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作用论文_周涛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作用论文_周涛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大咯血指的是人体每日咯血量超过500ml,或每次咯血量都在100ml以上,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危险性。通常来说,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白血病等疾病为导致引发大咯血的主要原因,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如患者咯血量较多,往往会合并烦躁、发绀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易引发其出现休克,从而死亡。在以往临床中,对于大咯血患者往往采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虽说有一定疗效,但患者治疗进展较慢,手术治疗风险性较高,一旦术中操作不当将加剧整体治疗的危险性,且很多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一般。如何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保障大咯血患者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所重视的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血管介入治疗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是临床医生采用5Fcobra导管,并结合Seledinger穿刺技术,在患者胸部5-6椎体之间范围行支气管动脉主干造影检查,以了解其病灶部位血供情况,并在其支气管动脉中采用5Fcobra导管进行栓塞治疗。栓塞主要材料以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微粒为主,治疗完毕后,在行造影检查的基础上,对肋间动脉与支气管动脉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以明确其整体治疗、供血情况,对于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对其斟酌进行超选择栓塞治疗。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操作快捷、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安全性高的治疗措施,伴随着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也在不断替代保守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现已成为临床中对于大咯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处理患者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无需为其肺动脉进行手术为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治疗原则,但栓塞材料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临床中大多选择明胶海绵颗粒与PVA颗粒微粒,明胶海绵颗粒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可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支气管壁缺血、坏死情况的发生率,PVA颗粒微粒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长期性栓塞剂,可对患者行永久性栓塞治疗,在为大咯血患者行治疗后,可有效避免再通其病灶供血动脉,并阻滞其侧支循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对患者动脉行造影检查,以将其病变部位、程度合理掌握,但医生应注意,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开患者的食管中段供血支、脊髓动脉,且无必要根据电视屏幕进行操作,且操作速度应放慢,推注力度应循环渐进。因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某一环节操作不当,或推注力度过快,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栓塞剂反流、误栓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临床医生务必要保障操作的安全性,以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并最大程度降低意外事件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一旦发生大咯血,将严重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且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一旦病情加剧,未及时进行抢救,则加剧了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于大咯血患者,临床应秉承“早发现、早治疗”的处理方式。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大咯血患者数量正呈逐渐年轻化趋势直线上升,且大咯血患者因导致其咯血的原因不同,所以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因此,对于大咯血患者,临床应将其病症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定制可靠的治疗措施。有医学研究表明,如患者每日咯血量在500ml之上,且未及时采用相关治疗手段,将会加剧各种病理反应增加,并降低其体内血液循环速度,以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为最大程度保障其生活质量,患者一旦出现大咯血后,应立刻前往医院就诊。多数患者主要是因为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供血损伤,且其个人肺动脉压力无法达到支气管动脉所产生的压力,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医生只确保其栓塞情况一切正常即可,无需进行手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加剧整个治疗过程的危险性。大咯血治疗的核心之一便是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支气管出血,在行治疗时,医生务必要保护好患者的食管、器官及周边血管组织,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医院应加强医生的培训工作,以将其操作能力及大咯血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升,以降低在治疗过程中意外事件与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大咯血患者来说,临床中应首先考虑为其进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因为这种治疗方式相对于保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方式来说其具有治疗安全性高、创伤小、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论文作者:周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作用论文_周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