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思考论文,腐败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腐败问题是当前社会生活中所反映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党中央及各级政府正在解决而又难予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
腐败现象不断地发生和发展,已引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小平同志早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针对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而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注:转引自: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搞编》(新编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28页。)陈云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也就反腐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地指出: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并提出争取三至五年使我们党的党风有个根本好转。邓小平同志的“我们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注:转引自: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搞编》(新编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445页。)这句话,主要也是指腐败问题、党风问题该抓了,不抓不行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尽管党中央,各级政府对腐败问题十分重视,反腐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认为,党风根本好转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腐败现象不但没有从总体上得到遏制,而且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仍有扩张蔓延之势,已经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象,使一些人对我们党能否遏制腐败现象产生信心不足,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产生动摇。
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腐败问题的性质和反腐败的对策作出了全面部署,他在报告中有几段话值得我们深思。第一段:“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这一段话是讲腐败和反腐败的性质问题;第二段:“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一段是讲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第三段:“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这一段话是讲党中央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对当前腐败问题所讲的这三段话,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当前的腐败问题和反腐败的形势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能过于悲观。太乐观了,缺乏忧患意识,丧失警惕,就会出大问题,甚至亡党亡国;太悲观了,看不到党和政府的反腐决心和所取得的反腐成果,缺乏信心和对策,任腐败现象蔓延和扩张,无所作为,同样要出大问题。
(一)反腐败取得的成绩
这些年来反腐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主要表现在:
1.颁布文件,制定法规,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一直对反腐的问题十分重视。从1993年开始,全党开始部署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其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文件。政治领域,反复强调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要求广大党员思想上政治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经济领域,查处贪污盗窃、行贿受贿、偷税漏税、官商官倒;社会生活领域,强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诸如在刹吃喝风,制止领导干部超标用车、挥霍公款购买高档通讯工具,严禁党政干部盖私房、赌博嫖娼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针对用人上的腐败,中央颁发了《党政干部任用条例》;在党的建设上,强调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行政司法上,这些年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可以说,反腐会议年年开,廉政措施年年定,我们党和国家简直把反腐败问题当作了一项国策。这不能说党和国家对腐败问题不重视,特别是近几年从查处大案要案入手,使各种腐败现象的蔓延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
2.人民群众参与反腐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自设立举报制度以来,广大人民群众揭发出一大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全国查处的大案要案中大多数线索是来源于群众的举报。
3.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
通过查处大案要案,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起到了较好的威慑作用。这几年,上至中央高级干部,下至一般干部,因搞腐败有的杀了头,有的判了刑,有的撤了职,有的受到了党纪政纪的惩处。据有关报纸提供的资料,从1993年1月至1997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案290513件,立案侦查渎职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案件89937件,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94亿元。在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党政机关工作人员13299人,行政执法人员7890人,司法人员14542人,经济管理部门人员13031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0528人。百万元以上的案件达4825件,有1万多名贪官伏法。特别是解放以来最大的腐败分子陈希同被拿下伏法,在党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人们拍手称快。
(二)当前腐败问题仍很严重的表现
通过对当前存在的腐败现象进行量和质的分析,我认为,当前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呈现如下特点:
