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人性化问题分析论文_罗潇

城市交通人性化问题分析论文_罗潇

摘要:近些年,城市交通问题愈发突出。在本文中,笔者站在城市居民的视角,简单阐述了与交通人性化相关的问题,基于此,由宏观到微观,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交通人性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根本方法,其内容涉及到交通发展、交通设施等方面,详情如下。

关键词:人性化,城市交通,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

1.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凸显人性化的问题概述

1.1一切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以凸显为民服务的理念。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关注的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体的利益,而是广大公众的利益。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重视环境保护、社会公平、运行效率,深入调查,获取居民出行的真实数据,根据居民的出行意愿来提供交通方式,与此同时,对不同的交通道路进行规划,有效区分非机动车道路、步行道路、公共交通道路,以保证行人需要、车辆需要都得到满足。基建资金的分配要确保对非机动车、公共交通、步行等基建设施的投入到位。管理好不同交通路线的路权,以确保交通安全。

1.2公共交通为先,其它交通为辅

就交通效率而言,公共交通的效率远优于小汽车等。一般情况下,一辆大型公交占据的道路面积是仅是小汽车的2倍,但其载客量却是小汽车的10倍。一辆大型公交车完成单位载客量产生的污染仅有小汽车的1/10[2]。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战之后,世界各地经济纷纷复苏,很多地方都在发展汽车工业。法国甚至提出了要每个职工都能拥有一辆小汽车的口号。正因如此,法国出现了很大的交通堵塞。痛定思痛,法国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公共交通,主要以地铁为主,整个城市的骨架几乎以轨道交通为主。在线我国,虽然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服务质量差、运行效率低、换行不便、站点设置不合理等。经过探索,我国决定放开政策,大量吸收社会资本进入交通领域,进行公共交通民营化改革,优化站点,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及运行效率。轨道交通建设不能随意,应当根据城市特征加以设计,在充分论证之后才进行建设。小汽车相对大型公共汽车而言确实更灵活、便捷。不可否认,小汽车数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其对道路本身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更大。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以确保小汽车数量有序增长。相对于国内而言,国外很多城市都制定了小型汽车使用控制方案,限制了小汽车在交通高峰期的行驶权利,避免其进入市中心造成交通拥堵,在无法阻止小汽车于高峰期驶入市中心的情况下,可以对小汽车进行征税,所征收的税种为拥挤税。作为国内主要工业产业之一,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国内城市居民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小汽车,如此看来,我国必须加快制定与小汽车行驶相关的政策法规,以规范小汽车的使用抗生素确保小汽车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为保证城市交通的通畅度,可以加大城市中心停车收费费率,让人们不愿意将小汽车停在城中心,以此来减少城中心的小汽车数量。

2.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人性化问题

2.1 尽快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网络

发展至今,我国城市基建进入快去发展期,相较于20世纪而言,道路交通改善幅度较大,但其总容量仍旧没有增加太多。在城市规模相同的情况下,我国机动车拥有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可交通拥堵却比发达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主要原因就是道路交通网络尚未完善。近些年,我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力求建设起“以主干路、快速路为骨架,以次干路、支路为基础”的道路网。要想完成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增加道路密度,不论是主干道还是次干路,其密度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好使不同道路之间的联通性增强。其次,必须加快各类型道路之间的联结。我国国土面积大,道路虽多,但道路网密集程度并不高,很多地方的道路并不具有联通性,交通工具在路上行驶时,并没有严格根据要求行驶,慢行的交通工具可能会在快速路上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行车若是在快速路上行驶,不仅影响这些道路的通行效率,还会到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改善道路之间的联通性,可以完善道路网,梳理出道路瓶颈、错位道路、堵头道路,将主干路、快速路、次干路、支路联通起来,完善联通网络。此外,还要设置步行通道,确保步行条件得以改善。

2.2促进各种交通方式完成人性化联结

交通效率、便捷度直接受到交通方式的联结度影响。城市交通方式很多,但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若是不具有联结性,必定会出现交通延迟,甚至造成拥堵。目前,国外已制定针对性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以法国的戴高乐机场为例,机场实现了海陆空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联结,乘客在机场内就可以自由换乘其它交通工具,这是交通人性化的最佳体现。在我国,联通人性化明显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这些方面的工作必须不断加强。规划城市交通过程中,不同的交通部门应当协调一致,实现统一布局。大型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要不留余地,应当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各个城市的市内交通枢纽应加强建设,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同台换乘,促进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相配套。在小汽车成为家家户户必备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应当在城市中心区之外设置“停车--换乘”枢纽,方便城市外围的居民换乘公共汽车进入市中心。

2.3 促进交通管理设施向智能化、人性化发展

城市交通要走向人性化,就必须促进交通管理向智能化、人性化发展。ITS(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路、车、人之间的协调统一和密切配合,提升城市交通通畅率,确保交通安全。ITS包括智能化道路监控系统、智能化交通信息系统、智能化交通运管系统、智能化交通需求系统。其中,前二者都是在采集足够道路信息,加以分析和发布的基础上评估交通容量,以优化交通流向及交通信号,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为主。第三种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出租车空车率。第四种系统可以利用自动收费技术、信息发布技术来识别进入城市中心的车辆,随城市中心的交通拥挤程度的变化来改变收费的费率,以调整城市中心的车流量,确保城市中心的交通通畅度。

3.城市交通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问题

3.1完善管理发挥,使交通管理更具人性化

交通秩序良好与否,是由交通参与者决定的,交通参与者能够遵守交通法规,就可以促进交通秩序向良好化的方向发展,反之,交通必定陷入混乱,混乱交通根本就谈不上人性化。交通法规本身就可能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但在管理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够体现交通法规的人性化。在我国,很多城市正在尝试交通管理人性化,比如说江苏淮安就推出了人性化管理相关法规:车辆承载着高危病人、急救病人、临产孕妇、各类考生时,若出现违法行为,执勤交警在证实情况属实的时候,只要登记就可以放行,情况确实紧急的,交警还要帮忙引导,以确保车辆能够优先通行;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若是因行人或自行车等横穿马路而引发事故的,若是在禁止鸣笛的区域内,只需对驾驶员进行教育或提醒,不予处罚;车上载有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情况下,若是就近停车,在不妨碍其它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应当不予处罚。

3.2 严格控制交通污染,发展绿色交通

交通污染主要以噪声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为主,这些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必须加以控制。控制噪声时,必须提高新车噪声控制标准,监测好车辆的噪声,更新车辆声音系统,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噪声;改善路面,在适当的区域允许鸣笛;开辟专用车道,用于载重车夜间使用;限制车辆的夜间行驶速度及时间,控制噪声。控制汽车尾气时,应当严格执行最新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促进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尽快接轨;利用路检、年检,严格检查汽车尾气排放,确保车辆维护、保养达标;使用征收尾气排污费等手段来促进车辆更新;开发新能源汽车并鼓励民众购置这类汽车,以控制污染,发展绿色交通。

参考文献

[1]姜洋,解建华.打造友好的世界级街道—纽约街道设计导则详解[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124.

[2]张保盈.城市法则—基于交通困境的城市革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论文作者:罗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城市交通人性化问题分析论文_罗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