4.2)岁,结石最大直径和最小值分别为3.2厘米和0.5厘米,平均值为(1.5±0.2)厘米;观察组:男:女=13:12,最大与最小年龄为77岁和25岁,均值为(52.6±4.1)岁,结石最大直径和最小值分别为3.3厘米和0.4厘米,平均值为(1.6±0.1)厘米。一般资料数据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
选择标准:患者确诊为胆囊炎胆结石;所有患者均同意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家属知情,签订知情文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排除标准:患者资料不在一般资料范围之内;有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疾病;孕期产褥期女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手术方案;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队伍进行手术操作,选择医院中资质高、能力强的队伍。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使用三孔方法开展手术,术前将气腹压设置为12mmHg,剑突下为操作孔,右腹部为副操作孔,脐部为观察孔[1]。切开胆囊前的腹膜,向下牵引胆囊管,分离胆囊动脉,切开胆囊浆膜层,使用电刀游离胆囊,做好结扎。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使用腹腔镜对患者的胆囊管、胆囊血管等部位进行详细观察,检查外观是否正常,确定胆囊的位置,在患者的肋缘下做2厘米的切口,牵引胆囊,胆囊切开0.5厘米,放入腹腔镜,负压引流吸出胆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胆囊腔,顺行游离胆囊,使用钳子取出胆囊。
1.3指标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s),检验用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经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肠胃功能恢复较快,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早,两组数据存在统计意义(P<0.05)。如下表:
表一 指标对比情况
3 讨论
近些年我国患上胆囊炎胆结石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该疾病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良性肿瘤占比较高,超过70%,该疾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幽门螺杆菌等,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该疾病的诱发因素[2]。在患上该疾病之后,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疾病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患者会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多种症状,而且还会出现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理功能,所以在治疗上难度较高,存在很大的风险。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并发症出现的概率较多,对患者不利,尤其是老年患者,加重了手术风险。随着医学条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从临床治疗来看,对患者产生的积极影响较大[3]。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借助腹腔镜能够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结石的位置等,加快手术的进度。在操作的过程中,切口较小,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手术后恢复的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减轻疾病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切口小还能降低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值较对照组更低,这就说明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疾病的效果较高,对患者有利,临床要重视。
【参考文献】
[1]范训刚.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23).
[2]陈科. 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5).
[3]郑学彪. 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效果比较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15).
论文作者:武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胆囊炎论文; 胆囊论文; 胆结石论文; 疾病论文; 腹腔镜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