1.腐败现象发生的范围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各省、地、县都存在,腐败现象已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和党政军民学各个部门,工农商学兵各行业。有人说:“如今当官的没有几个‘干净’的”。“没有十万八万,总吃过几桌不要钱的饭”,“没有贪污受贿成千上万,总接受过别人的名酒名烟”。这些话未免以偏概念,但也反映了当前腐败现象涉及到的人和事确实很多。
2.腐败问题表现的形式多
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权钱交易、化公为私、请客送礼,公款吃喝享乐、官商官倒、跑官买官卖官骗官,赌博卖淫嫖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
3.腐败现象出现的层次越来越高
腐败问题不仅发生在下层、中层,而且高层也屡见不鲜。50年代初出了一个刘青山、张子善,党内感到很震惊,现在党内出了陈希同、王宝杰这样的案件,大家却感到不以为然,习以为常。
4.腐败现象的性质越来越严重
据有关资料介绍,政治上由于权力斗争可以搞黑社会性质的谋杀;组织上可以出假专员;经济上贪污受贿最多的达亿元以上。有人说:“旧社会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现在有的腐败分子何只是十万雪花银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的腐败分子三妻四妾,霸妻占女,草菅人命。
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十分不满,随之各种揭露、控诉、楩腐败现象的顺口溜应运而生,无不反映腐败现象存在的严重性:在吃喝问题上,什么“一支烟二两油,一顿饭一头牛,一年吃掉一幢楼”;在坐车问题上,什么“不管有钱没有钱也要买丰田”,“不管工资能发不能发,也要买辆桑塔纳”,“就是去贷款,也不买国产”,“单位穷得卵打鼓,也得有辆破吉普”;在家庭生活上,什么“结婚是错误,生孩是失误,离婚是觉悟,再婚是醒悟”;在用人问题上,什么“不说不送,听天由命。光说不送,原职不动。又说又送,提拨重用”……
(三)反腐形势不容乐观,反腐工作必须加大力度
这些年来,尽管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反腐工作的形势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在成绩面前盲目乐观,应该看到反腐败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应该看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存在“上急下不急”,“光打雷不下雨”的现象。这些地方和单位反腐力度不大的主要原因有:
1.领导认识不高,决心不大
一些单位领导对上级反腐斗争的指示、要求搞阳奉阴违,求稳怕乱思想严重。有些干部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怕反到自己头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捂盖子。特别是涉及到一些职位较高,“靠背”较硬的人,不敢动真碰硬。现在还有不少人对反腐败存在疑虑,担心“不反腐败会亡国,反腐败会亡党”,其实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危害以及对反腐败对策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对党与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没搞清楚的结果,是对反腐败缺乏信心和决心的表现,因此是错误的观点。
2.群众发动还不广泛
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对腐败现象最清楚,也最痛恨,反腐工作必须要走群众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当前反腐工作依靠群众力量不够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办案局限在政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而这些单位人手、精力、经费又有限。实际工作中许多揭露出来的腐败问题往往抓不过来,只抓大的不抓小的,甚至连一些大案要案也抓不过来。小的不抓时间长了又逐渐变成大的。群众许多举报的线索没有得到查处,认为举报没有多大的作用,使群众反腐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二是在反腐斗争中,少数腐败分子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成了“还乡团”,一些群众受到腐败分子的打击报复,使群众这一反腐败的主体心有余悸;三是反腐问题由于取证难定案难,许多腐败分子成了漏网之渔,也使部分群众对反腐败信心不足。我认为,反腐工作一定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搞群众运动,但不能不发动、依靠群众开展斗争,这场斗争当然不能像“文革”那样搞“逼供信”,搞“打砸抢抄抓”,但五十年代初“三反五反”搞得比较好,其有些经验是可供借鉴的。
3.执法力度不大
有这样几种现象:一是有的执法部门部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办人情案、关系案、私情案的现象。有的执法人员本身执法犯法搞腐败,查处别人不能理直气壮;二是说情风的影响。有些案子由于办案人员顶不住说情风,大案化小,小案化了。现实生活中权大于法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三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由于一些地方和单位受经济利益和其它方面因素的驱动,滋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使一些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作案有恃无恐。
(四)反腐败必须把重点放在“治本”上
反腐败要把治标和治本有机结合起来,但关键是治本,要堵截腐败问题的源头,消灭产生腐败问题的温床。许多同志都认识到,社会发展进步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民主法制建设比过去完善了,为什么如今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反而严重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抓教育有失误,根本的东西没有抓住抓好。产生腐败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从历史根源看,我国5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主要是在私有制统治下的文明史,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至今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从社会根源看,新中国是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我们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我国当前的社会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小平同志的话说属不发达阶段,按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话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脱胎出来的,不免存在资本主义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痕迹和残余;从思想根源上看,我们一些同志平时不好好学习,不注意改造自己的思想,掌权后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灯红酒绿、糖衣炮弹面前缺乏防腐拒变的能力,最后吃了败仗,由一个党员干部、人民公仆变成了腐败分子。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产生腐败问题的根源,消除这3个根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定要“治本”,要把治本问题摆在首位。笔者认为治本应从如下4个方面着手:
