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工会资产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管理论文,工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中国的工会,经过近50年的建设发展,尤其是最近20年来,各种性质、各种形式的工会经济实体的兴办,加上原有的工会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工会系统积累了数额很大的资产(资金),工会的经济活动不再是单纯的会费、经费收支,早已融入了市场经营的内涵。从这个角度上讲,加强工会系统的财产(资金)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实践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加强清产核资可摸清家底,防止工会资产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工会兴办了各种性质的经济实体,以辅助企业行政主体的经济,其形式有联营、中外合资、工会技协等。资本金来源也多种多样,有企业行政主体投资,有工会投资,有股份合作制等。可以这样讲,工会资产的成份、形式,一点不少于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因此,就有必要搞清楚工会的投资及其资金使用、回报、现状、滚动积累情况。所以说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是十分迫切且加强管理的一项必需工作。
二、加强清产核资,可防止损害工会资产产权的行为。
现代企业的主要标志,是产权明晰,工会作为投资者,对其投资的企业,应有同等的所有权。那么对外投资的权益是否全部归入工会,是否被其他投资者侵占,投资回报是否合理,都是要通过清产核资来全面反映,因此这又是工会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加强清产核资,可考核资产(资金)的使用效益。
建立与加强工会系统行之有效的资产(资金)管理体系,以此来理顺产权关系,促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工会经济工作再上一台阶。
此外,还要在下列三方面予以重视。
界定产权 产权界定是清产核资工作的前提,主要明确财产所有权和投资者权益,划清原始投入及权益,规范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
工会系统的资产界定,既要符合《工会法》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定,又要按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有关清产核资的要求执行。工会系统资产有其特殊性,工会组织本身是社会团体,其资产的形成,有些是由工会经费购置的,有些是由工会所属企事业单位的收入购置的,有行政提供的,有捐赠的,还有融资形成的。很多企业是有多元投资主体,由于资产来源多,产权界定工作难度大。产权界定重点要对全部资产完整地进行界定,除了对有形的大小财产进行界定之外,还包括各种对外投资的资金,购买股票、债券,购置房地产以及投资收益的去向等。在产权界定及资产登记中,有形财产的清理是比较容易的,而对外投资的资金界定和清理就比较容易疏忽,特别是向其他经济实体的投资这类清理,需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要考察其投资效益如何,应分的利润是否足额到位,利润作为再投资是否有有效权证,在外地或境外的投资(如购置房产等)是否有相应的产权凭证等,这些都应作为资产界定的文书资料,而仅仅根据付款凭证作为资产界定的依据是不够的。
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华全国总工会1998年10月16日工财资[1998]68号文《关于固定资产核算起点和分类问题的通知》对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在金额上进行了限制,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核算起点,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的6大类物资, 作为固定资产管理,6大类物资指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 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从1999年1月1日起执行)。这里把达到价值规定的图书、字画、文物和陈列品列作固定资产管理,可见,全国总工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力度比以前有所加强。
资金核实 清产核资不仅是界定产权,进行产权登记,更重要的是核实资金。
资金核实是指企业、单位在资产清查、产权界定、资产价值重估和土地价值估价后实际占用的全部法人财产占用量和国家资本金进行重新核实,即以界定的财产的实际存量和真实价值为基础,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及盘盈、财产损失和资金挂帐及虚假盈亏进行核实和帐户处理,对产权界定后应属于工会的财产(资金)进行核实和帐户处理,确认工会资产的真实价值总额,准确核实企业、单位占用工会资产的价值总量和核定工会资本金。
在资金核实这项工作中,除了要参照财政部财清[1995]年2 号文和沪清产办[1995]第033号文的要求进行核定和调整帐面之外, 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对资产界定中新界定为工会资产和盘盈的工会资产进行价值重估,并做好新入帐记录,和因产权关系改变需增加或减少工会资产的相关记录。二是在资金核实中,要注意固定资产中“在建工程”科目的金额,产成品中成本高于售价的那部分损失,应收帐款和其它应收款的呆坏帐损失,以及有问题的长期投资的清理和调帐。
建章立制 通过清产核资,建立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使资产管理成为一项日常管理制度。资产管理的内容通常包括产权变动的管理、产权划转的管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管理、对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保值增值的考核、资产权益收缴的管理等,都只必须通过建章立制来具体落实,从而切实保障资产的完整。
随着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分立、兼并、破产以及各种变动情况,产权变动情况经常会发生,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产权转让应建立向上级资产管理部门报告的制度。在产权变动时,组织实施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并办理有关手续,产权变动时发生争议的,应及时请求查证,产权变动的管理,是保证资产完整的基本工作,只有及时、正确、完整的产权变动管理记录,才能反映工会资产变动的真实情况。
工会资产的产权划转也是常会碰到的,产权划转往往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需要而作出的相应的反应,这种产权划转有时是跨行业的、跨地区的。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加深,工会系统经济实体之间、工会与工会以外的经济实体之间的产权划转情况经常会发生,这也需要通过制订有关制度来规范产权划转工作。
为确保资产的不断增值,提高资产(资金)的运营效益,增加资本积累,对资产资金的使用加以考核,以评估和比较资产资金使用情况,最近几年以来,工会系统实际上已经实施对下属企事业单位进行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工作,例如实行资金有偿使用,考核投资回报率等。
国务院国发[1996]35号文提出,对固定资产项目试行资本金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投资者可以按其认缴的出资比例,依法享受所有者权益(投资项目资本金可以是货币、实物、工业产权、土地使用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固定资产项目实行资本金管理势在必行,资本金管理最终要替代资金有偿使用的做法。当然,实施资本金管理也必须有严密的制度,项目要有可行性研究,收支要有预算,盈亏要有责任制等。