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讨论文_王秋艳1,张晓1,宋金璞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讨论文_王秋艳1,张晓1,宋金璞2

1.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焦作 4540002.上汽乘用车郑州分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史沿革和培养目标。并强调以数学知识和程序设计为根本,夯实学生基础。最后从4个方面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与科学;培养目标;探讨

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史沿革和培养目标

1998 年,教育部调整了数学学科专业的数量与名称,将原来的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统计与概率、运筹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数学教育八个专业合并为两个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将原来的统计与概率专业升级为与数学学科同级别的统计学一级学科[1]。

可以看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原计算数学、信息科学、运筹学和控制科学四个专业整合而来的。

2012 年,最新版的“专业介绍”指出,整合后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该坚持“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有侧重”的办学指导思想[2]。强基础是指强化数学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实际是指注重实际应用,应在高年级开设一些与应用密切相关的诸如专题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数据挖掘、信息处理以及数学教育等选修课或实训实践课程,以便毕业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科技、教育、工商业、金融以及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3]。

2 以数学知识和程序设计为根本,夯实学生基础

在遵循现代化的高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树立扎实基础,广阔发展前景大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计算机的专业人才而言,无疑是需要具备非常展示的综合素质,这样优秀的数学专业的毕业学生才能够备受用人单位的欢迎,那么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遵循“教学改革委员会”中的《教学规范》和《专业规范》的意见,对教学中数学部分和计算机部分中所占的比重进行权衡,在培养的过程中重点对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进行重视,强调培养创新以及学以致用的思想,并且根据时代的不同,强调采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对于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中[4]。

针对目前高校扩招的新形势,以及专业出现了急剧膨胀的情况和高校就业压力非常大的形势下,因此高校应该根据目前的经济形似,对专业课程进行设定,目前很多高校选择设置至少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进行自主选择,那么在选择的过程中主要的两个方向包括计算科学和软件运用,以及信息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讨

3.1 专业定位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同质化严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办学要为社会经济服务,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虽然都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也要有不同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高层次高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可以定位在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方面培养高级人才,而低层次的学校应将目标定位在为地方政府经济金融等部门以及中小微企业培养管理和专业技术专门人才. 所以高等学校要鼓励管理干部以及普通教师走出学校,对社会需求作充分的调查研究,要根据自己的学生来源、地理位置、教学科研等综合情况,决定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办学目标. 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基本合格的入职者,并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3.2 课程设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数学的应用是各行业科学技术含量高低的标志. 为了适应社会对具有良好数学基础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教学上应按 2 + 2 模式分阶段进行,即在一二年级,按照数学类理科专业的要求主要开设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计算机类的基础课程;在三四年级,主要开设能体现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并且便于学生就业的课程. 按照不同方向构建几个课程群,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 在此阶段,鼓励学生跨方向、跨专业选课,以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才市场竞争力. 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历史沿革和学科背景,各高等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配置以下几个专业方向:(1)以科学计算为主的计算数学方向;(2)以运筹管理为主的运筹科学方向;(3)以应用开发为主的应用软件方向;(4)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科学方向;(5)以金融数学分析为主的金融与精算方向.

3.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理解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实践性教学也是学生了解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属于理科专业,偏重于数学理论和计算理论的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偏重于通过数学方法和计算揭示隐藏在现象内部的深层次的本质东西,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很难快速地深刻理解实际问题,这为实践性教学增加了难度.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逐步构建由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专业竞赛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以数学学科为基础的跨越多学科交叉而成的新专业,所以其课程设计要突出“以数学为基础,以解决信息技术领域问题为目标”这一主要专业特征. 为此,在课程设计中以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为平台,加强数学理论与计算机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现代数学方法直接应用到信息理论课程.

(2)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课后进行的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多联系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参与实际课题研究的机会,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3)专业竞赛. 专业竞赛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专业实践的一个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数学建模竞赛的问题,能拓宽思路,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研究及创新能力.

3.4 师资队伍

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行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做到:一方面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起教学重任,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韩昌.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1):122.

[2]高一斐.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现状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8):168.

[3]郜金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10):52-53.

[4]付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实践体系探究[J].纳税,2017(29):152+155.

作者简介:

王秋艳(1995-)女,汉族,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本科,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张晓(1999-)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本科,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宋金璞(1996-)男,汉族,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本科,单位:上汽乘用车郑州分公司。

论文作者:王秋艳1,张晓1,宋金璞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  ;  ;  ;  ;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讨论文_王秋艳1,张晓1,宋金璞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