1.狠抓基本理论的武装,不断提高人的政治思想素质
基本理论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邓小平理论(以下统称“理论”)。这些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提高人的政治思想素质的强大的思想武器。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用“理论”来武装,使人们从思想上划清是非荣辱界线,提高人们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对“理论”的学习不太重视。我们说五六十年代为什么社会风气好,是因为那时抓学习毛主席著作抓得好,那时学习毛主席的“老三篇”,树立宗旨观念、公仆观念搞“斗私批修”,虽然形式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确实把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了,社会上那些损人利己、自私自利、害国害民的东西一出现就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前一些同志对“理论”的学习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认为“理论”还对不对,另一种认为“理论”还管不管用,有人说不搞改革开放就不会这样乱,腐败现象也不会这样严重;有的人对“理论”在实践中运用出现一些脱节现象产生困惑,对“理论”的真理性产生怀疑。例如:先富后富共同富裕论,理论上是正确的,为什么实际中,贫富差距反而有拉大的趋势?提倡党员带头致富与共产党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不是有矛盾?共产主义社会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为什么说是真理?一些人的这些思想困惑只有通过理论的学习,并且学懂弄通才能得到解决,清除困惑。
2.狠抓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腐败现象的产生,腐败分子的出现其根本的问题是人的世界观方面的问题,是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金钱观、享乐观上的问题。腐败问题的程度是人素质程度的晴雨表。近些年来,我们一些同志学习“老三篇”少了,讲党的性质宗旨少了,讲斗私少了,讲艰苦奋斗少了,滋长了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落后思想。而舆论导向方面这些年来也存在一些宣扬资产阶级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使少数党员干部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等一些不良思想倾向。
3.狠抓决定因素方面的建设,建立一支清政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
毛泽东同志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横排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492页。)。有腐败问题的主体对象主要是党员干部,是一些掌握了党和人民所给的部分权力的人,可以说腐败现象是错误使用权力的派生物。过去战争年代,包括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我党腐败问题很少,就是因为我们的党员干部从中央到地方,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从上到下能够一级做给一级看,做好样子,不以权谋私,甘当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比如生活上与人民同甘共苦,井岗山时期,从军长到士兵都是几文钱的伙食标准;本世纪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同志带头不吃肉;现在的中央领导带头不坐进口豪华车。只有这样,党和政府才有威望,党员干部说话才能让人信服,党风和社会风气才能逐渐好起来。所以,反腐败要从掌权的党员、干部抓起,廉政要从掌权的党员、干部做起。要下大力建立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教育他们在新形势下过好“权力关”、“金钱关”、“名利关”、“色情关”、“人情关”。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不搞好,反腐败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4.狠抓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
当前一些腐败现象的滋生,与我国一些制度不健全,民主法制建设还不完备有一定的关系。一些腐败分子往往钻这个空子,巧取豪夺。当前加强制度建设应主要强调:
一是民主集中制的建设。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单位执行得不好。例如在事关全局问题的决策上,在重大人事问题的任免上,在重大工程招标问题上,在重大财务开支上,在重大案件的审理上如果是少数个人拍脑袋拿主意说了算,就很可能会出现大的失误,甚至给少数搞腐败的分子以可乘之机。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党政组织要切实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少数和多数,“班长”与委员之间的关系。集中不是集权,总揽不能独揽,分工不是分权。今后各级都要对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加强检查和查处,切实维护民主集中制的严肃性。
二是法纪制度的建设。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法、党纪、民规,使我们国家真正进入一个法治的社会,做到有法可依。但当前更要着重解决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可以说这个问题是当前腐败现象的一个很突出的表现,特别要加大这方面的查处力度。
三是监督体系的建设。如何完善和加强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法律监督、纪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认真的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财物的运作给我们的监督体系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特点、新困难。有的合理不合法,有的合法但又不十分合理;有的从局部看是可行的,但从全局看又不可行;有的从全局看是可行的,但局部看又不可行。在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国家与集体、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当前在财务报账方面出现不少腐败现象,但市场条件下难于避免的“白条子”、假发票问题不解决好,真正的财务监督就难于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